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市人大工作巡礼代表建议:应立法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给中小学生一个“净网”空间

时间: 2021-01-1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301

  2020年初,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丽华提出《关于规范管理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建议》,市教委办理该建议答复称,我市中小学校与家庭联手,学校如发现中小学生在校不当使用手机,将及时通知其家长,这样,形成学校与家庭合力,共同监管中小学生在校合理使用手机。

  现状:对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欠缺相应制度规范

  移动物联网时代,为方便中小学生及时联系家长、增进同学交流、获得学习帮助、接触新鲜事物、开阔眼界和方便生活,不少家长都为孩子购置了手机并带入学校使用。

  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沉迷网络,被赌博、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影响,造成耽误学习休息、妨碍教学秩序、增加家长负担和影响校园治安等诸多弊病。对此,我市中小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应对举措各不相同:有的鼓励提倡,有的不管不问,有的部分限制,有的全面禁止。唐丽华认为,导致此结果的原因较多: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约束中小学生在校园和教室使用手机缺少法律支撑;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规范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各个地区和学校缺少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必然要对手机进行储存和保管,目前,中小学校普遍缺少存储保管的配套设施设备。

  代表建议:应尽快立法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唐丽华查找大量资料发现,近年来,各国各地区纷纷规范中小学生使用手机,2018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新法令,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通过立法,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和课堂,或者,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许可下才能使用手机。在国内,已有北京、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市的部分中小学陆续出台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和课堂。

  为此,唐丽华建议:组建由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中小学校、家长、律师代表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展调研,探讨严格规范管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应对机制,适时启动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立法;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经费投入,为中小学校建设专门的手机存储柜,方便中小学生入校存储便利和安全;加强中小学校电子教学设备投入,保障课堂电子教学和网络需求;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引导、家长支持、学生配合”工作格局,净化网络空间,强化疏堵结合,增强政社互动、社校互动和家校互动,营造起政府提升上网安全,社会净化网络环境,学校强化校内监督,家长注重家庭陪伴,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氛围。

  要求电教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市教委办理该建议时,认同唐丽华的意见,认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正处在习惯养成阶段的未成年人而言,一旦过度使用,甚至沉迷于手机和上网,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应早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2019年,市教委等9个部门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教委等7个部门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均明确要求各地各校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我市还要求,中小学校使用的学习类APP(包括作业APP),须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后方可使用;凡未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同时提出多项措施,引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

  市教委指导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使用的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稳妥推进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监管。严格学校纪律,要求由所在班级统一保管学生手机、平板电脑等,严禁学生私自将电子产品带进课堂。坚持按需、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家校合力监管 清理捆绑游戏链接的学习类APP

  我市各地各校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配合学校规范学生电子产品、手机的使用管理工作,履行好家长监管责任。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方式,畅通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即时联系渠道,并通过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电子产品沉迷和不当消费等行为的帮扶机制,及时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实时引导家长采取有效监管措施,科学管控手机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

  2019年起,市教委牵头,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学习类APP专项治理。全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集中排查正在使用的学习类APP,建立管理台账。截至目前,我市已排查了62个中小学校正在使用的学习类APP,对存在网络游戏链接或付费项目等情况的学习类APP,现均已清理并停止使用。同时,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了各类“进校园”活动备案审核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做到严格把关,全程监管。对总计58个学习类APP进行了备案管理。凡未经区审核和备案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

  将推进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的立法

  市教委对唐丽华的答复函还表示,下一步,将推进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地方立法工作。指导各区县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区县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实施意见,促进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工作落地见效。市教委将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建立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要求、监管办法等。还将指导学校安装手机等电子产品存放柜,有效规范学生电子产品使用、存放和保管。

  此外,市教委将加大对规范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宣传力度,指导学校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通过告家长信、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醒家长慎重安装使用面向中小学生的APP。市教委将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强化日常监管,抵制各类不良APP、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广告等假借“互联网+教育”的名义进校园,净化网络空间,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2020市人大工作巡礼代表建议:应立法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给中小学生一个“净网”空间

  2020年初,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渝北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丽华提出《关于规范管理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建议》,市教委办理该建议答复称,我市中小学校与家庭联手,学校如发现中小学生在校不当使用手机,将及时通知其家长,这样,形成学校与家庭合力,共同监管中小学生在校合理使用手机。

