“小马哥”接班“马大姐”

时间: 2019-07-0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22

“小马哥”接过“马大姐”照顾独居老人的接力棒

6月21日,“小马工作室”挂牌成立

“马大姐”这些年记下的笔记

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沙坪坝派出所辖区新华村社区先后有两位姓马的社区民警,“马大姐”马秀渝服务社区群众38年,前不久刚退休,接过她手中接力棒的是“小马哥”马裕峰。6月21日,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专门为他们成立了“小马工作室”,马秀渝被返聘为工作室顾问,与“小马哥”一起继续为社区居民服务。

“马大姐”当了38年“马户籍”

笔记本叠起来有半米高

前两天,在新华村社区“小马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马秀渝和马裕峰。虽然已经退休,但她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都会到社区里来看看:“我一是放心不下,想来看看;二是帮小马熟悉这里的情况……”

马秀渝今年57岁,担任新华村社区户籍民警38年,对社区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随便说一个居民的名字,她立马知道他住在哪里,家庭成员有哪些,邻里关系如何。

“38年前,我还是一个瘦瘦的、扎两个辫子的小姑娘,现在老喽!”马秀渝感慨万千,说起往事仍然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 那时的社区民警,没有自己的办公室,都是跟社区段上的领导一起工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有警务室。

“那时,社区民警的工作很繁琐,也没有电脑、手机能存储大量信息,我都是拿着小本子,挨家挨户地问情况,并一一用笔记录。”直到现在,马秀渝还保留着部分笔记本,叠起来有半米高。

“小马工作室”挂牌成立后,“马大姐”这些手写记录,成了“小马哥”的“宝贝”。马裕峰说:“这些手写的记录,是前辈几十年为辖区群众服务的最好见证,更彰显了上一代公安社区民警的优良传统。现在科技发展了,社区民警平时处理公务更多的是通过电脑和手机,但要搞好工作,不仅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才会认可你。”

马大姐的名字,在新华村社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社区干部甚至派出所负责人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马大姐”出面,都可以搞定。去年,辖区王婆婆遇到电信诈骗,到银行柜台汇款时,被工作人员劝阻,但王婆婆怎么也听不进去,还责怪银行多管闲事。无奈之下,银行工作人员给派出所打去电话,所长杨永东带着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释,但王婆婆根本不听。最后,是“马大姐”赶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劝说,王婆婆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马秀渝时常跟马裕峰说,做社区工作没有什么诀窍,无非是群众的事情跑勤点、跑快点,你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也会将你记在心里。

“小马哥”初来乍到

但肯学肯干善助人

“我退休了,但对社区还是放心不下,毕竟在这里大半辈子了。”马秀渝说,她退休时,沙坪坝区公安分局调来一个新的社区民警,马裕峰。两人都姓马,“马户籍”又回来了。

马裕峰是个勤恳好学的“新人”,湖北人,2017年11月由部队转业,今年39岁。虽然刚开始接触社区工作,但他上手很快。马裕峰手机里有个微信群的信息从来不间断,这是辖区居民群。马裕峰会将自己每天早上在重庆大学校园里站岗的情况、学校周边巡逻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发布在群里。居民们有什么问题,也会直接发到群里,马裕峰就能第一时间处理。

“但仅仅有微信群是不够的,许多事情还是需要走到群众中去办。白天,很多住户家里没人,我就下班后8点左右去走访,了解辖区流动人口信息。”马裕峰说,希望自己也能像“马大姐”一样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

新华村社区很特殊,它在大学里,于是,很多事都是围绕学生进行。前不久,一个来自美国的求助电话找到马裕峰。重庆大学有位来自河南的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在美国呆了好几年,如今,31岁的他因为户口问题犯了难。原来,他决定近期结婚,可户口还挂在重庆大学,为了顺利结婚,必须先将户口迁回河南老家,但因为签证问题,他暂时无法回国。无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给马裕峰打来求助电话。

“他确有困难,那我一定得尽力帮一下。”马裕峰表示。他首先到学校保卫处和该生就读的学院,查询该生的相关资料,跑完学校,又到沙坪坝派出所查资料,填表格。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

