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镇子上的调解案件,件件都离不开“刘司法”

时间: 2019-10-30 来源: 重庆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473

刘英,女,重庆市沙坪坝区人,1971年9月出生,2005年4月加入中国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土主镇司法所所长,她既是基层法律的“播种机”,又是群众信赖的“调解师”,她还有一个外号叫“刘司法”。工作20载,她秉承为民服务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辖区居民群众辛勤耕耘。2016年被重庆市司法局评为重庆市优秀司法所所长,2017年被重庆市司法局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

行走在田间地头的法律“播种机”

刘英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加入了司法行政队伍,2004年,担任沙坪坝区土主镇政府司法助理员,开展法制宣传,进行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当真正进入工作角色后,刘英才真正感受到基层司法工作的复杂琐碎、千头万绪。

她所在的土主镇从2003年开始启动征地拆迁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该镇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时期农村向城市发展、农民向市民过渡、管理向治理转变的“阵痛期”“蜕变期”,法律意识淡薄、文明素养欠缺是“农转非”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娄山关”“腊子口”。

面对征地拆迁引发的赡养父母、财产分割、工伤死亡等多如牛毛、数不胜数的矛盾纠纷,刘英同志吃不下、睡不着,几年的摸爬滚打告诉她,基层群众法律知识欠缺才是基层治理的最大“硬伤”。为此,她与征地组人员、办公室同事一道开启了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法规行动,她总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为法律知识几乎为零的村民反复讲,直到懂为止。为此,刘英同志经常自我解嘲的说道,我虽不是老师,但我已经患了老师的“职业病”,长期的、反复的解释工作让她嗓子冒烟、嘴皮磨破,为此落下了咽炎的病根。

几年下来,凡是“刘司法”经手的案子、协议的签订,没有一个出纰漏、算后账的,用她的话说就是“摆平了,居民群众就满意了撒。”在为群众的处理矛盾纠纷的同时,也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她的用心矫正下,四塘村下湾社村民吴腾海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汶川地震中组织亲朋好友参加抗震救灾捐款,并将矫正期间辛苦赚来的5000元主动送到了困难户手中,为辖区2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传递了正能量。

经常周旋在矛盾纠纷中的法律“调解师”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刘司法”这个名字不是凭空而来,是在一件件“难搞”的事情和一次次“揪心”的难事中历练出来的。用她的话说,“看到起这些法律知识几乎为零的居民群众,我心头常常是又急又气又无奈,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帮他们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2019年9月27日上午一大早,土主镇政府办公楼迎来了一位“特殊”访客,他非要将一面印有“施敬业友善援助,展公正和谐信念”的锦旗送到镇司法所,衷心感谢刘英所长及时给予他和家人的帮助。

事情还要今年的8月23日说起,当时,老人的儿子在土主镇辖区某建筑工地作业时不幸坠落,造成颅脑严重损伤,被送往附近医院及时抢救得以活命,但施工单位却迟迟不续付医疗费,无奈之下,杨大爷只好于向政府求助。“听了杨大爷的情况和困难介绍,我也想流泪,儿子伤势很重,治疗费不想办法解决,很可能耽误治疗的最好时机,留下后遗症那是一辈子的大事,这件事情我们要尽快处理”。刘英坚定地说道。一向雷厉风行的她,当着杨大爷的面,很快就联系到事发公司的负责人,再次了解事件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后,公司承诺打款。

这只是刘英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在一次去敬老院开展法律宣传时,刘英同志在与孤寡老人杨子宝的交谈过程中,征地拆迁后五保户身体状况、生活料理等后续问题较多,特别是去年赶上四塘村原敬老院拆迁,新的老年护养中心尚未建成,五保户问题确实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刘英开展了深入摸排,总结梳理出“依法遗赠扶养”模式,通过深入了解情况、解除五保关系、指定扶养人“三步走”后,当事人与抚养人签订遗赠人扶养协议,最终,在刘英的努力下,我镇30余名五保老人都得到妥善安置。很快,刘英这个经验也在附近的青木关、回龙坝等镇街推广开来。从分管领导王伟书记口中得知,今年,土主镇成功调解民事纠纷98件,涉案金额500余万元,受理咨询196件,件件都离不开刘英,为此,大家送了她一个绰号“刘司法”。

春去秋来,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只要从刘英手中经过的案子,她连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靠着一颗不知疲倦、不嫌麻烦的初心,20年来共处理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1000余件,满意率高达98%。在刘英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而已,在基层调解员这个最平凡的岗位上,她将继续发挥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热量,与居民群众一起共同建设和谐、幸福的社区。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这个镇子上的调解案件,件件都离不开“刘司法”

