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智慧创新社会治理

时间: 2020-09-1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6064

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防控疫情

疫情期间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配送物资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管理向更加注重协同治理转变。合川区紧紧扭住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出了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打通社会治理“双向道”。

  编织好一张网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治理圈”

  结合实际将全区划分成基层网格3633个,对网格内的人、事、地、情、物、组织等进行技术编码、数据录入,建设全域、全员、全科、全程“四全网格”。把7大类35项服务整合入网,形成“业务统一受理、项目分流移交、部门协调处置、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工作闭环,群众满意度达98.6%。

  坚持建好三级综治中心。合川区出台《合川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及运行规范》,整合44个部门资源,建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448个,发挥好服务群众、信息收集、预警督办、矛盾化解等职能作用。按照“区里统、镇街抓、村(社区)办”的思路,理顺三级综治中心权责关系,合川区综治中心采取综治进驻、部门派驻、专业聘驻、社会邀驻方式,配强中心工作人员,组建实体化工作指挥部;镇街综治中心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矛盾纠纷调处“两中心合一”,指挥调度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心理服务、信访稳定、群众服务等工作,切实发挥实战功能;村(社区)综治中心采取“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网格”模式建设,设立视频监控、矛盾纠纷调处、心理服务、网格化工作管理、平安建设接待岗“四室一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依托“智慧合川”平台,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聚共享共用,构建起合川区社会治理“大脑”。去年投入3000万元对社会治理系统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区、镇街、村(社区)、网格上下贯通,44个职能部门左右联通,500余家企事业单位、456个社会组织内外畅通。

  建立一套机制

  绘制规范化标准化“施工图”

  深入研究,集成经验,组织专业力量制定形成《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发展应用规范》,制定系统标准、功能标准、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确保数据应用有章可循。

  制定“两张清单”。针对社会治理大数据“信息壁垒”问题,合川区制定大数据共享正面清单,明确共享数据名称、内容、更新周期、提供方式等,实现全区67个信息系统356个数据项共享共用。同时,制定大数据共享负面清单,明确依法不能向社会公开的数据,保障数据规范使用,确保数据绝对安全。

  坚持明晰“两个责任”。合川区建立了政法暨社会治理“云长制”和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协同的信息共享监管责任,制定信息共享交换管理办法,强力推进政法专业大数据、政务信息资源大数据、公共服务行业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大数据全面汇集,实现一个池子汇入输出,确保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

  构建一个体系

  建设多方合作共治“共同体”

  立足“社会化”整合多力量参与。依托“社区E通”APP,搭建民情民意汇集、社会组织之家、合事共商“三大平台”,引入最新智能语音技术植入该平台,实现了干部办事高效、群众办事方便,促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立足“精细化”推进多业务合一,致力于“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合川区把特殊人群管理、纠纷化解、校园安保等26项社会治理业务整合在一个系统上,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实行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研发“智慧合川”APP,整合民生保障、家庭生活、交通,旅游、健康医疗等资源,为老百姓提供100多项高效、便捷、智能化的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路。

  合川区坚持矛盾纠纷“不化解不落地”,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律调无缝衔接机制,研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全面整合解纷资源,实现解纷主体“一网整合”、解纷业务“一网办理”、解纷过程“一网运行”、解纷数据“一网汇聚”,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和化解纠纷“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实行心理服务“双线排解”,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搭建基层、行业、专业三大平台,实现区、镇街、村社三级“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驿站”“心理健康咨询门诊”全覆盖。合川区不断打造“互联网+心理服务”,线上实时提供心理知识讲解、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疏导预约,线下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心理评价、心理干预,全面提升心理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合川区立足“智能化”实现多要素融通,不断完善立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智慧小区建设、雪亮工程建设、综治视联网建设,全区4.5万余个高、中、低监控探头全部上图,36个高空瞭望镜头俯瞰全区,1.4万个天网镜头守护重点路口、卡口和重要部位,3万余个商场、门店和楼宇等社会资源镜头微观探知,与治理地图、数据资源池、标准地址库关联支撑,运用最新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分析等技术,实现各类治安要素大集中、全时空、多维度可视化呈现,确保重点管控、精准打击、指挥处置扁平化,风险的感知能力、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合川区将大数据智能化手段运用于疫情排查防控。人员、场所排查方面,依托“社区通”APP,对27199名重点关注人员实行“一人一档”,全部纳入网格系统动态管理,对网格内“人、法人、房屋“等要素进行增补和状态更新,确保了精准发现、精准管控。跟踪落实方面,依托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及时预警重点关注人员活动轨迹异常情况,做到不漏管不脱管不失控,每日视频巡查100个重点部位和场所,督促管控措施落实,及时指挥调度处置漏洞、风险。规范数据报送方面,明确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统一汇总、多方比对、推送共享,通过卫健、交通、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对接,核查22928人,纠正重复、错漏,消除信息壁垒,实现核查快速、数据精确。强化数据共享方面,研发全民战疫智能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分析,以疫情地图、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呈现疫情态势、高风险地域区域、被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分布情况,还原23名疫情患者轨迹,实时预警预防。实践证明,通过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决策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幅度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执行力和效率。

记者 陈晓容 通讯员 来玉伍 吴 頔 采写 图片由合川区委政法委提供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智慧创新社会治理

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防控疫情

疫情期间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配送物资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管理向更加注重协同治理转变。合川区紧紧扭住时代发展的步伐,提出了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目标,打通社会治理“双向道”。

