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充分发挥破产管理人职能 有效纾解破产企业债务困境

时间: 2020-04-1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38

开栏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疫情期间,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全市公共法律服务行业主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坚决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工作,助力企业共渡难关。期间,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助企故事。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发挥法律优势助企共渡“疫”关》栏目,用文字记录下特殊时期的闪光时刻。


近日,作为一建筑企业的企业破产管理人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下称丽达律所),在接到法院裁定书当天,向295名企业职工兑付了补偿金。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丽达律师事务所发挥其法律专业知识,在为沙区某建筑公司进入破产重整司法流程发挥了巨大作用,高效纾解破产企业困境,发挥律师破产管理人优势。

组建精英律师团队负责破产案件办理

据介绍,这家建筑企业是沙坪坝区早年的重点企业,其经营范围包括房屋租赁、房屋建筑承包(贰级)、机具租赁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该建筑企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连续多年未开展经营活动。截至2019年6月30日,企业账面资产为4326万元,账面负债总额为4661万元。此外,该企业涉及19宗已知诉讼,负债总额约5000余万元尚未执行,经法律准许进入破产重整流程。企业破产后,该企业400余职工债权、薪资、社保、医保等偿赔问题推进困难,沙坪坝区政府、区法院多次调解未果,该企业破产清算进程停滞不前。

2019年10月15日,沙坪坝区法院指定丽达律所作为该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在接受法院指定后,丽达律所主任徐丽霞指派资深律师刘赛丽作为主办律师,并同13名律师一起成立破产管理人小组,负责案件办理。

刘赛丽第一时间与企业职工代表沟通,逐一了解他们的诉求。职工代表表示,该建筑公司作为集体企业,大部分职工都是该企业的劳动债权人,企业破产对他们打击巨大,清算偿赔方案更是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

刘赛丽深受感触,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执业能力尽可能地为企业员工们争取到更多的权益,然而本次破产清算项目有三个难点摆在她的面前:第一,该企业规模大,运营年限久,因此本次清算涉及人数多,涉及时间长,加之部分职工手里相关材料丢失,清算实施存在法律障碍;第二,该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对企业职工的医保、社保存在长期拖欠的现象,企业破产后,职工要求偿赔,但每位职工的具体情况个异化明显,偿赔标准难以统一;第三,该企业除对职工的拖欠外,对外拖欠有数千万元,内外偿赔比例无法平衡,致使企业职工与外部债权人矛盾尖锐。

对此,丽达律所成为该企业破产管理人后,首先对企业全体职工信息进行逐一整理,400余名职工的花名册、劳动合同、职工档案、社保和医保交纳年限、工资账户等挨个梳理。每一名职工的每份档案都不尽相同,每一名职工滞纳的社保和医保、被企业拖欠的工资金额和年限也都不尽相同,刘赛丽带领管理人小组对每一名职工应该被清算的、应该被扣除的所有金额逐一核实和计算,没有出现一例错漏。

疫情期间“云办公”积极推动案件进程

为了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该项目,对破产企业的资产及债务进行合理分配,管理人小组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云端办公方式,召开了27次案件研究会,对本案涉及的职工医保、社保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此外,刘赛丽更是多次前往当地的社保部门询问交流国家相关法律条文的执行标准和落地方式。

不到一个月,管理人小组撰写了破产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分配方案,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分配方案尚需破产企业27名债权人进行表决,只有认同的表决数过半,该分配方案才能得以实施。

考虑到400余名破产企业职工大都年龄偏大,且企业破产给其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为了尽可能让大多经济状况不佳的企业职工获得一定补偿,一定程度缓解企业职工的部分经济压力,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管理人小组的13名律师自发分组,逐一登门拜访27名债权人,从法理法律出发,对27名债权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诚恳请求其对处于弱势群体的企业职工给予一定程度的体谅与同情,最终,27名债权人在表决会上全票通过了分配方案,使破产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企业职工补偿安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从接到沙坪坝区法院指派到破产流程取得关键性胜利,不到3个月的时间,管理人小组向地方法院进行了数十次的沟通汇报,最终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所有员工的社保、医保统一按照相关规定的最高标准偿赔,拖欠的工资和债权,审核无误后按照实际金额偿赔。

4月3日,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根据丽达律所上报的分配方案发出裁定书,丽达律所在接到裁定书当天,迅速组织财务人员审核并向企业职工转账。职工们收到钱后,多次前往律所表示感谢。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律所充分发挥破产管理人职能 有效纾解破产企业债务困境

