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公正底线做细节专家

时间: 2020-11-06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54


郑虹(中)向受害人释法说理(九龙坡区检察院供图)

  “做事雷厉风行、分析案件直击要害、对工作要求高”,对于郑虹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的荣誉,熟悉她的九龙坡区检察院的同事并不意外。在同事们眼里,这一荣誉的取得是对她多年来扎实工作最好的肯定。

  11年光阴似箭,从大学生毕业生到公诉业务能手,郑虹始终在基层办案一线,用认真踏实的态度践行着最初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诉人。面对荣誉,她很淡定地说:“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我要努力成就更优秀的自己,坚守初心,把案件办得更准更好。”

  优秀公诉人是“细节专家”

  郑虹是黑龙江人,身上有着北方人的一份耿直与率真,性格中也带着些许粗放,这些为她带来了不少好人缘。但进入检察院工作后,这份“粗放”却让她在文书制作上犯了难。最初的法律文书常常被带她的老师用红笔勾画的面目全非。

  “大案考验能力,小案更考验规范。”“司法文书讲究严谨,公诉人就是要当‘细节专家’。”老师追求极致的谆谆教诲使她深受触动。

  “细节”二字深深烙印在了她的脑海里。一遍一遍修改、一次一次总结,找前辈同事请教,学习优秀文书的表述。终于,一份份简洁有力、严谨规范的法律文书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也成了年轻同事的“学习范本”。

  打那时起,她为自己立下了目标——沉心静气、追求极致,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

  她沉下心来,从办好办准每一件案件开始,探索总结证据审查的经验,不断磨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反复练习揣摩出庭辩论技巧……

  在沉淀与蜕变中,郑虹成长为了一名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检察官,也逐渐在各项业务竞赛中崭露头角。九龙坡区检察院青年干警业务竞赛笔试第一名、“最佳辩手”;第三届重庆市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最佳公诉人”;重庆市“十佳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

  优秀公诉人是案子“喂”出来的

  “好的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好的公诉人,是案子喂出来的。”这句经典台词,用在郑虹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把时间拨回2011年,回想曾经办理的那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她仍记忆犹新。

  纪某等人为使劣质食材色泽鲜艳而在食材中添加工业染色剂罗丹明B并进行销售,从而谋取非法利益。作为该案的承办人,郑虹到看守所讯问时,纪某等人一开口就是“检察官,我是个农民,就是买货挣点小钱,我可不知道啥有毒没毒、染不染色的。”

  这一突如其来的集体翻供动摇了案件的指控体系。面对这一困境,郑虹详细梳理了全案证据,结合生活经验发现几名犯罪嫌疑人供述中提到的进货价、销售价仅为市场价的四分之一,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于是,她决定从这个角度切入引导侦查组织证据。

  郑虹来到扣押涉案食材的仓库实地查看,经过染色的食材颜色有着明显的异样,用手一撮,染色剂就自然脱落。作为普通人,都能轻易鉴别,更何况是常年做食材生意的几名犯罪嫌疑人呢!看到这种情况,郑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这样的证据拿到法庭上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针对犯罪嫌疑人辩解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彼时相关司法解释尚不完善,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认定的证据形式尚不规范。郑虹每天翻书本、查资料,到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走访专家,终于搭建出了严谨的证据体系。“一个案子办下来我都成了半个专家了。”郑虹笑着说道。该案也被市检察院评为精品案件。

  优秀公诉人的标配是追求公正

  “客观公正、中立审查是检察官的义务,唯有做到不枉不纵,才能彰显法律威严。”这些年,郑虹在办案中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5年,在对商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审查中,郑虹敏锐地发现,虽然在案的诸多证据都指向商某是涉案公司的老板,但公司账目中却没有任何一笔进账、出账与商某相关,员工证言中所提到的老板的各项特征与商某虽有相似却也有诸多不符。她不禁心生疑虑。

  经提讯商某,郑虹的疑虑得到了印证。面对检察官,商某大声喊冤,说自己只是收钱办事儿的替罪羊,本以为关几天就可以放出去,哪想到弄到了要被起诉的地步。

  循着商某提供的线索,郑虹复核了公司员工的证言,梳理了大量的银行流水,理清了资金流向,并最终锁定涉案人员银行账号,经信息反查,刘某、李某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最终,检察机关对商某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并追诉了刘某、李某二人。

  二人到案后,表示愿意退赃,经郑虹与公安机关、银行等多方协调,最终二人退出赃款1600余万元,涉案投资人的经济损失得以弥补。事后,案件投资人向郑虹赠与了印有“秉公执法、心系百姓”的锦旗。

  郑虹对于案件事实、证据有一种法律人特有的直觉,而这份敏锐也是她成为优秀公诉人的有力武器。

  优秀公诉人要寻求“最优解”

  作为一名在基层成长起来的检察官,郑虹更能通过案件了解世间人情和社会百态。

  “现在跟以前变化最大的,是对于检察工作的理解和对检察事业的使命感。”面对每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她总是耐心引导他们认罪认罚,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为更好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寻求‘最优解’。

  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邻里双方因为一点矛盾,动了手,经鉴定均为轻伤。如果案件起诉,就算双方受到了惩罚,但回归社会后可能彼此矛盾更激化。

  在最开始介入时,郑虹两处“碰壁”,和哪家沟通都是“一鼻子灰”,双方都觉得检察院是站在对方角度在劝和,丝毫不领情。郑虹没有放弃,等双方情绪都发泄得差不多了,冷静下来,她再于情于理地帮着分析利弊,一次次登门一次次劝说,两个月下来,最终双方互致歉意握手言和,检察官对两人作出微罪不起诉决定。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守公正底线做细节专家


郑虹(中)向受害人释法说理(九龙坡区检察院供图)

