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楼栋管理“小细胞” 释放社会治理“大能量”

时间: 2021-01-2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6277

家和服务站“宝妈”培训

家和服务站开展文明家风宣传

“党员中心户”冬至节组织包饺子活动

家和服务站组织居民做手工

  渝万律所枫桥小分队驻所律师调解一起辖区民事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

  志愿者搀扶老人上车

  “巷道里的路灯光线太暗了,对上晚自习的学生来说极为不安全……”日前,在万州区太白街道红光社区会议室,太白街道“楼栋工作日”现场办公会又准时召开了。当天,区领导与区级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及居民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了解上一次“楼栋工作日”反映问题的解决进展,继续倾听社区居民反映新问题。

  在这场座谈会上,居民直抒胸臆,提出了组建联合物业管理部、整治万鹏公寓沼气池和学生通道等问题。针对新反映的问题,区领导要求有关部门、街道和社区分析问题症结,拿出过硬措施,整合各方资源,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加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解决好居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是太白街道开展楼栋“微治理”,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下沉到城市社区、楼栋,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声音,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实现太白街道家庭和睦、楼栋和顺、小区和畅、社区和谐、城市和美的“五和”愿景目标。

  “红细胞”

  激活社区“微循环”

  太白街道辖区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4个行政村,辖区102个小区、1054个单元楼,共34038户,总人口13.6万人,流动人口3.5万余人,由老旧小区与城郊村组成。太白街道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交出平安答卷的?对太白街道来说,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岁数虽大,但又闲不住的婆婆、爷爷们成了保护小区环境卫生的志愿者;身体健康,又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们组建了一支支守护居民安全的“红色义务巡逻队”;德高望重的党员们成了“和事佬”,义务调解居民之间的纠纷……

  谈及变化的背后,太白街道辖区的一些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多亏了太白街道“大党委”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楼栋工作日”工作中,采取日常工作与现场办公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由楼栋长、社区干部收集社情民意,街道进行汇总梳理,商请包片联系区领导后确定现场办公活动日期及参加的区级部门。部门、街道、社区一起将社区治理“议一议”、将群众需求“摸一摸”,将难题“解一解”,扎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街道党工委统筹指导各社区“楼栋工作日”工作,督促社区干部、楼栋长共同下沉楼栋参与社区治理,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企业需求在哪里,党组织就服务到哪里,在楼栋管理中,各社区积极探索党群工作者“全岗通”模式,原先分党建、工会、统战等不同条线的党群工作者成了“全科医生”,企业有问题、有需求不必东跑西问,只要找到党群工作者,就能解决问题。

  通过社区“大党委”,太白街道引导各小区在进行业委会选举时,推选热心、乐于奉献的支部书记为业委会成员,将小区物业、业主、业委会和社区联系起来,为矛盾纠纷化解疏通了渠道。通过成立“党员中心户”,吸纳楼栋里的“红细胞”加入,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小区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人发现、有人报告、有人解决。通过发挥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之香唐餐饮公司等非公党组织的法律服务、社会服务等专长,及时纾解小区“痛点难点”,让社区健康地“循环”起来。

  “破茧路”

  背街小巷蝶变“新名片”

  记者来到位于白岩路里侧的“茶庄印象”,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区步道及中庭徜徉其间,林荫夹道旁绿植葱茏,商业街上诙谐的艺术品诠释着“茶文化”的古老元素;市民三三两两或沿着葱茏的绿化带漫步闲谈,或坐于木质休闲椅上聊着美好生活……

  这里环境宜人,聚力“3+N”多点布局,点亮夜间经济带,带动本地人“走出来”、周边人“聚过来”、旅游人“留下来”,使城市“亮起来”、经济“活起来”,成为商业与人居高度相融、交相辉映的典范。

  “三峡茶庄”那老旧的建筑、逼仄的小巷、脏乱的环境曾是隐匿于白岩路繁华背后的“无奈”。近年来,太白街道下决心、出重拳改善背街小巷、提升社区形象、亮化周边环境,茶庄旧址的升级改造结合地产开发顺时应势,水到渠成。

