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选择基层工作就等于选择就了平淡和清苦。而在沙坪坝区司法局石井坡司法所所长肖洁看来,“方寸之所,亦能大有作为”,在平凡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也能绽放出不一样的青春。 既然选择,便义无反顾 2013年8月,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专业的肖洁,怀揣着希望与梦想,加入了司法行政队伍,在石井坡司法所担任一名司法助理员,从事最基层的司法行政工作。 开展法治宣传,进行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当真正进入工作角色后,肖洁才真正感受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繁杂琐碎、千头万绪。 “既然选择了基层,便只顾风雨兼程,守住初心!”从跟着前辈走街入户,访民情问民意,送法援助弱者,矫正歧路人生;再到回到桌前认真总结,学法规强业务,整理案件档案,梳理经验做法。刚刚毕业的肖洁,在沉下心来从头学,埋下头来务实干中,一步一个脚印地书写着自己的不悔和坚持! “难搞”的事,管还是不管? 2015年,司法所接收了一个“难搞”的社区矫正人员——刘某。 刘某,35岁,因经济犯罪被判处缓刑三年。入矫报到第一天,她戴着帽子、低着头走进了司法所的办公室。当问她话时,她要么就回答得支支吾吾,要么就点头、摇头,根本就没法沟通。后来在矫正中,除了不敢看人、不与人交流外,刘某一直严格服从管理、一丝不苟。这份认真的沉默让她在一群要么应付矫正、要么不服从矫正的矫正人员中显得格外“难搞”。 “肖老师,请你帮帮忙,别再来我家了。有事我到所里找你行么?”不久,在一次入户走访中有了答案。原来她不是不敢看人,只是怕被人看见;原来她不是说话不利索,她只是不想说太多。因为尴尬的矫正身份,她失业在家,被婆婆嫌弃;怕给女儿带来不好影响,她想尽办法对外隐瞒,甚至不敢面对女儿。 管还是不管?怎么管?这个问题摆在了刚担任石井坡司法所副所长不久的肖洁面前。 “心理问题还是要通过谈心解决。”为了尊重刘某的意愿,肖洁利用其到司法所报到、学习期间,单独与其交流谈心,以同为母亲的身份劝慰她,“现在孩子还小,你不能放弃自己,逃避身为母亲的责任,趁年轻,还有机会,找份工作重头来过”。 谈心只能治标,找份工作才是关键。后来在肖洁的帮助推荐下,刘某顺利应聘到石井坡街道建设坡社区任助残员一职,至今已经工作有四年多了。由于她工作努力,积极肯干,深得社区领导和同事的好评。自打有了工作后,刘某敞开了心扉,再也不沉默“难搞”了。 丈夫就是受害人,监护责任如何落实? “我不愿意和她住一起,她发起病来谁管得了?被她砍伤的部位到现在还疼!” 社区矫正人员黄某,精神残疾三级,因将其丈夫砍伤被判故意伤害罪而纳入社区矫正。黄某父母已逝,也没有子女,如果黄某的丈夫不愿意与她生活,那么她将无人监护。 但是黄某丈夫的顾虑也有其道理,这个僵局该如何打开?监护责任又该如何落实? 当时石井坡辖区的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全域划分为32个网格,一格五员、一员多能,就环境整治、治安防控、民生实事等方面为格内居民提供精细化优质服务,织就了社会治理的“一张网”。 “社区矫正+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能否将黄某的监管‘一网打尽’呢?”这么想,肖洁就马上干。经过核实,黄某属于和平山社区第三网格,如果能将黄某纳入网格“矫治”,由网格五员协助监管,那么黄某丈夫的顾虑也就能被消除了。 于是,肖洁积极与黄某丈夫进行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同意在网格五员,尤其是网格警员的协助监管下,履行监护责任。 而后,在社区矫正+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的基础上,肖洁总结梳理出制定个性化方案、建立“矫正网格”、提供个性帮扶的“三步走”工作法,形成了“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网格矫正新模式。 习总书记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平凡而琐碎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还需要我们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言壮志,继续在平凡中书写新时代的不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