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援鄂抗疫日记之——第一次体验身着防护服进监管区

时间: 2020-03-25 来源: 重庆长安网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46

今天,3月12号,是我带队来武汉支援工作的第24天。

因监管区实行战时最高等级勤务模式,我们的援鄂民警自2月22日进入监管区封闭执勤以来,我已有19天没见过她们了。虽然相隔咫尺,但我每天只能在对讲机里听到她们的声音。

四天前,本关押点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结果让我们喜极而泣,因为民警全阴。但仍有少部分服刑人员核检呈阳性,得知结果的当晚,这些人员就被连夜紧急转往监狱方舱医院救治。

鉴于“暗雷”再一次被清理排除,在请示驻点防疫指挥长同意之后,我第一次得以进入戒备森严的监管区,去看望我那15名随我出征援鄂抗疫的姐妹战友。她们在入驻本关押点当晚,就勇担重任到了战疫最前沿。同时,我要去切身体验一下她们身着防护服值夜巡查的感受。

上午9:30,在驻点一名医护民警的带领下,我来到监管区门前,开始一系列严密规范的流程:进入第一道大门,即刻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消、脚消、全身上下消。进入监区大厅后,开始穿戴防护装备前,再次进行手消毒。随后,在这名医护民警一步一步的耐心讲解和指引下,我花了差不多一刻多钟时间,才将全套防护装备穿戴好。试着走了几步,俨然自己已是一名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多亏了这位医护妹妹,为我上了人生第一次穿戴防护装备的生动实践课。然而,正待我转身准备进入监管区时,她却叫住了我“再等等,让我再检查一下”,我笨笨地转过身去,让她再一次将我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打量检查了一番。再次确认没有暴露风险后,才让我进入监区里面。

第一次身着全副武装的防护装备走路上楼梯,感觉护目镜下的地面有些高低不平,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我慢下脚步想,我这可是在白天行走呢,可我那15名姐妹值的都是夜班啊!夜间灯光昏暗,走起路来岂不更是晕晕乎乎的吗?

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武汉女监的一名民警在巡查中,不幸从楼梯上跌下,摔得鼻青脸肿,止不住的血把整个口罩染得鲜红,紧急送往医院,门牙磕断了3颗,嘴唇逢了5针。此时此刻,我深深地理解了她,眼泪顿时溢满我的双眼……

防护服把我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气,两层口罩捂得我还没爬上三楼就上气不接下气,顿感眼花、胸闷、气短,护目镜开始起雾,眼前一片模糊,我稍作停顿后,再次跟着感觉向着六楼爬去。那里,住着3名我们的援鄂民警。

房门紧闭着,我试着敲了两下,不见响动,再敲,仍不见响动。我正欲转身下楼,门开了,露出一条小缝来。因无法辨清我是谁,我自报了家门,她们喜出望外。原来,她们3人昨晚刚好值了夜班,此时正在集体补瞌睡。

这15名首批进到监区的援鄂民警,她们每3人一组,共住在一间20平米左右大小的标间里,分布在AB两栋的不同楼层。三张床占位后,留给她们的活动空间已所剩无几。差不多二十天来,除每顿饭到楼下取餐、值班巡查时离开过房间外,其余时间,她们一直坚守在这个拥挤逼仄的蜗居里。

因本关押点仓促改建,各种硬件设施条件简陋,她们住宿的寝室与服刑人员的监舍共用一条内通道走廊,中间只隔了一道穿透式铁栅栏。因担心气溶胶传播病毒,她们固定早中晚一个时段开窗通风换气,其他时间则紧闭房门。她们是想用这样的办法,将病毒拒之门外。

已是差不多20天不见了,一眼看到她们满脸倦意、明显消瘦的模样,就像看到我失散多年的亲生姐妹,顿时一阵心痛涌上心头,鼻子一酸,又一次,我没能忍住汹涌的泪水……我为自己不经意间打扰了她们休息而深感歉意。匆匆告别后,我小心翼翼地一楼一楼往下走,去看望住在其他楼层的援鄂姐妹们。每走一步,我都感到脚下的步履千钧。

试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激励着这群年均43岁的中年女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来到这里经受严峻的防疫安全和监管安全压力?每晚每小时都要在两栋6层高楼间,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不间断地走动巡查值守,负重攀爬四十多层楼、步行六七公里路呢?

是的,除却满腔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别无其他!!

正是胸怀的坚定信念和勇气、家国情与报国志,鼓舞着她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坚守换取平安!用她们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在黑暗中把这里的大地从黑夜丈量到黎明!