  编织好一张网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治理圈”

  结合实际将全区划分成基层网格3633个,对网格内的人、事、地、情、物、组织等进行技术编码、数据录入,建设全域、全员、全科、全程“四全网格”。把7大类35项服务整合入网,形成“业务统一受理、项目分流移交、部门协调处置、全程跟踪督办、办结回访问效”工作闭环,群众满意度达98.6%。

  坚持建好三级综治中心。合川区出台《合川区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及运行规范》,整合44个部门资源,建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448个,发挥好服务群众、信息收集、预警督办、矛盾化解等职能作用。按照“区里统、镇街抓、村(社区)办”的思路,理顺三级综治中心权责关系,合川区综治中心采取综治进驻、部门派驻、专业聘驻、社会邀驻方式,配强中心工作人员,组建实体化工作指挥部;镇街综治中心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和矛盾纠纷调处“两中心合一”,指挥调度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调处、心理服务、信访稳定、群众服务等工作,切实发挥实战功能;村(社区)综治中心采取“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网格”模式建设,设立视频监控、矛盾纠纷调处、心理服务、网格化工作管理、平安建设接待岗“四室一岗”,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依托“智慧合川”平台,建设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实现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聚共享共用,构建起合川区社会治理“大脑”。去年投入3000万元对社会治理系统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实现区、镇街、村(社区)、网格上下贯通,44个职能部门左右联通,500余家企事业单位、456个社会组织内外畅通。

  建立一套机制

  绘制规范化标准化“施工图”

  深入研究,集成经验,组织专业力量制定形成《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发展应用规范》,制定系统标准、功能标准、数据标准、业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安全标准,确保数据应用有章可循。

  制定“两张清单”。针对社会治理大数据“信息壁垒”问题,合川区制定大数据共享正面清单,明确共享数据名称、内容、更新周期、提供方式等,实现全区67个信息系统356个数据项共享共用。同时,制定大数据共享负面清单,明确依法不能向社会公开的数据,保障数据规范使用,确保数据绝对安全。

  坚持明晰“两个责任”。合川区建立了政法暨社会治理“云长制”和区纪委监委、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协同的信息共享监管责任,制定信息共享交换管理办法,强力推进政法专业大数据、政务信息资源大数据、公共服务行业大数据、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大数据全面汇集,实现一个池子汇入输出,确保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

  构建一个体系

  建设多方合作共治“共同体”

  立足“社会化”整合多力量参与。依托“社区E通”APP,搭建民情民意汇集、社会组织之家、合事共商“三大平台”,引入最新智能语音技术植入该平台,实现了干部办事高效、群众办事方便,促进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立足“精细化”推进多业务合一,致力于“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合川区把特殊人群管理、纠纷化解、校园安保等26项社会治理业务整合在一个系统上,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实行公共服务“一网通办”,研发“智慧合川”APP,整合民生保障、家庭生活、交通,旅游、健康医疗等资源,为老百姓提供100多项高效、便捷、智能化的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路。

  合川区坚持矛盾纠纷“不化解不落地”,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和诉调、警调、访调、检调、律调无缝衔接机制,研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全面整合解纷资源,实现解纷主体“一网整合”、解纷业务“一网办理”、解纷过程“一网运行”、解纷数据“一网汇聚”,确保群众反映问题和化解纠纷“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化解率保持在98%以上。

  实行心理服务“双线排解”,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搭建基层、行业、专业三大平台,实现区、镇街、村社三级“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驿站”“心理健康咨询门诊”全覆盖。合川区不断打造“互联网+心理服务”,线上实时提供心理知识讲解、心理咨询服务、心理疏导预约,线下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心理评价、心理干预,全面提升心理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

  合川区立足“智能化”实现多要素融通,不断完善立体化智能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智慧小区建设、雪亮工程建设、综治视联网建设,全区4.5万余个高、中、低监控探头全部上图,36个高空瞭望镜头俯瞰全区,1.4万个天网镜头守护重点路口、卡口和重要部位,3万余个商场、门店和楼宇等社会资源镜头微观探知,与治理地图、数据资源池、标准地址库关联支撑,运用最新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分析等技术,实现各类治安要素大集中、全时空、多维度可视化呈现,确保重点管控、精准打击、指挥处置扁平化,风险的感知能力、防范能力和处置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合川区将大数据智能化手段运用于疫情排查防控。人员、场所排查方面,依托“社区通”APP,对27199名重点关注人员实行“一人一档”,全部纳入网格系统动态管理,对网格内“人、法人、房屋“等要素进行增补和状态更新,确保了精准发现、精准管控。跟踪落实方面,依托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及时预警重点关注人员活动轨迹异常情况,做到不漏管不脱管不失控,每日视频巡查100个重点部位和场所,督促管控措施落实,及时指挥调度处置漏洞、风险。规范数据报送方面,明确合川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统一汇总、多方比对、推送共享,通过卫健、交通、公安等多部门数据对接,核查22928人,纠正重复、错漏,消除信息壁垒,实现核查快速、数据精确。强化数据共享方面,研发全民战疫智能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分析,以疫情地图、图表等可视化形式,呈现疫情态势、高风险地域区域、被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分布情况,还原23名疫情患者轨迹,实时预警预防。实践证明,通过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极大提升了疫情防控决策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大幅度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执行力和效率。

记者 陈晓容 通讯员 来玉伍 吴 頔 采写 图片由合川区委政法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