刘英,女,重庆市沙坪坝区人,1971年9月出生,2005年4月加入中国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土主镇司法所所长,她既是基层法律的“播种机”,又是群众信赖的“调解师”,她还有一个外号叫“刘司法”。工作20载,她秉承为民服务的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为辖区居民群众辛勤耕耘。2016年被重庆市司法局评为重庆市优秀司法所所长,2017年被重庆市司法局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员。

行走在田间地头的法律“播种机”

刘英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怀揣着梦想与希望,加入了司法行政队伍,2004年,担任沙坪坝区土主镇政府司法助理员,开展法制宣传,进行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当真正进入工作角色后,刘英才真正感受到基层司法工作的复杂琐碎、千头万绪。

她所在的土主镇从2003年开始启动征地拆迁工作,随着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该镇在抢抓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转型时期农村向城市发展、农民向市民过渡、管理向治理转变的“阵痛期”“蜕变期”,法律意识淡薄、文明素养欠缺是“农转非”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娄山关”“腊子口”。

面对征地拆迁引发的赡养父母、财产分割、工伤死亡等多如牛毛、数不胜数的矛盾纠纷,刘英同志吃不下、睡不着,几年的摸爬滚打告诉她,基层群众法律知识欠缺才是基层治理的最大“硬伤”。为此,她与征地组人员、办公室同事一道开启了田间地头、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法规行动,她总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为法律知识几乎为零的村民反复讲,直到懂为止。为此,刘英同志经常自我解嘲的说道,我虽不是老师,但我已经患了老师的“职业病”,长期的、反复的解释工作让她嗓子冒烟、嘴皮磨破,为此落下了咽炎的病根。

几年下来,凡是“刘司法”经手的案子、协议的签订,没有一个出纰漏、算后账的,用她的话说就是“摆平了,居民群众就满意了撒。”在为群众的处理矛盾纠纷的同时,也播下了爱的“种子”。在她的用心矫正下,四塘村下湾社村民吴腾海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在汶川地震中组织亲朋好友参加抗震救灾捐款,并将矫正期间辛苦赚来的5000元主动送到了困难户手中,为辖区200余名社区矫正人员传递了正能量。

经常周旋在矛盾纠纷中的法律“调解师”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刘司法”这个名字不是凭空而来,是在一件件“难搞”的事情和一次次“揪心”的难事中历练出来的。用她的话说,“看到起这些法律知识几乎为零的居民群众,我心头常常是又急又气又无奈,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帮他们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2019年9月27日上午一大早,土主镇政府办公楼迎来了一位“特殊”访客,他非要将一面印有“施敬业友善援助,展公正和谐信念”的锦旗送到镇司法所,衷心感谢刘英所长及时给予他和家人的帮助。

事情还要今年的8月23日说起,当时,老人的儿子在土主镇辖区某建筑工地作业时不幸坠落,造成颅脑严重损伤,被送往附近医院及时抢救得以活命,但施工单位却迟迟不续付医疗费,无奈之下,杨大爷只好于向政府求助。“听了杨大爷的情况和困难介绍,我也想流泪,儿子伤势很重,治疗费不想办法解决,很可能耽误治疗的最好时机,留下后遗症那是一辈子的大事,这件事情我们要尽快处理”。刘英坚定地说道。一向雷厉风行的她,当着杨大爷的面,很快就联系到事发公司的负责人,再次了解事件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后,公司承诺打款。

这只是刘英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在一次去敬老院开展法律宣传时,刘英同志在与孤寡老人杨子宝的交谈过程中,征地拆迁后五保户身体状况、生活料理等后续问题较多,特别是去年赶上四塘村原敬老院拆迁,新的老年护养中心尚未建成,五保户问题确实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刘英开展了深入摸排,总结梳理出“依法遗赠扶养”模式,通过深入了解情况、解除五保关系、指定扶养人“三步走”后,当事人与抚养人签订遗赠人扶养协议,最终,在刘英的努力下,我镇30余名五保老人都得到妥善安置。很快,刘英这个经验也在附近的青木关、回龙坝等镇街推广开来。从分管领导王伟书记口中得知,今年,土主镇成功调解民事纠纷98件,涉案金额500余万元,受理咨询196件,件件都离不开刘英,为此,大家送了她一个绰号“刘司法”。

春去秋来,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只要从刘英手中经过的案子,她连一个细节都不会放过,靠着一颗不知疲倦、不嫌麻烦的初心,20年来共处理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1000余件,满意率高达98%。在刘英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而已,在基层调解员这个最平凡的岗位上,她将继续发挥自己作为共产党员的热量,与居民群众一起共同建设和谐、幸福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