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

时间: 2020-07-2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870

  本网讯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市人大社会委提交了关于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两法”)情况的调研报告。据悉,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市属国企100%);劳动者五项险种平均参保率均在90%以上,其中,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今年5至6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旬带队,由市人大社会委牵头,市人大监察司法委、部分社会委组成人员参与,对我市贯彻“两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该报告。

  初步形成“两法”配套政策体系

  报告介绍,市政府成立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社保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建立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领导协调机制和三方(劳动行政部门、工会、企业)协商机制,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区县对应设立相关议事协调机构,构建多元化协调机制。

  我市先后出台或修订了《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工资等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行政规范性文件60余件,市级相关部门还针对各自领域制定了500余件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两法”配套政策体系。

  以“七五”普法为契机,分类实施人力社保系统普法规划,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普法责任,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重视学习“两法”,依法表达诉求。市人力社保局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普法宣传作为重要职责,连续三年举办全市法治知识竞赛,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市国资委组建国资国企“两级”普法志愿者队伍;市高法院坚持每年“五一”节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劳动者权益保障全面加强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17-2019年连续三年保持在94%以上,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6万人。2017-2019年落实各类“稳就业”政策补贴近40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5.6亿元。

  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督促用人单位守法诚信。加强社保兜底保障,截至今年6月,全市城乡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10.85万人、686.14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3次,最低档从950元调至1700元,最高档从1050元调至1800元。

  强化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工作,全市共签订集体合同3.7万份,覆盖企业13.8万家、职工429.77万人。市工商联监测民营企业中,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7%,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占比90.9%,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明显增强。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持续向好

  我市不断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目前已建立各级三方组织950个,区县级实现三方组织全覆盖。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一些企业建立了劳资沟通机制,并设有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调解人员。

  依法规范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加强对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指导,督促企业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依法依规制定安置方案,劳资关系处理总体平稳有序。

  在全国率先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点创建工作,率先出台《重庆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建立“创建标准化、管理动态化、服务常态化”的和谐企业评定模式,以九龙坡区、南岸区、两江新区作为我市首批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探索开展劳动关系领域综合性改革。

  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有所规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逐步建立,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市、区县两级42个仲裁院全部实体建院,平均每个仲裁院拥有1.8个仲裁庭,全市共有仲裁员379名(其中:专职227名、兼职152名)、书记员89名。

  深入推进仲裁标准化建设,统一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立案细则、办案规则、庭审规则等,规范案件办理。建设应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重庆掌上12333”APP,实现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2017-2019年,全市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案件91136件,审结案件90069件,结案率97.4%。

  市人力社保局、市高法院、市检察院等六部门实行研讨裁审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分片区、分层级、分领域的案例研讨长效机制,定期就“两法”实施中存在的法律适用分歧典型疑难案例进行研讨,统一适用标准,共同妥善化解劳动和行政争议。

  疫情之下多措并举援企稳岗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措施。稳慎协调处理劳动关系,建立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机制,引导企业灵活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调整工时等措施,确保不裁员或少裁员;开展“春风行动”线上招聘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启动“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开发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开放失业保险金线上申领等,稳定就业形势。今年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1万人,累计为8.8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22亿元。

  对照“两法”及相关法规政策,该调研报告指出,我市在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执行不够到位、实施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对此,市人大社会委建议,行政、司法、工会、行业协会等机关、组织应把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针对劳动报酬、缴纳社保费、休息休假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完善长效交流协作机制,协同推进问题解决。

记者 唐效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

  本网讯 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市人大社会委提交了关于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两法”)情况的调研报告。据悉,2019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全市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市属国企100%);劳动者五项险种平均参保率均在90%以上,其中,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今年5至6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旬带队,由市人大社会委牵头,市人大监察司法委、部分社会委组成人员参与,对我市贯彻“两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该报告。

  初步形成“两法”配套政策体系

  报告介绍,市政府成立了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社保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建立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领导协调机制和三方(劳动行政部门、工会、企业)协商机制,及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区县对应设立相关议事协调机构,构建多元化协调机制。

  我市先后出台或修订了《重庆市就业促进条例》《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了《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工资等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等行政规范性文件60余件,市级相关部门还针对各自领域制定了500余件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两法”配套政策体系。

  以“七五”普法为契机,分类实施人力社保系统普法规划,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普法责任,引导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重视学习“两法”,依法表达诉求。市人力社保局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普法宣传作为重要职责,连续三年举办全市法治知识竞赛,获评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市国资委组建国资国企“两级”普法志愿者队伍;市高法院坚持每年“五一”节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以案释法。

  劳动者权益保障全面加强

  劳动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力保障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2017-2019年连续三年保持在94%以上,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66万人。2017-2019年落实各类“稳就业”政策补贴近40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5.6亿元。

  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督促用人单位守法诚信。加强社保兜底保障,截至今年6月,全市城乡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310.85万人、686.14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3次,最低档从950元调至1700元,最高档从1050元调至1800元。

  强化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工作,全市共签订集体合同3.7万份,覆盖企业13.8万家、职工429.77万人。市工商联监测民营企业中,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7%,按月足额支付工资占比90.9%,企业依法用工意识明显增强。

  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持续向好

  我市不断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目前已建立各级三方组织950个,区县级实现三方组织全覆盖。企业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完善,一些企业建立了劳资沟通机制,并设有内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调解人员。

  依法规范化解过剩产能、企业转型升级、兼并重组中的劳动关系处理工作,加强对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指导,督促企业严格履行民主程序,依法依规制定安置方案,劳资关系处理总体平稳有序。

  在全国率先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点创建工作,率先出台《重庆市和谐劳动关系企业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建立“创建标准化、管理动态化、服务常态化”的和谐企业评定模式,以九龙坡区、南岸区、两江新区作为我市首批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探索开展劳动关系领域综合性改革。

  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有所规范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逐步建立,设立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市、区县两级42个仲裁院全部实体建院,平均每个仲裁院拥有1.8个仲裁庭,全市共有仲裁员379名(其中:专职227名、兼职152名)、书记员89名。

  深入推进仲裁标准化建设,统一全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立案细则、办案规则、庭审规则等,规范案件办理。建设应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通过“重庆掌上12333”APP,实现案件全流程网上办理。2017-2019年,全市仲裁机构共立案受理案件91136件,审结案件90069件,结案率97.4%。

  市人力社保局、市高法院、市检察院等六部门实行研讨裁审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分片区、分层级、分领域的案例研讨长效机制,定期就“两法”实施中存在的法律适用分歧典型疑难案例进行研讨,统一适用标准,共同妥善化解劳动和行政争议。

  疫情之下多措并举援企稳岗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援企稳岗政策措施。稳慎协调处理劳动关系,建立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机制,引导企业灵活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调整工时等措施,确保不裁员或少裁员;开展“春风行动”线上招聘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启动“重庆英才·职等您来”公共就业人才网络直播招聘,开发临时性防疫公益性岗位、开放失业保险金线上申领等,稳定就业形势。今年1-6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1万人,累计为8.8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5.22亿元。

  对照“两法”及相关法规政策,该调研报告指出,我市在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执行不够到位、实施不够规范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对此,市人大社会委建议,行政、司法、工会、行业协会等机关、组织应把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纳入法治化轨道,推动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针对劳动报酬、缴纳社保费、休息休假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完善长效交流协作机制,协同推进问题解决。

记者 唐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