开栏语: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疫情期间,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全市公共法律服务行业主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坚决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保障工作,助力企业共渡难关。期间,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助企故事。为此,本报从今日起开设《发挥法律优势助企共渡“疫”关》栏目,用文字记录下特殊时期的闪光时刻。


近日,作为一建筑企业的企业破产管理人重庆丽达律师事务所(下称丽达律所),在接到法院裁定书当天,向295名企业职工兑付了补偿金。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丽达律师事务所发挥其法律专业知识,在为沙区某建筑公司进入破产重整司法流程发挥了巨大作用,高效纾解破产企业困境,发挥律师破产管理人优势。

组建精英律师团队负责破产案件办理

据介绍,这家建筑企业是沙坪坝区早年的重点企业,其经营范围包括房屋租赁、房屋建筑承包(贰级)、机具租赁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该建筑企业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连续多年未开展经营活动。截至2019年6月30日,企业账面资产为4326万元,账面负债总额为4661万元。此外,该企业涉及19宗已知诉讼,负债总额约5000余万元尚未执行,经法律准许进入破产重整流程。企业破产后,该企业400余职工债权、薪资、社保、医保等偿赔问题推进困难,沙坪坝区政府、区法院多次调解未果,该企业破产清算进程停滞不前。

2019年10月15日,沙坪坝区法院指定丽达律所作为该建筑工程公司管理人,在接受法院指定后,丽达律所主任徐丽霞指派资深律师刘赛丽作为主办律师,并同13名律师一起成立破产管理人小组,负责案件办理。

刘赛丽第一时间与企业职工代表沟通,逐一了解他们的诉求。职工代表表示,该建筑公司作为集体企业,大部分职工都是该企业的劳动债权人,企业破产对他们打击巨大,清算偿赔方案更是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

刘赛丽深受感触,她希望通过自己的执业能力尽可能地为企业员工们争取到更多的权益,然而本次破产清算项目有三个难点摆在她的面前:第一,该企业规模大,运营年限久,因此本次清算涉及人数多,涉及时间长,加之部分职工手里相关材料丢失,清算实施存在法律障碍;第二,该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对企业职工的医保、社保存在长期拖欠的现象,企业破产后,职工要求偿赔,但每位职工的具体情况个异化明显,偿赔标准难以统一;第三,该企业除对职工的拖欠外,对外拖欠有数千万元,内外偿赔比例无法平衡,致使企业职工与外部债权人矛盾尖锐。

对此,丽达律所成为该企业破产管理人后,首先对企业全体职工信息进行逐一整理,400余名职工的花名册、劳动合同、职工档案、社保和医保交纳年限、工资账户等挨个梳理。每一名职工的每份档案都不尽相同,每一名职工滞纳的社保和医保、被企业拖欠的工资金额和年限也都不尽相同,刘赛丽带领管理人小组对每一名职工应该被清算的、应该被扣除的所有金额逐一核实和计算,没有出现一例错漏。

疫情期间“云办公”积极推动案件进程

为了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该项目,对破产企业的资产及债务进行合理分配,管理人小组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云端办公方式,召开了27次案件研究会,对本案涉及的职工医保、社保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探讨。此外,刘赛丽更是多次前往当地的社保部门询问交流国家相关法律条文的执行标准和落地方式。

不到一个月,管理人小组撰写了破产企业的资产和债务分配方案,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分配方案尚需破产企业27名债权人进行表决,只有认同的表决数过半,该分配方案才能得以实施。

考虑到400余名破产企业职工大都年龄偏大,且企业破产给其带来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为了尽可能让大多经济状况不佳的企业职工获得一定补偿,一定程度缓解企业职工的部分经济压力,也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管理人小组的13名律师自发分组,逐一登门拜访27名债权人,从法理法律出发,对27名债权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诚恳请求其对处于弱势群体的企业职工给予一定程度的体谅与同情,最终,27名债权人在表决会上全票通过了分配方案,使破产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企业职工补偿安置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从接到沙坪坝区法院指派到破产流程取得关键性胜利,不到3个月的时间,管理人小组向地方法院进行了数十次的沟通汇报,最终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所有员工的社保、医保统一按照相关规定的最高标准偿赔,拖欠的工资和债权,审核无误后按照实际金额偿赔。

4月3日,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根据丽达律所上报的分配方案发出裁定书,丽达律所在接到裁定书当天,迅速组织财务人员审核并向企业职工转账。职工们收到钱后,多次前往律所表示感谢。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