重庆司法行政系统援鄂工作领队.谢利维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我的援鄂抗疫日记之——第一次体验身着防护服进监管区

今天,3月12号,是我带队来武汉支援工作的第24天。

因监管区实行战时最高等级勤务模式,我们的援鄂民警自2月22日进入监管区封闭执勤以来,我已有19天没见过她们了。虽然相隔咫尺,但我每天只能在对讲机里听到她们的声音。

四天前,本关押点第三次全员核酸检测,结果让我们喜极而泣,因为民警全阴。但仍有少部分服刑人员核检呈阳性,得知结果的当晚,这些人员就被连夜紧急转往监狱方舱医院救治。

鉴于“暗雷”再一次被清理排除,在请示驻点防疫指挥长同意之后,我第一次得以进入戒备森严的监管区,去看望我那15名随我出征援鄂抗疫的姐妹战友。她们在入驻本关押点当晚,就勇担重任到了战疫最前沿。同时,我要去切身体验一下她们身着防护服值夜巡查的感受。

上午9:30,在驻点一名医护民警的带领下,我来到监管区门前,开始一系列严密规范的流程:进入第一道大门,即刻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消、脚消、全身上下消。进入监区大厅后,开始穿戴防护装备前,再次进行手消毒。随后,在这名医护民警一步一步的耐心讲解和指引下,我花了差不多一刻多钟时间,才将全套防护装备穿戴好。试着走了几步,俨然自己已是一名即将奔赴战场的战士。

多亏了这位医护妹妹,为我上了人生第一次穿戴防护装备的生动实践课。然而,正待我转身准备进入监管区时,她却叫住了我“再等等,让我再检查一下”,我笨笨地转过身去,让她再一次将我从头到脚仔仔细细地打量检查了一番。再次确认没有暴露风险后,才让我进入监区里面。

第一次身着全副武装的防护装备走路上楼梯,感觉护目镜下的地面有些高低不平,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我慢下脚步想,我这可是在白天行走呢,可我那15名姐妹值的都是夜班啊!夜间灯光昏暗,走起路来岂不更是晕晕乎乎的吗?

几天前的一个清晨,武汉女监的一名民警在巡查中,不幸从楼梯上跌下,摔得鼻青脸肿,止不住的血把整个口罩染得鲜红,紧急送往医院,门牙磕断了3颗,嘴唇逢了5针。此时此刻,我深深地理解了她,眼泪顿时溢满我的双眼……

防护服把我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气,两层口罩捂得我还没爬上三楼就上气不接下气,顿感眼花、胸闷、气短,护目镜开始起雾,眼前一片模糊,我稍作停顿后,再次跟着感觉向着六楼爬去。那里,住着3名我们的援鄂民警。

房门紧闭着,我试着敲了两下,不见响动,再敲,仍不见响动。我正欲转身下楼,门开了,露出一条小缝来。因无法辨清我是谁,我自报了家门,她们喜出望外。原来,她们3人昨晚刚好值了夜班,此时正在集体补瞌睡。

这15名首批进到监区的援鄂民警,她们每3人一组,共住在一间20平米左右大小的标间里,分布在AB两栋的不同楼层。三张床占位后,留给她们的活动空间已所剩无几。差不多二十天来,除每顿饭到楼下取餐、值班巡查时离开过房间外,其余时间,她们一直坚守在这个拥挤逼仄的蜗居里。

因本关押点仓促改建,各种硬件设施条件简陋,她们住宿的寝室与服刑人员的监舍共用一条内通道走廊,中间只隔了一道穿透式铁栅栏。因担心气溶胶传播病毒,她们固定早中晚一个时段开窗通风换气,其他时间则紧闭房门。她们是想用这样的办法,将病毒拒之门外。

已是差不多20天不见了,一眼看到她们满脸倦意、明显消瘦的模样,就像看到我失散多年的亲生姐妹,顿时一阵心痛涌上心头,鼻子一酸,又一次,我没能忍住汹涌的泪水……我为自己不经意间打扰了她们休息而深感歉意。匆匆告别后,我小心翼翼地一楼一楼往下走,去看望住在其他楼层的援鄂姐妹们。每走一步,我都感到脚下的步履千钧。

试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激励着这群年均43岁的中年女警,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来到这里经受严峻的防疫安全和监管安全压力?每晚每小时都要在两栋6层高楼间,上上下下、来来回回,不间断地走动巡查值守,负重攀爬四十多层楼、步行六七公里路呢?

是的,除却满腔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别无其他!!

正是胸怀的坚定信念和勇气、家国情与报国志,鼓舞着她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坚守换取平安!用她们坚实的脚步,一步一步,在黑暗中把这里的大地从黑夜丈量到黎明!

重庆司法行政系统援鄂工作领队.谢利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