  “做事雷厉风行、分析案件直击要害、对工作要求高”,对于郑虹获得“全国优秀公诉人”的荣誉,熟悉她的九龙坡区检察院的同事并不意外。在同事们眼里,这一荣誉的取得是对她多年来扎实工作最好的肯定。

  11年光阴似箭,从大学生毕业生到公诉业务能手,郑虹始终在基层办案一线,用认真踏实的态度践行着最初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国家公诉人。面对荣誉,她很淡定地说:“站在新起点上再出发,我要努力成就更优秀的自己,坚守初心,把案件办得更准更好。”

  优秀公诉人是“细节专家”

  郑虹是黑龙江人,身上有着北方人的一份耿直与率真,性格中也带着些许粗放,这些为她带来了不少好人缘。但进入检察院工作后,这份“粗放”却让她在文书制作上犯了难。最初的法律文书常常被带她的老师用红笔勾画的面目全非。

  “大案考验能力,小案更考验规范。”“司法文书讲究严谨,公诉人就是要当‘细节专家’。”老师追求极致的谆谆教诲使她深受触动。

  “细节”二字深深烙印在了她的脑海里。一遍一遍修改、一次一次总结,找前辈同事请教,学习优秀文书的表述。终于,一份份简洁有力、严谨规范的法律文书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也成了年轻同事的“学习范本”。

  打那时起,她为自己立下了目标——沉心静气、追求极致,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

  她沉下心来,从办好办准每一件案件开始,探索总结证据审查的经验,不断磨砺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反复练习揣摩出庭辩论技巧……

  在沉淀与蜕变中,郑虹成长为了一名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检察官,也逐渐在各项业务竞赛中崭露头角。九龙坡区检察院青年干警业务竞赛笔试第一名、“最佳辩手”;第三届重庆市检察官律师模拟庭审大赛“最佳公诉人”;重庆市“十佳公诉人”、“全国优秀公诉人”。

  优秀公诉人是案子“喂”出来的

  “好的狙击手,是子弹喂出来的,好的公诉人,是案子喂出来的。”这句经典台词,用在郑虹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把时间拨回2011年,回想曾经办理的那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她仍记忆犹新。

  纪某等人为使劣质食材色泽鲜艳而在食材中添加工业染色剂罗丹明B并进行销售,从而谋取非法利益。作为该案的承办人,郑虹到看守所讯问时,纪某等人一开口就是“检察官,我是个农民,就是买货挣点小钱,我可不知道啥有毒没毒、染不染色的。”

  这一突如其来的集体翻供动摇了案件的指控体系。面对这一困境,郑虹详细梳理了全案证据,结合生活经验发现几名犯罪嫌疑人供述中提到的进货价、销售价仅为市场价的四分之一,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于是,她决定从这个角度切入引导侦查组织证据。

  郑虹来到扣押涉案食材的仓库实地查看,经过染色的食材颜色有着明显的异样,用手一撮,染色剂就自然脱落。作为普通人,都能轻易鉴别,更何况是常年做食材生意的几名犯罪嫌疑人呢!看到这种情况,郑虹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这样的证据拿到法庭上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针对犯罪嫌疑人辩解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彼时相关司法解释尚不完善,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认定的证据形式尚不规范。郑虹每天翻书本、查资料,到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走访专家,终于搭建出了严谨的证据体系。“一个案子办下来我都成了半个专家了。”郑虹笑着说道。该案也被市检察院评为精品案件。

  优秀公诉人的标配是追求公正

  “客观公正、中立审查是检察官的义务,唯有做到不枉不纵,才能彰显法律威严。”这些年,郑虹在办案中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5年,在对商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的审查中,郑虹敏锐地发现,虽然在案的诸多证据都指向商某是涉案公司的老板,但公司账目中却没有任何一笔进账、出账与商某相关,员工证言中所提到的老板的各项特征与商某虽有相似却也有诸多不符。她不禁心生疑虑。

  经提讯商某,郑虹的疑虑得到了印证。面对检察官,商某大声喊冤,说自己只是收钱办事儿的替罪羊,本以为关几天就可以放出去,哪想到弄到了要被起诉的地步。

  循着商某提供的线索,郑虹复核了公司员工的证言,梳理了大量的银行流水,理清了资金流向,并最终锁定涉案人员银行账号,经信息反查,刘某、李某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最终,检察机关对商某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并追诉了刘某、李某二人。

  二人到案后,表示愿意退赃,经郑虹与公安机关、银行等多方协调,最终二人退出赃款1600余万元,涉案投资人的经济损失得以弥补。事后,案件投资人向郑虹赠与了印有“秉公执法、心系百姓”的锦旗。

  郑虹对于案件事实、证据有一种法律人特有的直觉,而这份敏锐也是她成为优秀公诉人的有力武器。

  优秀公诉人要寻求“最优解”

  作为一名在基层成长起来的检察官,郑虹更能通过案件了解世间人情和社会百态。

  “现在跟以前变化最大的,是对于检察工作的理解和对检察事业的使命感。”面对每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她总是耐心引导他们认罪认罚,最大限度化解社会矛盾,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为更好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寻求‘最优解’。

  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邻里双方因为一点矛盾,动了手,经鉴定均为轻伤。如果案件起诉,就算双方受到了惩罚,但回归社会后可能彼此矛盾更激化。

  在最开始介入时,郑虹两处“碰壁”,和哪家沟通都是“一鼻子灰”,双方都觉得检察院是站在对方角度在劝和,丝毫不领情。郑虹没有放弃,等双方情绪都发泄得差不多了,冷静下来,她再于情于理地帮着分析利弊,一次次登门一次次劝说,两个月下来,最终双方互致歉意握手言和,检察官对两人作出微罪不起诉决定。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