  从“三峡茶庄”到“茶庄印象”的“破茧蝶变”,是太白街道整治环境、亮出形象的点晴之笔,更是万州旧城改造、城市提升的“新名片”。

  如果说主干道、旅游景点是一座城市的“面子”的话,那么,那一条条背街小巷就构成了城市最鲜活的“里子”。在万州区开展的“双亮”活动中,太白街道植入以“人文荟萃家国情怀”“诗书胜景”“文藻胜地”“红色阵地”“抗战堡垒”为主题的5大文化展板,淋漓尽致地将悠久“太白”文化中最厚重的历史底蕴、最富集的文化内涵展现于世人眼前。配以李白、薛涛等诗人的名篇诗句制成的诗词文化小展板,让市民在休憩玩耍的同时,置身于浓浓的唐诗宋词氛围中,愉悦身心。不时有市民驻足于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展板前,细细品味“太白”文化的真谛……

  “我们这次整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巷道的改造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植入老城的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内涵。”孙家书房社区党委书记王芬说,在整治中,街道、社区坚持以完善社区功能、排除安全隐患为着力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华丽堆砌,注重多部门联动,着力解决困扰周边居民几十年的民生难题,让老旧街区呈现新亮点。为充分展示城市记忆和时代变迁,通过统一的建筑风貌和永恒的记忆墙、万县专员墙、川剧脸谱护栏、传统巴渝民居板壁墙画、不同时代的高笋塘照片等小节点,重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呈现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并增加夜景灯饰、便民娱乐设施和政策宣传栏,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融。

  通过改造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管理品质,现如今的文化街——四方院巷道已大变样,步步是风景,处处有回忆,既释放了老旧空间的精气神,又展示了城市记忆和时代变迁,是一个居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学习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以前害怕走,现在院里的居民没事总爱在巷道内逛一逛,享受着过去不曾有的舒适环境。”居民杨增碧笑着说,她以前还想着要搬家,现在可是舍不得走了。“环境美了,住在这里真的是幸福感倍增。”

  这是太白街道立足区域特点,将城市社区楼栋治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切入点,深入推进“双亮”活动,促进社区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微自治”

  百姓幸福祥和“新模式”

  “国家有难,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只是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太白街道青羊宫居民冉天兰告诉记者。

  55岁的冉天兰是一名退休职工,要是没有新冠肺炎疫情,此刻的她应该是在家过着悠闲的生活,做做饭,逛逛街。而如今,作为太白街道的一名志愿者,她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一年多了。进楼院进行入户排查、上大街发放宣传资料、劝导居民不要在外逗留、帮着严管楼里的居民买东西等等,哪里有事就去哪里。

  传统节日,时常能在太白街道辖区看到文艺汇演、包饺子、包粽子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成为了和谐邻里关系的调节剂,让很多“麻烦事”随之消散。

  组织这些活动的,是“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是太白街道引导各社区在步行2分钟范围内的10个楼院设立的“微党支”,并推荐有威望又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将党建工作延伸到楼栋,将社区治理精细到楼院。“党员中心户”除了是党员群众学习的“充电站”、普法的“宣传站”、民情民意的“收集站”、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站”,是凝聚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桥梁纽带,解决了小区楼栋修建公厕、增设体育设施、疏通消防通道等一系列难题,让小区居民在无形中消了怨气,多了和睦。

  “党员中心户”开启了太白街道社区治理“微自治”,成为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推动着辖区平安建设大变样。

  去年,依托“党员中心户”,太白街道投入30万元,在辖区各社区试点建设智慧社区209个,积极推动社区“智治”,使辖区智能化覆盖率达65%,实现了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如今,太白街道各社区又增添了一处“打卡”地——社区法治文化长廊。这个充分融入群众易见、愿看、易懂法治元素的文化长廊,不仅扮美了小区老旧巷子,还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治知识呈现出来,让群众在无形中得到法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为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营造了浓厚氛围,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法治化。

  同时,街道还在各社区开展了“家风润万家”“孝善立德”等系列活动,由村(社区)党委(支部)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和辖区单位,举办一个村(社区)讲堂,采用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等方式“正家风”;在小区楼院设立图书借阅点,让居民通过读书,进一步懂文明、知礼仪,为村(社区)这个“大家”添书香。由楼栋内的党员牵头,组织楼栋居民开展“献给妈妈一道菜,感恩母亲”“邻里之间问声好”以及“反邪防邪大家谈”、楼栋卫生大扫除等活动,进一步融洽家庭、邻里关系,提升楼栋居民安全感、幸福感。

  “协同治”

