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最美小镇拧紧“平安阀”

时间: 2019-08-0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241

易高华(右二)走访贫困户(资料图)

在重庆西部有一个被百万网民评为“重庆十大最美小镇”之一的城镇——大足区玉龙镇。近年来,玉龙镇依托山水资源优势,立足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小镇”,当地社会发展很快。在这过程中,有一个人为了给小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扎扎实实地奔走在基层,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狠抓辖区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成功脱贫,助推“特色旅游文化小镇”的加快打造,被当地群众比喻为玉龙镇的一道“平安阀”,都亲切地称他为“文旅小镇”的“平安华”,他就是大足区玉龙镇党委委员、政法书记、副镇长易高华。

狠抓安全稳定工作

辖区案件和事故发生率“双降”

1974年出生的易高华,是地道的大足人,1996年从重庆市第二农业学校农经专业毕业后就回到大足,先后在龙水镇、(原)天水乡工作,2003年调入玉龙镇当副镇长,2016年兼任玉龙镇政法书记至今。

“在基层干政法工作,安全稳定一定要摆在重要位置。”易高华说,出现一起意外或事故牵扯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也可能拆散多个家庭。因此,他对本地区不同时期的治安形势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制定了严密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他分析辖区形势,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活动,积极发动当地老百姓,充分调动辖区单位积极参与综治维护稳定工作的积极性,组织成员单位对全镇近年来的苗头性案件进行梳理,整合相关线索,落实责任,重点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路段和其他治安复杂地区巡逻防控,辖区近年来治安犯罪案件明显下降。

同时,他走进辖区工地和企业,通过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口口相传”模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排查安全隐患,对负责人和工人们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讲”调解好矛盾纠纷

既解决问题又不伤害感情

老百姓的矛盾纠纷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解决好民间矛盾纠纷,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构建起和谐社会。那么,如何在化解老百姓的矛盾纠纷的同时,又让他们不要留下“积怨”?

“基层群众需要的是倾听和理解,要及时化解矛盾,首先要理清他们各自的诉求,找准矛盾根源,”易高华说,其次调解中要善于讲法规、讲亲情、讲情理,对待群众有耐心,让他们听得进去,最后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017年,玉龙镇黄桷村40多岁的贫困户周建国(化名)在政府补助下终于得建新房。在建房过程中,周建国因占用堂叔周传高(化名)、村民赵良(化名)土地,需要进行土地调换,周传高夫妇坚决不同意将原本属于他们但已和周建国调换的土地再次调换给赵良,导致周建国新房久不能动工修建。易高华走访得知此情况,当了解到周传高夫妻是因跟赵良有嫌隙才拒绝调换土地后,主动当起解决周建国和周传高矛盾的“润滑剂”。

“从法理上讲,你们调换给周建国的土地是自愿的,并经过村里达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他就享有使用权和支配权,可以与其他人进行调换,你们这样阻止人家修建房屋是站不住脚的。”易高华在调解过程中,运用“三讲”给周传高夫妻做思想工作,“从亲情上讲,你们是他长辈,正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他又没有成家,还是贫困户,现在国家有了这样的政策,帮他修建房屋让他有一个安身之所,你们做叔辈的更应该扶持和帮助,你们和赵良的矛盾不能影响了建国修建房屋啊!再说,你们年事已高,儿女都在外,建国跟你们不光是近亲还是近邻,万一有个啥事,你叫一声侄儿帮忙,他还不帮吗……”

经过易高华的耐心调解,周传高夫妇最终同意履行自己的土地调换协议,不再阻止和刁难周建国修建房屋。“他‘一碗水’端得平,说话好听,讲得我们都觉得情在理在,我们服他!”纠纷了结后,周传高夫妇对易高华的调解艺术称赞不已,跟侄儿也恢复了关系。

换位思考摸清群众所需

帮贫困户找工作“摘帽”

“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还得换位思考,摸清楚群众真正的需求,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易高华说,不管是在政法还是扶贫工作中,乡镇干部只有在走访中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才能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让政策与群众的需求“情投意合”。

“易镇长,我们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全靠你,真的很感激你。”7月22日,易高华在回访已脱贫摘帽的村民杨华(化名)家时,其妻子边给易高华送来的鸡苗喂食边激动地说。

50岁的杨华家住玉龙镇东兴村,与妻子都是小学文化,家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还在上学,因家里收入以前只靠杨华打临工为主,虽然妻子给临近的砖厂守厂房,但工资极低,家庭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2017年,易高华结对帮扶该户后,经常到杨华家庭走访,了解到杨华的就业意愿后,易高华根据其家庭特殊情况,找到一家影视公司,多次协调让杨华当保安,好不容易让他成功入职后,因杨华不会使用有些设备主动辞了职。

这次后,易高华分析了失败原因,又根据杨华的意愿和实际情况,积极协调他到玉龙镇巡逻队上班,还根据其家庭情况积极帮助发展养殖业,给他们送去20只鸡苗,并帮助协调扶贫贷款用于发展黑山羊养殖……有了固定工作,家里收入不断在提高,2018年,杨华家顺利脱贫摘帽。

记者 杨 雪 实习生 文雅琪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他为最美小镇拧紧“平安阀”

易高华(右二)走访贫困户(资料图)

