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花朵开遍土家苗寨

时间: 2021-05-2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70

  

秀山县司法局领导班子深入对口扶贫村调研产业发展

  全民普法,已走过了35个春秋,百姓从学法、知法、懂法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秀山县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县域实际,因地制宜,把全民普法纳入工作之重,从而全面提升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质量,在秀山建成小康社会,在服务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让法治花朵开遍土家苗寨,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突出重点普法

  提升教育实效

 

  自开展全民普法工作以来,秀山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工程,根据县域实际和群众文化层次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不同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普法工作,35年来该县建成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5个、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7个,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

  该县多措并举推动“关键少数”学法。党委中心组及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集中学习《民法典》《宪法》《政务处分法》等法律法规,实现精准施教;206名新提任领导干部、3万多人次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及村居干部参加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达99%;组织开展“法治公开课——庭审旁听”工作,690名领导干部参加职务犯罪、行政诉讼及涉黑涉恶案件庭审旁听;开展“梦想课堂——《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律师走进龙池镇、妙泉镇、钟灵镇共6所贫困乡村小学开展6场次“《民法典》进校园”宣讲和“《民法典》进企业”宣讲,为中小企业经管人员讲解《企业合同全流程管理》等主题课程,充分发挥了关键少数的引导作用,全县学法用法氛围浓厚。

  同时丰富内容形式,深化主题宣传。各乡镇(街道)整合集中教育、执法活动、走村入户等形式,开展“扫黑除恶”“全民反诈”“国家安全”“禁毒”等主题活动2150余场次,群众知晓率达80%。利用“村村通”广播播放婚姻家庭、老年人权益保护等15个主题内容的法治广播剧,覆盖全县268个村(社区),覆盖率达100%。突出防疫主题宣传,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发放“助企抗疫 司法同行”普法专题手机报32期,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成功举办“七五”普法宣传总结暨《民法典》法治文化活动节启动仪式,集中展示全县“七五”普法成果,组织28家县级部门开展现场法律咨询服务。启动“《民法典》进基层 幸福千万家”法治文艺巡回演出活动,走进龙池、清溪等10个乡镇(街道)开展法治文艺巡演,在演出同时组织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开展第三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工作,开展“秀山自治县十大法治典范”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宣传,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紧抓阵地建设,丰富普法载体。开通《普法手机报》平台,面向全县7万移动电信用户发送《民法典》普法内容,覆盖175万人次;依托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打造“法律图书角”,截至目前共建成14个“公共法律服务站——法律图书角”;县级“公共法治图书阅览站”建成投入使用,共投入贴近基层群众生活的法律图书3000余册。升级改版《律师说法》电视普法栏目,结合《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群众生活实际进行解读,分析案件背后的法律知识和道德伦理,手机电视台单期节目点击率平均达7000余次,成为最受全县群众欢迎的普法节目。

 

  强化人民调解

  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秀山县司法局紧扣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重庆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人民调解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推行“四线并行”,育品牌、建平台、形合力、强保障,不断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路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秀山智慧。

  着力打造“看得见、摸得着、能借鉴、可复制”的模范样板,发挥引导带领作用,扩大“和事堂”品牌效应,邀请全国30余家法制媒体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将梅江镇兴隆坳村首创的以“说土话、打土喻、开土方”化解矛盾纠纷的“和事堂”调解品牌进行推广,在辖区推广打造20余个“和事堂”基层调委会,品牌效果有力辐射到相邻的省市区县。

  深化调解“创优”工作,自2019年开始,每年印发《秀山县“金牌人民调解”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采用授予铭牌和发放补贴的“荣誉+物质”激励方式激发全县300多个调解组织的创建热情。按照“六个有”创建标准,培育、发掘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累计授予8个调解组织“金牌人民调解组织”称号。

  深入发掘一批典型做法,如全国民主法治村——龙凤村提炼的“龙凤调解”五字诀、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的“1+1+5”机制、驻信访办调解室“131合-分-合”模式等,其突出的调解成效和良好的群众口碑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知名度。