  多方联动“解疙瘩”

  “谢谢你!我心中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前不久,万州区太白街道青羊宫社区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来到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驻社区工作室,称想找该所的陈继才律师。大爷有点急切,工作人员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大爷和老伴发生了口角,两人已经几天不说话了,一直在斗气呢。了解情况后,陈继才和张大爷一起来到他家,仔细询问了解情况。大娘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了整整3个小时。陈继才耐心倾听,偶尔还问上一两句。大娘情急之下把30年前对张大爷的不满都说了出来。在陈继才耐心劝解下,老夫妻和好如初。

  满脸的笑容,掩饰不住张大爷内心的喜悦:“我跟老伴能够和睦如初,生活就更有盼头了。”

  张大爷幸福的家庭生活正是得益于太白街道有效发挥各类资源“协同治理”作用,积极有效回应群众多元、多样、多变诉求的有益探索。

  家庭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最活跃也是最复杂的基层“细胞”,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纠纷,如婆媳关系不和、邻里纠纷等等,若不及时化解,容易导致矛盾升级。为深化“枫桥经验”重庆新实践,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太白街道会同区民政局、区婚姻登记中心、孙家书房社区、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五方”,在各社区成立“家和服务站”,发挥家庭困境救助、家庭教育宣传、婚姻家庭辅导、矛盾纠纷调解、服务跟踪指导五大职能,实现家庭和睦、楼栋和顺、小区和畅、社区和谐、城市和美的“五和”愿景,以化解家庭婚姻矛盾为主要抓手,打造辖区特色亮点品牌,成功探索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三五”工作法,取得较好成效。

  “如果有社区家庭出现了离婚危机,网格员、专业社工会对冲动型离婚人群进行专业干预与调解,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帮助当事人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太白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孙家书房社区还建立了服务档案,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时间,通过电话访问、家访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进展,巩固服务成效。“家和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共开展家庭教育讲座25场、婚恋辅导57场,调解家庭矛盾纠纷189例,进行离婚调解93例,挽救濒临破碎家庭26个,防止“民转刑”案件6起,调解物管、邻里等纠纷141例,累计服务群众18170余人次,有效地满足了市民婚姻家庭辅导需求,充分发挥了“家和计划”项目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去年,太白街道不断探索社会治理工作,在各社区成立了社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并将“家和服务站”与两个中心有机结合,形成多方协作、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利用社会组织作为“中间方”易于被群众接受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发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楼栋长、明爱社工、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和社区治安巡逻队等8大群体,形成了社区治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实现了“五和”愿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说起“芬姐”,太白街道居民都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有了“芬姐”就有了“知心姐姐”,太白街道的“暖心室”成为居民身边名副其实的楼栋里的“心灵驿站”。

  邹宜芬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御安分院门诊部主任。以其名字冠名的“芬姐工作室”是太白街道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综合工作室,旨在向社区居民传递现代社会心理健康理念,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帮助社区治理服务,着力构建“幸福社区、和谐社会”,从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太白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小平告诉记者:“芬姐工作室”的建立,为居民和社区之间搭建起了充满信任、温暖、安全的爱心桥,同时还肩负起跟进观察、矛盾纠纷缓冲站的作用,促进了社区和谐,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而工作室经常性开展的心理健康、急救知识、医疗公益、送温暖进社区等活动,不仅营造了舒心和谐的社区氛围,还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如今,社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家和服务站”“芬姐工作室”已经成为太白街道吸纳各方力量联动的重要平台,形成了共治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美好社区的新格局。“矛盾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融洽在社区。”太白街道社会治理中心的一句标语,道出了完善社区治理的精髓。去年以来,街道共建“新平台”接访来访群众320余人次,受理矛盾纠纷150件,化解148件,群众初访办结率99%,无一例“民转型”案件发生。

  共画共治

  “同心圆”“微治理”

  “你看,现在楼栋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居民王婆婆指着曾没有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经常污水横流、杂乱无章、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电报路社区单体楼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太白街道抓住“楼栋工作日”和“双亮”活动契机,坚持“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累计开展“楼栋工作日”现场办公活动33次,集中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50个。这些解决问题中,太白街道重点协调安装智能门禁82套,即将安装87套,有力保障了社区楼栋居民的财物和人身安全,改善了老城小区环境问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大力整治了万安市场、华鑫苑市场周边环境,规范了商家经营行为,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调解矛盾纠纷15起,防止了矛盾激化进而引发刑事案件,营造了社区的和谐环境。