  现状:对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欠缺相应制度规范

  移动物联网时代,为方便中小学生及时联系家长、增进同学交流、获得学习帮助、接触新鲜事物、开阔眼界和方便生活,不少家长都为孩子购置了手机并带入学校使用。

  但是,由于中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沉迷网络,被赌博、暴力、色情等不良内容影响,造成耽误学习休息、妨碍教学秩序、增加家长负担和影响校园治安等诸多弊病。对此,我市中小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的应对举措各不相同:有的鼓励提倡,有的不管不问,有的部分限制,有的全面禁止。唐丽华认为,导致此结果的原因较多: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学生不能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和带手机上课,约束中小学生在校园和教室使用手机缺少法律支撑;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尚未出台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规范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各个地区和学校缺少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必然要对手机进行储存和保管,目前,中小学校普遍缺少存储保管的配套设施设备。

  代表建议:应尽快立法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唐丽华查找大量资料发现,近年来,各国各地区纷纷规范中小学生使用手机,2018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校园禁止使用手机的新法令,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通过立法,明令禁止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和课堂,或者,规定在教师和家长的许可下才能使用手机。在国内,已有北京、广东、福建、山东等省市的部分中小学陆续出台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进校园和课堂。

  为此,唐丽华建议:组建由教育主管部门、专家学者、中小学校、家长、律师代表等组成的专业团队开展调研,探讨严格规范管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应对机制,适时启动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立法;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相关经费投入,为中小学校建设专门的手机存储柜,方便中小学生入校存储便利和安全;加强中小学校电子教学设备投入,保障课堂电子教学和网络需求;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引导、家长支持、学生配合”工作格局,净化网络空间,强化疏堵结合,增强政社互动、社校互动和家校互动,营造起政府提升上网安全,社会净化网络环境,学校强化校内监督,家长注重家庭陪伴,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氛围。

  要求电教时长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

  市教委办理该建议时,认同唐丽华的意见,认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影响着人们学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正处在习惯养成阶段的未成年人而言,一旦过度使用,甚至沉迷于手机和上网,将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应早采取相应措施应对。

  2019年,市教委等9个部门出台了《重庆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教委等7个部门出台《关于印发重庆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均明确要求各地各校要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我市还要求,中小学校使用的学习类APP(包括作业APP),须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后方可使用;凡未在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备案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同时提出多项措施,引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

  市教委指导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研究制定规范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机使用的工作制度,重点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稳妥推进学生电子产品使用监管。严格学校纪律,要求由所在班级统一保管学生手机、平板电脑等,严禁学生私自将电子产品带进课堂。坚持按需、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家校合力监管 清理捆绑游戏链接的学习类APP

  我市各地各校通过开展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配合学校规范学生电子产品、手机的使用管理工作,履行好家长监管责任。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方式,畅通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即时联系渠道,并通过建立健全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电子产品沉迷和不当消费等行为的帮扶机制,及时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实时引导家长采取有效监管措施,科学管控手机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

  2019年起,市教委牵头,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开展学习类APP专项治理。全市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集中排查正在使用的学习类APP,建立管理台账。截至目前,我市已排查了62个中小学校正在使用的学习类APP,对存在网络游戏链接或付费项目等情况的学习类APP,现均已清理并停止使用。同时,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了各类“进校园”活动备案审核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做到严格把关,全程监管。对总计58个学习类APP进行了备案管理。凡未经区审核和备案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

  将推进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的立法

  市教委对唐丽华的答复函还表示,下一步,将推进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地方立法工作。指导各区县教育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区县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实施意见,促进规范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工作落地见效。市教委将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建立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要求、监管办法等。还将指导学校安装手机等电子产品存放柜,有效规范学生电子产品使用、存放和保管。

  此外,市教委将加大对规范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宣传力度,指导学校集中组织开展专题教育,通过告家长信、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醒家长慎重安装使用面向中小学生的APP。市教委将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有关部门强化日常监管,抵制各类不良APP、微信公众号、新媒体广告等假借“互联网+教育”的名义进校园,净化网络空间,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