  在坚持构建大调解格局、“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聚焦基层的痛点难点,延伸服务支端“触角”,实现“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现场一次解”。针对重大风险领域和地点,增设流动调解站、现场调解工作点,充分发挥调解的灵活性、便民性。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在事故多发路段设立“现场调解点”,不仅承载突发交通事故的调处,同时还发挥着交通法规的宣讲职能;县劳动争议调委会开设“流动调解室”,在疫情管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期间主动走访园区企业,及时排查发现化解劳资纠纷。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增设服务窗口,实现平台及功能融合。乌杨街道依托乌杨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开设“调解受理窗口”,建立“杨叔个人调解室”,通过治理中心平台分流转接实现信访事项、治安案件与人民调解的“无缝衔接”。2020年,乌杨“调解受理窗口”受理矛盾纠纷近300件,成功调解298件。

  该局打破司法局内部分管领导各管一块、业务科室条块分割、司法所各在一处的壁垒,整合工作力量,形成“分工有序、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实现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有力促进了普法宣传、律师管理、行政复议与人民调解工作的融合。

  打破条块分割,统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协调部门、联系乡镇,厘清职责、发挥职能、协同作战、联防联调,每年把责任单位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县委政法委风险研判联席会议议程,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避免矛盾无人知、纠纷无人问,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失管失控。

  打破行业壁垒,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3家,驻法院调解室、驻派出所调解室、信访事项调解室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人民调解化解一批、行政调解调处一批、导入诉讼判决一批的良好局面。2020年度,通过多调对接机制成功调解诉讼分流案件、治安案件、信访事件、行业重大矛盾纠纷共计1360件。

组织律师深入乡村宣传法律法规,慰问贫困群众

  关注民生扶贫助弱

  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秀山县法律援助中心秉承“关注民生、扶贫助弱、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宗旨,恪尽职守,积极作为,维护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全面依法治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2021年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4月,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17件,挽回损失371.7万元,法律援助工作已经成为全面依法治县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贡献力量。

  该中心以扶危济困为导向,优化便民利民措施,把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作为重点对象,基本涵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困难群众。同时,除《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6类援助范围外,将劳务者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农业种植(养殖)户遭受生产经营损失请求经济赔偿、军人军属请求维护婚姻家庭权益等3类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进一步畅通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寻求法律援助的渠道,实行“三优一审查”,即优先接待、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及时审查。截至目前办理涉及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案件180多件,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还为审判阶段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32人次,既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又体现了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法治思维。

  秀山县自2018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司法局积极推动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经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19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97个,覆盖所有乡镇、村居,使公共法律服务真正延伸到基层,打通群众寻求法律帮助最后一公里。

 

  聚力脱贫攻坚

  司法行政勇担当

 

  司法行政工作不但对社会稳定、群众和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在近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法律支撑。秀山县司法局将司法行政工作与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司法所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延伸法律服务触角,解决贫困户在土地流转、留守儿童、外出劳务等法律方面的问题。组织法律服务队伍进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宪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反邪教、扫黑除恶等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将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营造了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7年起,秀山县司法局对官庄街道白杨社区进行对口联系帮扶,经过两年的扎实苦干抓攻坚,如今白杨社区已经由县里有名的贫困社区变成了产业发展有特色、乡村治理有序、村民遵纪守法、邻里和谐团结的模范社区。

  秀山县司法局先后投入30余万元,用于白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部分村道硬化和饮水问题,改善了进村路难走、进屋没水喝的贫困面貌,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目前,白杨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县司法局帮扶推动下,得到大为改观。

  面对白杨社区大多数百姓无稳定收入来源的现状,派驻扶贫第一书记与社区两委深入调研,最终选择了藤椒和油茶项目作为发展产业,建立起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贫困户用自己的土地入股,平时还可以在产业基地上务工,不但能够拿到相应的工资,在年终还能够拿到一定的分红。扶贫模式由“输血”变成“造血”,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同时,秀山县司法局积极在白杨社区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规范化建设,建立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贫困户较为关心的土地流转、家庭矛盾纠纷等问题,促进了白杨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实现法治化和现代化。

  (本版图片由秀山县司法局提供)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朱文菡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让法治花朵开遍土家苗寨

  

秀山县司法局领导班子深入对口扶贫村调研产业发展

  全民普法,已走过了35个春秋,百姓从学法、知法、懂法到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秀山县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据县域实际,因地制宜,把全民普法纳入工作之重,从而全面提升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质量,在秀山建成小康社会,在服务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让法治花朵开遍土家苗寨,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突出重点普法