  推进“规定动作”,也自创“自选动作”。2020年来,太白街道通过创新平安建设三级网络化管理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为维护辖区平安和谐发挥着积极作用。

  依托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居委会工作人员成立了社区、居民小组、楼栋平安建设三级网络化管理机制,建起了由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大队等多方联动,各村(居)委会、各居民小组、各楼栋共同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体系,充实各级网格管理员723名。

  依托辖区渝万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力量,协调律师事务所派驻律师蹲点驻守派出所参与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发挥律师在民事调解工作中的职业优势,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及缠访闹访事件的发生。开展“诉调对接”“警调对接”等工作,尽一切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一方稳定平安。

  万州区太白街道政法书记周钺告诉记者:在探索开展“楼栋微治理”中,太白街道坚持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委统筹、社区党员带头,将“双亮”活动“楼栋工作日”、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等有机结合,形成“1+3+4+X”的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体系。“1”就是以党建为引领,“3”就是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4”就是社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家和服务站”、“楼栋工作日”4大载体,“X”就是包括党员、楼栋长、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多方社区治理工作力量,形成社区治理服务“一盘棋”,共画共治和美“同心圆”。

  近年来,万州区太白街道实现了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及矛盾零上交。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指数连续保持在98%以上。

  激活“楼栋小细胞”,破解社区治理大难题,释放社会治理“大能量”。太白街道党工委书记谭方培表示:“楼栋是城市的最小的细胞,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米’在楼栋,楼栋安,社区安,城市才能安,社会才能安。”

记者罗翠 通讯员 罗先会 向路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激活楼栋管理“小细胞” 释放社会治理“大能量”

家和服务站“宝妈”培训

家和服务站开展文明家风宣传

“党员中心户”冬至节组织包饺子活动

家和服务站组织居民做手工

  渝万律所枫桥小分队驻所律师调解一起辖区民事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

  志愿者搀扶老人上车

  “巷道里的路灯光线太暗了,对上晚自习的学生来说极为不安全……”日前,在万州区太白街道红光社区会议室,太白街道“楼栋工作日”现场办公会又准时召开了。当天,区领导与区级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及居民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了解上一次“楼栋工作日”反映问题的解决进展,继续倾听社区居民反映新问题。

  在这场座谈会上,居民直抒胸臆,提出了组建联合物业管理部、整治万鹏公寓沼气池和学生通道等问题。针对新反映的问题,区领导要求有关部门、街道和社区分析问题症结,拿出过硬措施,整合各方资源,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加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解决好居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是太白街道开展楼栋“微治理”,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下沉到城市社区、楼栋,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声音,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实现太白街道家庭和睦、楼栋和顺、小区和畅、社区和谐、城市和美的“五和”愿景目标。

  “红细胞”

  激活社区“微循环”

  太白街道辖区面积13.1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4个行政村,辖区102个小区、1054个单元楼,共34038户,总人口13.6万人,流动人口3.5万余人,由老旧小区与城郊村组成。太白街道是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交出平安答卷的?对太白街道来说,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岁数虽大,但又闲不住的婆婆、爷爷们成了保护小区环境卫生的志愿者;身体健康,又有奉献精神的党员们组建了一支支守护居民安全的“红色义务巡逻队”;德高望重的党员们成了“和事佬”,义务调解居民之间的纠纷……

  谈及变化的背后,太白街道辖区的一些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多亏了太白街道“大党委”发挥的积极作用。

  在“楼栋工作日”工作中,采取日常工作与现场办公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每月由楼栋长、社区干部收集社情民意,街道进行汇总梳理,商请包片联系区领导后确定现场办公活动日期及参加的区级部门。部门、街道、社区一起将社区治理“议一议”、将群众需求“摸一摸”,将难题“解一解”,扎实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街道党工委统筹指导各社区“楼栋工作日”工作,督促社区干部、楼栋长共同下沉楼栋参与社区治理,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企业需求在哪里,党组织就服务到哪里,在楼栋管理中,各社区积极探索党群工作者“全岗通”模式,原先分党建、工会、统战等不同条线的党群工作者成了“全科医生”,企业有问题、有需求不必东跑西问,只要找到党群工作者,就能解决问题。