“确实挺麻烦的,因为我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加上户口迁移需要的资料需要核实,而且他在美国,有时差,确定相关事项也需要约定时间。”马裕峰介绍,这名学生在河南的家人在老家开具了相关证明,最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办好了迁户手续。

接过“马大姐”手中接力棒

“小马哥”成辖区居民贴心人

“马大姐”退休了,放心不下社区工作,更放心不下辖区十多位独居老人,她再三叮嘱小马,一定要多到这些老人的家里看看。

当天下午,记者见到了辖区老人邹洪容,她今年82岁,与孙子居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内。邹婆婆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她的家庭情况,她曾经是重庆大学的教职工,原本有一儿一女,可20多年前,儿子因病去世,老伴不久后也去世了,儿媳离开了重庆,留下一个才三个月大的孙子给她。女儿住在成都,但老人不想去外地,就与孙子二人留在重庆。孙子早出晚归,平时家里就她一个人。

说起“马大姐”马秀渝,邹婆婆动容地说:“多亏有她一直帮助我们。”原来,邹婆婆还在学校工作时,就认识马秀渝了,两人有几十年的交情。马秀渝喊邹婆婆邹老师,邹婆婆则亲切地叫马秀渝“小马”。

邹婆婆退休后不久,一次意外摔伤了右腿,住院几个月,从此,只能靠拐杖出行。马秀渝在职的时候,隔三差五就来看看邹婆婆,询问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过年过节,她也总跟邹婆婆一起过。

当天,马秀渝带着马裕峰来到邹婆婆家,告诉邹婆婆,自己退休了,以后马裕峰继续照顾她。两位民警来看望自己,邹婆婆很是激动:“以前是小马,现在是小小马!”说完也大笑起来。邹婆婆说,虽然自己舍不得“小马”,但为她退休后可以好好享受生活感到高兴。

近段日子见马裕峰是个踏实的小伙子,马秀渝放心了,希望他能继续帮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将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小马哥”接班“马大姐”

“小马哥”接过“马大姐”照顾独居老人的接力棒

6月21日,“小马工作室”挂牌成立

“马大姐”这些年记下的笔记

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沙坪坝派出所辖区新华村社区先后有两位姓马的社区民警,“马大姐”马秀渝服务社区群众38年,前不久刚退休,接过她手中接力棒的是“小马哥”马裕峰。6月21日,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专门为他们成立了“小马工作室”,马秀渝被返聘为工作室顾问,与“小马哥”一起继续为社区居民服务。

“马大姐”当了38年“马户籍”

笔记本叠起来有半米高

前两天,在新华村社区“小马工作室”,记者见到了马秀渝和马裕峰。虽然已经退休,但她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都会到社区里来看看:“我一是放心不下,想来看看;二是帮小马熟悉这里的情况……”

马秀渝今年57岁,担任新华村社区户籍民警38年,对社区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随便说一个居民的名字,她立马知道他住在哪里,家庭成员有哪些,邻里关系如何。

“38年前,我还是一个瘦瘦的、扎两个辫子的小姑娘,现在老喽!”马秀渝感慨万千,说起往事仍然记忆犹新,她告诉记者, 那时的社区民警,没有自己的办公室,都是跟社区段上的领导一起工作,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有警务室。

“那时,社区民警的工作很繁琐,也没有电脑、手机能存储大量信息,我都是拿着小本子,挨家挨户地问情况,并一一用笔记录。”直到现在,马秀渝还保留着部分笔记本,叠起来有半米高。

“小马工作室”挂牌成立后,“马大姐”这些手写记录,成了“小马哥”的“宝贝”。马裕峰说:“这些手写的记录,是前辈几十年为辖区群众服务的最好见证,更彰显了上一代公安社区民警的优良传统。现在科技发展了,社区民警平时处理公务更多的是通过电脑和手机,但要搞好工作,不仅要‘键对键’,更要‘面对面’,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才会认可你。”