  提升教育实效

 

  自开展全民普法工作以来,秀山县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普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工程,根据县域实际和群众文化层次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不同方法开展行之有效的普法工作,35年来该县建成市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5个、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7个,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

  该县多措并举推动“关键少数”学法。党委中心组及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集中学习《民法典》《宪法》《政务处分法》等法律法规,实现精准施教;206名新提任领导干部、3万多人次机关企事业干部职工及村居干部参加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参考率、合格率均达99%;组织开展“法治公开课——庭审旁听”工作,690名领导干部参加职务犯罪、行政诉讼及涉黑涉恶案件庭审旁听;开展“梦想课堂——《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律师走进龙池镇、妙泉镇、钟灵镇共6所贫困乡村小学开展6场次“《民法典》进校园”宣讲和“《民法典》进企业”宣讲,为中小企业经管人员讲解《企业合同全流程管理》等主题课程,充分发挥了关键少数的引导作用,全县学法用法氛围浓厚。

  同时丰富内容形式,深化主题宣传。各乡镇(街道)整合集中教育、执法活动、走村入户等形式,开展“扫黑除恶”“全民反诈”“国家安全”“禁毒”等主题活动2150余场次,群众知晓率达80%。利用“村村通”广播播放婚姻家庭、老年人权益保护等15个主题内容的法治广播剧,覆盖全县268个村(社区),覆盖率达100%。突出防疫主题宣传,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发放“助企抗疫 司法同行”普法专题手机报32期,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成功举办“七五”普法宣传总结暨《民法典》法治文化活动节启动仪式,集中展示全县“七五”普法成果,组织28家县级部门开展现场法律咨询服务。启动“《民法典》进基层 幸福千万家”法治文艺巡回演出活动,走进龙池、清溪等10个乡镇(街道)开展法治文艺巡演,在演出同时组织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开展第三届“重庆市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工作,开展“秀山自治县十大法治典范”宣传活动。通过主题宣传,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

  紧抓阵地建设,丰富普法载体。开通《普法手机报》平台,面向全县7万移动电信用户发送《民法典》普法内容,覆盖175万人次;依托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打造“法律图书角”,截至目前共建成14个“公共法律服务站——法律图书角”;县级“公共法治图书阅览站”建成投入使用,共投入贴近基层群众生活的法律图书3000余册。升级改版《律师说法》电视普法栏目,结合《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群众生活实际进行解读,分析案件背后的法律知识和道德伦理,手机电视台单期节目点击率平均达7000余次,成为最受全县群众欢迎的普法节目。

 

  强化人民调解

  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秀山县司法局紧扣建设更高水平平安重庆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新时代人民调解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中“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推行“四线并行”,育品牌、建平台、形合力、强保障,不断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路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贡献秀山智慧。

  着力打造“看得见、摸得着、能借鉴、可复制”的模范样板,发挥引导带领作用,扩大“和事堂”品牌效应,邀请全国30余家法制媒体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将梅江镇兴隆坳村首创的以“说土话、打土喻、开土方”化解矛盾纠纷的“和事堂”调解品牌进行推广,在辖区推广打造20余个“和事堂”基层调委会,品牌效果有力辐射到相邻的省市区县。

  深化调解“创优”工作,自2019年开始,每年印发《秀山县“金牌人民调解”创建活动实施方案》,采用授予铭牌和发放补贴的“荣誉+物质”激励方式激发全县300多个调解组织的创建热情。按照“六个有”创建标准,培育、发掘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调解员,累计授予8个调解组织“金牌人民调解组织”称号。

  深入发掘一批典型做法,如全国民主法治村——龙凤村提炼的“龙凤调解”五字诀、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的“1+1+5”机制、驻信访办调解室“131合-分-合”模式等,其突出的调解成效和良好的群众口碑提升了人民调解工作知名度。

  在坚持构建大调解格局、“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聚焦基层的痛点难点,延伸服务支端“触角”,实现“最多跑一地、只进一扇门、现场一次解”。针对重大风险领域和地点,增设流动调解站、现场调解工作点,充分发挥调解的灵活性、便民性。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在事故多发路段设立“现场调解点”,不仅承载突发交通事故的调处,同时还发挥着交通法规的宣讲职能;县劳动争议调委会开设“流动调解室”,在疫情管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期间主动走访园区企业,及时排查发现化解劳资纠纷。