  通过社区“大党委”,太白街道引导各小区在进行业委会选举时,推选热心、乐于奉献的支部书记为业委会成员,将小区物业、业主、业委会和社区联系起来,为矛盾纠纷化解疏通了渠道。通过成立“党员中心户”,吸纳楼栋里的“红细胞”加入,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小区出现的各种问题有人发现、有人报告、有人解决。通过发挥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之香唐餐饮公司等非公党组织的法律服务、社会服务等专长,及时纾解小区“痛点难点”,让社区健康地“循环”起来。

  “破茧路”

  背街小巷蝶变“新名片”

  记者来到位于白岩路里侧的“茶庄印象”,沿着青石铺就的小区步道及中庭徜徉其间,林荫夹道旁绿植葱茏,商业街上诙谐的艺术品诠释着“茶文化”的古老元素;市民三三两两或沿着葱茏的绿化带漫步闲谈,或坐于木质休闲椅上聊着美好生活……

  这里环境宜人,聚力“3+N”多点布局,点亮夜间经济带,带动本地人“走出来”、周边人“聚过来”、旅游人“留下来”,使城市“亮起来”、经济“活起来”,成为商业与人居高度相融、交相辉映的典范。

  “三峡茶庄”那老旧的建筑、逼仄的小巷、脏乱的环境曾是隐匿于白岩路繁华背后的“无奈”。近年来,太白街道下决心、出重拳改善背街小巷、提升社区形象、亮化周边环境,茶庄旧址的升级改造结合地产开发顺时应势,水到渠成。

  从“三峡茶庄”到“茶庄印象”的“破茧蝶变”,是太白街道整治环境、亮出形象的点晴之笔,更是万州旧城改造、城市提升的“新名片”。

  如果说主干道、旅游景点是一座城市的“面子”的话,那么,那一条条背街小巷就构成了城市最鲜活的“里子”。在万州区开展的“双亮”活动中,太白街道植入以“人文荟萃家国情怀”“诗书胜景”“文藻胜地”“红色阵地”“抗战堡垒”为主题的5大文化展板,淋漓尽致地将悠久“太白”文化中最厚重的历史底蕴、最富集的文化内涵展现于世人眼前。配以李白、薛涛等诗人的名篇诗句制成的诗词文化小展板,让市民在休憩玩耍的同时,置身于浓浓的唐诗宋词氛围中,愉悦身心。不时有市民驻足于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展板前,细细品味“太白”文化的真谛……

  “我们这次整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将巷道的改造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植入老城的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城市内涵。”孙家书房社区党委书记王芬说,在整治中,街道、社区坚持以完善社区功能、排除安全隐患为着力点,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华丽堆砌,注重多部门联动,着力解决困扰周边居民几十年的民生难题,让老旧街区呈现新亮点。为充分展示城市记忆和时代变迁,通过统一的建筑风貌和永恒的记忆墙、万县专员墙、川剧脸谱护栏、传统巴渝民居板壁墙画、不同时代的高笋塘照片等小节点,重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呈现一段段鲜活的历史。并增加夜景灯饰、便民娱乐设施和政策宣传栏,将传统与现代和谐共融。

  通过改造有力地提升了社区管理品质,现如今的文化街——四方院巷道已大变样,步步是风景,处处有回忆,既释放了老旧空间的精气神,又展示了城市记忆和时代变迁,是一个居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学习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以前害怕走,现在院里的居民没事总爱在巷道内逛一逛,享受着过去不曾有的舒适环境。”居民杨增碧笑着说,她以前还想着要搬家,现在可是舍不得走了。“环境美了,住在这里真的是幸福感倍增。”

  这是太白街道立足区域特点,将城市社区楼栋治理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切入点,深入推进“双亮”活动,促进社区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缩影。

  “微自治”

  百姓幸福祥和“新模式”

  “国家有难,任何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我只是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份力。”太白街道青羊宫居民冉天兰告诉记者。

  55岁的冉天兰是一名退休职工,要是没有新冠肺炎疫情,此刻的她应该是在家过着悠闲的生活,做做饭,逛逛街。而如今,作为太白街道的一名志愿者,她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一年多了。进楼院进行入户排查、上大街发放宣传资料、劝导居民不要在外逗留、帮着严管楼里的居民买东西等等,哪里有事就去哪里。