马大姐的名字,在新华村社区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社区干部甚至派出所负责人解决不了的事情,只要“马大姐”出面,都可以搞定。去年,辖区王婆婆遇到电信诈骗,到银行柜台汇款时,被工作人员劝阻,但王婆婆怎么也听不进去,还责怪银行多管闲事。无奈之下,银行工作人员给派出所打去电话,所长杨永东带着民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解释,但王婆婆根本不听。最后,是“马大姐”赶到现场苦口婆心地劝说,王婆婆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马秀渝时常跟马裕峰说,做社区工作没有什么诀窍,无非是群众的事情跑勤点、跑快点,你把群众放在心里,群众也会将你记在心里。

“小马哥”初来乍到

但肯学肯干善助人

“我退休了,但对社区还是放心不下,毕竟在这里大半辈子了。”马秀渝说,她退休时,沙坪坝区公安分局调来一个新的社区民警,马裕峰。两人都姓马,“马户籍”又回来了。

马裕峰是个勤恳好学的“新人”,湖北人,2017年11月由部队转业,今年39岁。虽然刚开始接触社区工作,但他上手很快。马裕峰手机里有个微信群的信息从来不间断,这是辖区居民群。马裕峰会将自己每天早上在重庆大学校园里站岗的情况、学校周边巡逻的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发布在群里。居民们有什么问题,也会直接发到群里,马裕峰就能第一时间处理。

“但仅仅有微信群是不够的,许多事情还是需要走到群众中去办。白天,很多住户家里没人,我就下班后8点左右去走访,了解辖区流动人口信息。”马裕峰说,希望自己也能像“马大姐”一样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

新华村社区很特殊,它在大学里,于是,很多事都是围绕学生进行。前不久,一个来自美国的求助电话找到马裕峰。重庆大学有位来自河南的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在美国呆了好几年,如今,31岁的他因为户口问题犯了难。原来,他决定近期结婚,可户口还挂在重庆大学,为了顺利结婚,必须先将户口迁回河南老家,但因为签证问题,他暂时无法回国。无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给马裕峰打来求助电话。

“他确有困难,那我一定得尽力帮一下。”马裕峰表示。他首先到学校保卫处和该生就读的学院,查询该生的相关资料,跑完学校,又到沙坪坝派出所查资料,填表格。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好几趟。

“确实挺麻烦的,因为我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加上户口迁移需要的资料需要核实,而且他在美国,有时差,确定相关事项也需要约定时间。”马裕峰介绍,这名学生在河南的家人在老家开具了相关证明,最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办好了迁户手续。

接过“马大姐”手中接力棒

“小马哥”成辖区居民贴心人

“马大姐”退休了,放心不下社区工作,更放心不下辖区十多位独居老人,她再三叮嘱小马,一定要多到这些老人的家里看看。

当天下午,记者见到了辖区老人邹洪容,她今年82岁,与孙子居住在一栋老式居民楼内。邹婆婆向记者简单介绍了她的家庭情况,她曾经是重庆大学的教职工,原本有一儿一女,可20多年前,儿子因病去世,老伴不久后也去世了,儿媳离开了重庆,留下一个才三个月大的孙子给她。女儿住在成都,但老人不想去外地,就与孙子二人留在重庆。孙子早出晚归,平时家里就她一个人。

说起“马大姐”马秀渝,邹婆婆动容地说:“多亏有她一直帮助我们。”原来,邹婆婆还在学校工作时,就认识马秀渝了,两人有几十年的交情。马秀渝喊邹婆婆邹老师,邹婆婆则亲切地叫马秀渝“小马”。

邹婆婆退休后不久,一次意外摔伤了右腿,住院几个月,从此,只能靠拐杖出行。马秀渝在职的时候,隔三差五就来看看邹婆婆,询问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过年过节,她也总跟邹婆婆一起过。

当天,马秀渝带着马裕峰来到邹婆婆家,告诉邹婆婆,自己退休了,以后马裕峰继续照顾她。两位民警来看望自己,邹婆婆很是激动:“以前是小马,现在是小小马!”说完也大笑起来。邹婆婆说,虽然自己舍不得“小马”,但为她退休后可以好好享受生活感到高兴。

近段日子见马裕峰是个踏实的小伙子,马秀渝放心了,希望他能继续帮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将为民服务的精神传承下去。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