  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增设服务窗口,实现平台及功能融合。乌杨街道依托乌杨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开设“调解受理窗口”,建立“杨叔个人调解室”,通过治理中心平台分流转接实现信访事项、治安案件与人民调解的“无缝衔接”。2020年,乌杨“调解受理窗口”受理矛盾纠纷近300件,成功调解298件。

  该局打破司法局内部分管领导各管一块、业务科室条块分割、司法所各在一处的壁垒,整合工作力量,形成“分工有序、协作配合”工作机制,实现既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有力促进了普法宣传、律师管理、行政复议与人民调解工作的融合。

  打破条块分割,统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协调部门、联系乡镇,厘清职责、发挥职能、协同作战、联防联调,每年把责任单位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内容,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纳入县委政法委风险研判联席会议议程,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避免矛盾无人知、纠纷无人问,有效防止矛盾纠纷失管失控。

  打破行业壁垒,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3家,驻法院调解室、驻派出所调解室、信访事项调解室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人民调解化解一批、行政调解调处一批、导入诉讼判决一批的良好局面。2020年度,通过多调对接机制成功调解诉讼分流案件、治安案件、信访事件、行业重大矛盾纠纷共计1360件。

组织律师深入乡村宣传法律法规,慰问贫困群众

  关注民生扶贫助弱

  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必要的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秀山县法律援助中心秉承“关注民生、扶贫助弱、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宗旨,恪尽职守,积极作为,维护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促进全面依法治县,确保社会和谐稳定。2021年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4月,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17件,挽回损失371.7万元,法律援助工作已经成为全面依法治县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贡献力量。

  该中心以扶危济困为导向,优化便民利民措施,把农民工、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作为重点对象,基本涵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困难群众。同时,除《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6类援助范围外,将劳务者请求支付劳动报酬、农业种植(养殖)户遭受生产经营损失请求经济赔偿、军人军属请求维护婚姻家庭权益等3类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

  进一步畅通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寻求法律援助的渠道,实行“三优一审查”,即优先接待、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及时审查。截至目前办理涉及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案件180多件,为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以来,还为审判阶段没有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援助32人次,既保障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又体现了尊重人权、保障人权的法治思维。

  秀山县自2018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司法局积极推动全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经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19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97个,覆盖所有乡镇、村居,使公共法律服务真正延伸到基层,打通群众寻求法律帮助最后一公里。

 

  聚力脱贫攻坚

  司法行政勇担当

 

  司法行政工作不但对社会稳定、群众和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在近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法律支撑。秀山县司法局将司法行政工作与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进行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司法所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作用延伸法律服务触角,解决贫困户在土地流转、留守儿童、外出劳务等法律方面的问题。组织法律服务队伍进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宪法》《婚姻法》《反家庭暴力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反邪教、扫黑除恶等法律法规知识,切实将法律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营造了法律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17年起,秀山县司法局对官庄街道白杨社区进行对口联系帮扶,经过两年的扎实苦干抓攻坚,如今白杨社区已经由县里有名的贫困社区变成了产业发展有特色、乡村治理有序、村民遵纪守法、邻里和谐团结的模范社区。

  秀山县司法局先后投入30余万元,用于白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部分村道硬化和饮水问题,改善了进村路难走、进屋没水喝的贫困面貌,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切实解决。目前,白杨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在县司法局帮扶推动下,得到大为改观。

  面对白杨社区大多数百姓无稳定收入来源的现状,派驻扶贫第一书记与社区两委深入调研,最终选择了藤椒和油茶项目作为发展产业,建立起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贫困户用自己的土地入股,平时还可以在产业基地上务工,不但能够拿到相应的工资,在年终还能够拿到一定的分红。扶贫模式由“输血”变成“造血”,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同时,秀山县司法局积极在白杨社区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规范化建设,建立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贫困户较为关心的土地流转、家庭矛盾纠纷等问题,促进了白杨社区在基层治理方面实现法治化和现代化。

  (本版图片由秀山县司法局提供)

  记者 姚华顺 通讯员 朱文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