  传统节日,时常能在太白街道辖区看到文艺汇演、包饺子、包粽子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成为了和谐邻里关系的调节剂,让很多“麻烦事”随之消散。

  组织这些活动的,是“党员中心户”。“党员中心户”是太白街道引导各社区在步行2分钟范围内的10个楼院设立的“微党支”,并推荐有威望又乐于奉献的优秀党员担任“党员中心户”,将党建工作延伸到楼栋,将社区治理精细到楼院。“党员中心户”除了是党员群众学习的“充电站”、普法的“宣传站”、民情民意的“收集站”、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站”,是凝聚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桥梁纽带,解决了小区楼栋修建公厕、增设体育设施、疏通消防通道等一系列难题,让小区居民在无形中消了怨气,多了和睦。

  “党员中心户”开启了太白街道社区治理“微自治”,成为了社区治理的新模式,推动着辖区平安建设大变样。

  去年,依托“党员中心户”,太白街道投入30万元,在辖区各社区试点建设智慧社区209个,积极推动社区“智治”,使辖区智能化覆盖率达65%,实现了可防性案件零发案。

  如今,太白街道各社区又增添了一处“打卡”地——社区法治文化长廊。这个充分融入群众易见、愿看、易懂法治元素的文化长廊,不仅扮美了小区老旧巷子,还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法治知识呈现出来,让群众在无形中得到法治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为社区治理的法治化营造了浓厚氛围,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法治化。

  同时,街道还在各社区开展了“家风润万家”“孝善立德”等系列活动,由村(社区)党委(支部)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和辖区单位,举办一个村(社区)讲堂,采用议家风、立家训、传家礼、评家庭等方式“正家风”;在小区楼院设立图书借阅点,让居民通过读书,进一步懂文明、知礼仪,为村(社区)这个“大家”添书香。由楼栋内的党员牵头,组织楼栋居民开展“献给妈妈一道菜,感恩母亲”“邻里之间问声好”以及“反邪防邪大家谈”、楼栋卫生大扫除等活动,进一步融洽家庭、邻里关系,提升楼栋居民安全感、幸福感。

  “协同治”

  多方联动“解疙瘩”

  “谢谢你!我心中的‘疙瘩’终于解开了……”前不久,万州区太白街道青羊宫社区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来到重庆渝万律师事务所驻社区工作室,称想找该所的陈继才律师。大爷有点急切,工作人员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是大爷和老伴发生了口角,两人已经几天不说话了,一直在斗气呢。了解情况后,陈继才和张大爷一起来到他家,仔细询问了解情况。大娘一打开话匣子,就说了整整3个小时。陈继才耐心倾听,偶尔还问上一两句。大娘情急之下把30年前对张大爷的不满都说了出来。在陈继才耐心劝解下,老夫妻和好如初。

  满脸的笑容,掩饰不住张大爷内心的喜悦:“我跟老伴能够和睦如初,生活就更有盼头了。”

  张大爷幸福的家庭生活正是得益于太白街道有效发挥各类资源“协同治理”作用,积极有效回应群众多元、多样、多变诉求的有益探索。

  家庭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是最活跃也是最复杂的基层“细胞”,一些鸡毛蒜皮的家庭纠纷,如婆媳关系不和、邻里纠纷等等,若不及时化解,容易导致矛盾升级。为深化“枫桥经验”重庆新实践,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太白街道会同区民政局、区婚姻登记中心、孙家书房社区、明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五方”,在各社区成立“家和服务站”,发挥家庭困境救助、家庭教育宣传、婚姻家庭辅导、矛盾纠纷调解、服务跟踪指导五大职能,实现家庭和睦、楼栋和顺、小区和畅、社区和谐、城市和美的“五和”愿景,以化解家庭婚姻矛盾为主要抓手,打造辖区特色亮点品牌,成功探索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三五”工作法,取得较好成效。