在重庆西部有一个被百万网民评为“重庆十大最美小镇”之一的城镇——大足区玉龙镇。近年来,玉龙镇依托山水资源优势,立足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小镇”,当地社会发展很快。在这过程中,有一个人为了给小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扎扎实实地奔走在基层,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狠抓辖区安全稳定工作,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帮助贫困户提高收入成功脱贫,助推“特色旅游文化小镇”的加快打造,被当地群众比喻为玉龙镇的一道“平安阀”,都亲切地称他为“文旅小镇”的“平安华”,他就是大足区玉龙镇党委委员、政法书记、副镇长易高华。

狠抓安全稳定工作

辖区案件和事故发生率“双降”

1974年出生的易高华,是地道的大足人,1996年从重庆市第二农业学校农经专业毕业后就回到大足,先后在龙水镇、(原)天水乡工作,2003年调入玉龙镇当副镇长,2016年兼任玉龙镇政法书记至今。

“在基层干政法工作,安全稳定一定要摆在重要位置。”易高华说,出现一起意外或事故牵扯的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也可能拆散多个家庭。因此,他对本地区不同时期的治安形势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制定了严密的专项治理实施方案。

他分析辖区形势,狠抓薄弱环节,切实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通过多形式、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活动,积极发动当地老百姓,充分调动辖区单位积极参与综治维护稳定工作的积极性,组织成员单位对全镇近年来的苗头性案件进行梳理,整合相关线索,落实责任,重点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路段和其他治安复杂地区巡逻防控,辖区近年来治安犯罪案件明显下降。

同时,他走进辖区工地和企业,通过最传统也是最有效的“口口相传”模式,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排查安全隐患,对负责人和工人们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降低事故发生率。

“三讲”调解好矛盾纠纷

既解决问题又不伤害感情

老百姓的矛盾纠纷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解决好民间矛盾纠纷,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构建起和谐社会。那么,如何在化解老百姓的矛盾纠纷的同时,又让他们不要留下“积怨”?

“基层群众需要的是倾听和理解,要及时化解矛盾,首先要理清他们各自的诉求,找准矛盾根源,”易高华说,其次调解中要善于讲法规、讲亲情、讲情理,对待群众有耐心,让他们听得进去,最后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2017年,玉龙镇黄桷村40多岁的贫困户周建国(化名)在政府补助下终于得建新房。在建房过程中,周建国因占用堂叔周传高(化名)、村民赵良(化名)土地,需要进行土地调换,周传高夫妇坚决不同意将原本属于他们但已和周建国调换的土地再次调换给赵良,导致周建国新房久不能动工修建。易高华走访得知此情况,当了解到周传高夫妻是因跟赵良有嫌隙才拒绝调换土地后,主动当起解决周建国和周传高矛盾的“润滑剂”。

“从法理上讲,你们调换给周建国的土地是自愿的,并经过村里达成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他就享有使用权和支配权,可以与其他人进行调换,你们这样阻止人家修建房屋是站不住脚的。”易高华在调解过程中,运用“三讲”给周传高夫妻做思想工作,“从亲情上讲,你们是他长辈,正所谓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他又没有成家,还是贫困户,现在国家有了这样的政策,帮他修建房屋让他有一个安身之所,你们做叔辈的更应该扶持和帮助,你们和赵良的矛盾不能影响了建国修建房屋啊!再说,你们年事已高,儿女都在外,建国跟你们不光是近亲还是近邻,万一有个啥事,你叫一声侄儿帮忙,他还不帮吗……”

经过易高华的耐心调解,周传高夫妇最终同意履行自己的土地调换协议,不再阻止和刁难周建国修建房屋。“他‘一碗水’端得平,说话好听,讲得我们都觉得情在理在,我们服他!”纠纷了结后,周传高夫妇对易高华的调解艺术称赞不已,跟侄儿也恢复了关系。

换位思考摸清群众所需

帮贫困户找工作“摘帽”

“做群众工作,最重要的还得换位思考,摸清楚群众真正的需求,工作才能事半功倍。”易高华说,不管是在政法还是扶贫工作中,乡镇干部只有在走访中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才能真正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让政策与群众的需求“情投意合”。

“易镇长,我们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全靠你,真的很感激你。”7月22日,易高华在回访已脱贫摘帽的村民杨华(化名)家时,其妻子边给易高华送来的鸡苗喂食边激动地说。

50岁的杨华家住玉龙镇东兴村,与妻子都是小学文化,家有四个女儿,其中三个女儿还在上学,因家里收入以前只靠杨华打临工为主,虽然妻子给临近的砖厂守厂房,但工资极低,家庭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2017年,易高华结对帮扶该户后,经常到杨华家庭走访,了解到杨华的就业意愿后,易高华根据其家庭特殊情况,找到一家影视公司,多次协调让杨华当保安,好不容易让他成功入职后,因杨华不会使用有些设备主动辞了职。

这次后,易高华分析了失败原因,又根据杨华的意愿和实际情况,积极协调他到玉龙镇巡逻队上班,还根据其家庭情况积极帮助发展养殖业,给他们送去20只鸡苗,并帮助协调扶贫贷款用于发展黑山羊养殖……有了固定工作,家里收入不断在提高,2018年,杨华家顺利脱贫摘帽。

记者 杨 雪 实习生 文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