  “如果有社区家庭出现了离婚危机,网格员、专业社工会对冲动型离婚人群进行专业干预与调解,进行矛盾纠纷调解,帮助当事人正确处理家庭矛盾。”太白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孙家书房社区还建立了服务档案,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时间,通过电话访问、家访等方式了解服务对象进展,巩固服务成效。“家和计划”项目实施以来,共开展家庭教育讲座25场、婚恋辅导57场,调解家庭矛盾纠纷189例,进行离婚调解93例,挽救濒临破碎家庭26个,防止“民转刑”案件6起,调解物管、邻里等纠纷141例,累计服务群众18170余人次,有效地满足了市民婚姻家庭辅导需求,充分发挥了“家和计划”项目在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去年,太白街道不断探索社会治理工作,在各社区成立了社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并将“家和服务站”与两个中心有机结合,形成多方协作、联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利用社会组织作为“中间方”易于被群众接受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发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楼栋长、明爱社工、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区志愿者和社区治安巡逻队等8大群体,形成了社区治理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实现了“五和”愿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说起“芬姐”,太白街道居民都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有了“芬姐”就有了“知心姐姐”,太白街道的“暖心室”成为居民身边名副其实的楼栋里的“心灵驿站”。

  邹宜芬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御安分院门诊部主任。以其名字冠名的“芬姐工作室”是太白街道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综合工作室,旨在向社区居民传递现代社会心理健康理念,培育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帮助社区治理服务,着力构建“幸福社区、和谐社会”,从而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太白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小平告诉记者:“芬姐工作室”的建立,为居民和社区之间搭建起了充满信任、温暖、安全的爱心桥,同时还肩负起跟进观察、矛盾纠纷缓冲站的作用,促进了社区和谐,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而工作室经常性开展的心理健康、急救知识、医疗公益、送温暖进社区等活动,不仅营造了舒心和谐的社区氛围,还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受到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如今,社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家和服务站”“芬姐工作室”已经成为太白街道吸纳各方力量联动的重要平台,形成了共治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美好社区的新格局。“矛盾化解在萌芽,问题解决在一线,感情融洽在社区。”太白街道社会治理中心的一句标语,道出了完善社区治理的精髓。去年以来,街道共建“新平台”接访来访群众320余人次,受理矛盾纠纷150件,化解148件,群众初访办结率99%,无一例“民转型”案件发生。

  共画共治

  “同心圆”“微治理”

  “你看,现在楼栋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居民王婆婆指着曾没有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经常污水横流、杂乱无章、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电报路社区单体楼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太白街道抓住“楼栋工作日”和“双亮”活动契机,坚持“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累计开展“楼栋工作日”现场办公活动33次,集中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50个。这些解决问题中,太白街道重点协调安装智能门禁82套,即将安装87套,有力保障了社区楼栋居民的财物和人身安全,改善了老城小区环境问题,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大力整治了万安市场、华鑫苑市场周边环境,规范了商家经营行为,改善了市场经营环境,提升了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调解矛盾纠纷15起,防止了矛盾激化进而引发刑事案件,营造了社区的和谐环境。

  推进“规定动作”,也自创“自选动作”。2020年来,太白街道通过创新平安建设三级网络化管理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工作机制,为维护辖区平安和谐发挥着积极作用。

  依托楼栋长、居民小组长、居委会工作人员成立了社区、居民小组、楼栋平安建设三级网络化管理机制,建起了由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城管大队等多方联动,各村(居)委会、各居民小组、各楼栋共同参与的平安建设工作体系,充实各级网格管理员723名。

  依托辖区渝万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力量,协调律师事务所派驻律师蹲点驻守派出所参与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发挥律师在民事调解工作中的职业优势,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及缠访闹访事件的发生。开展“诉调对接”“警调对接”等工作,尽一切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了一方稳定平安。

  万州区太白街道政法书记周钺告诉记者:在探索开展“楼栋微治理”中,太白街道坚持街道党工委牵头、社区党委统筹、社区党员带头,将“双亮”活动“楼栋工作日”、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等有机结合,形成“1+3+4+X”的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体系。“1”就是以党建为引领,“3”就是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4”就是社区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家和服务站”、“楼栋工作日”4大载体,“X”就是包括党员、楼栋长、社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在内的多方社区治理工作力量,形成社区治理服务“一盘棋”,共画共治和美“同心圆”。

  近年来,万州区太白街道实现了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及矛盾零上交。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指数连续保持在98%以上。

  激活“楼栋小细胞”,破解社区治理大难题,释放社会治理“大能量”。太白街道党工委书记谭方培表示:“楼栋是城市的最小的细胞,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基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米’在楼栋,楼栋安,社区安,城市才能安,社会才能安。”

记者罗翠 通讯员 罗先会 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