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行即能至的地方

时间: 2021-07-0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53

  连续两天的闲暇时间,我保持窝在沙发里的姿态,一口气读完了石柱县检察院扶贫干部罗涌的小说《连山冲》,心绪久久难平。书中的那些人物、故事、山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更萌发了一探百里云海、竹海、杉海的冲动。

  《连山冲》以连山乡乡长潘飞蹲点连山冲村扶贫为主线,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扶贫大戏。面对利益的深刻调整,矛盾冲突不断,扶贫干部在矛盾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体现了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鲜明个性,展现了精准扶贫、脱贫中的艰难与坚韧、痛苦与希望。

  久居都市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重新认识自然。知道善于制造噪音、尘埃、雾霾的城市之外,还有源源不断为城市供氧的肺叶、供水的水塔、供思念的远方,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山野。

  没有农村生活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重新认识社会。知道大山深处曾经尚存的人间苦难,知道造成困难的根源,知道山村发展的路径及规律,知道国家是如何拔掉穷根,让他们一起步入小康社会的。

  没有基层经历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基层层出不穷的问题,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心性、毅力。没有豁出去的勇气,就没有脱胎换骨的可能。主政一方,就是利用手中有限的权力、无限的制约去解决这些超出以往经验和认知的问题,让正义和大爱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

  在读《连山冲》之前,罗涌已出版《深山松涛》《活》《冷草》等多部著作。提起他,头脑中总会浮现出一双解放鞋。犹记得,2017年的一个夏天,第一次见罗涌,他刚刚从扶贫一线回到办公室。在他的办公室,一双解放鞋放在了一角,已经穿旧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解放鞋流行于乡下,成为农民的劳动必备,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农民的标配。很难相信,在机关办公室,会有一双解放鞋。当时,他的微信头像,正是穿着这双解放鞋,与老百姓坐在一条老板凳上的合影。再后来,罗涌又担任驻乡工作队队长,重返大山深处。这双解放鞋,又派上了用场。正是这双解放鞋,见证了罗涌近三年的扶贫岁月。2016年,他被抽调到石柱县沿溪镇清明村驻村扶贫,担任第一书记。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他又被抽调担任驻乡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所驻的武陵山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风吹石头滚,云深不见人”,是“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驻村三年,这份独特而长久的经历,让罗涌有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的灵感。罗涌曾说,他的经历,前所未有,今后也不会再有。脱贫攻坚是一段历史,是一场战役,更是一段恢弘的史诗,是一种伟大的时代精神。它不应该被忘记。唯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长年战斗在乡村一线的扶贫队员们,才不会遗憾终生。

  深感使命在肩的罗涌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在大山的孤灯下,记录了这一幕幕脱贫攻坚的火热场面、惊心动魄的战贫故事。我也随着他的文字,重走了这段心路,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

  罗涌回忆创作过程时说,有一天在蹲厕所,突发灵感,他提起裤子,快步来到宿舍,翻开笔记本,让灵感在笔下一路狂奔。到了中午,驻村干部一起吃饭,总觉得他身上有臭味。罗涌这才想起,原来忘记了擦屁股。这样忘我的创作瞬间,让我们在莞尔之余,也愈发沉重。

  这本书,他原本可以不写,不必这么辛苦。然而,作家立言的使命感,让他放下了一切顾虑。如今,《连山冲》入选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选,成为重庆向世界展示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成为人类战贫史上的共同记忆。

  掩卷之余,《连山冲》至少给了我三点启示。

  经历就是财富。书中的主人翁潘飞,是全县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从宣传部来到连山乡任职。四年里,面对层出不穷的信访、阻路、毁林,经历了身心双重考验。他成功过,化解了多年的信访大户,修通了连接山外的道路,但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他看见了人间尚存的苦难,还看见了如何制造苦难,以及对苦难的漠视。他失败过,崩溃过,为了工作背着处分,甚至一度想辞职了之。最终,他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下,重新站在了扶贫一线,完成了从城里人向乡下人的转变,更完成了从一个青年党员到一个优秀干部的蝶变。所有的问题都是生存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便是回到人性本身。潘飞的故事说明,顺境让我们成功,逆境让我们成熟。在我们的身边,正是因为有无数潘飞这样的干部,才推动着社会越来越好。

  拒绝躺平。躺平是时下的热词,偶尔为之尚可,却不可一直躺平。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回到《连山冲》这本书。在书中,黄连山、古河清等人是有名的上访户,是干部们人见人愁的老大难,处处与政府、干部对立。而曾经,他们又自发修路,带头创业。在利益面前,他们展现了人性的极度扭曲。在大局面前,他们又展现了人性的极度高贵。潘飞作为扶贫干部,本着脱贫对象“一个也不能少”的政策导向,放下成见,戒掉情绪,硬是将两块冰冷的顽石捂热。最终,两人成为当地创业的典型,带动贫困户一起致富,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基石。正如黄连山所言,当官能带得起头,不当官也能带得起头。他做到了,潘飞们更做到了。在黄连山、古河清的带动下,以贫困户为荣、看似泼皮无赖的邹二宝也主动申请摘帽,发展产业,彻底激发了致富的内生动力,更激发了作为一个人的骨气和尊严。一个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取决于如何调动他。而放下成见的大度,永不放弃的大爱,则闪烁着人性最耀眼的光辉。这启发我们,作为一个人,哪怕身处社会的最底层,都要有一股精气神——不服输、不认命,拒绝躺平,拒绝随波逐流,你必将活成一个大写的人!曾经,我们都心怀梦想,意气风发,没有人天生是懦夫,是庸人。只是经历了岁月的风霜和苦难,很多人放弃了、放手了、放下了。其实,梦想并不遥远,它就在行即能至的地方。只是,抵达梦想的旅程,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群人。

  乡土的就是中国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石柱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家喻户晓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就发源于此,成为该县县歌。在《连山冲》中,山歌文化、盐道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光芒四射。这些山歌,如同星星,点缀在夜空,让全书充满了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给人无限遐想。

  这些年,罗涌致力于发掘巴盐古道文化和山歌文化,创作了一批小说、歌曲,为传承民族文化、盐道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颇有建树。这说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少数民族作家,对家乡充满着深沉的爱,对祖国充满着无限的忠诚。

  在山城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多元多样的地域特色和民间故事,为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乡土的,就是中国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罗涌只取其一叶,便让《连山冲》大放异彩。

  李立峰(作者单位:市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梦想在行即能至的地方

  连续两天的闲暇时间,我保持窝在沙发里的姿态,一口气读完了石柱县检察院扶贫干部罗涌的小说《连山冲》,心绪久久难平。书中的那些人物、故事、山歌,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更萌发了一探百里云海、竹海、杉海的冲动。

  《连山冲》以连山乡乡长潘飞蹲点连山冲村扶贫为主线,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扶贫大戏。面对利益的深刻调整,矛盾冲突不断,扶贫干部在矛盾中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体现了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鲜明个性,展现了精准扶贫、脱贫中的艰难与坚韧、痛苦与希望。

  久居都市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重新认识自然。知道善于制造噪音、尘埃、雾霾的城市之外,还有源源不断为城市供氧的肺叶、供水的水塔、供思念的远方,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山野。

  没有农村生活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重新认识社会。知道大山深处曾经尚存的人间苦难,知道造成困难的根源,知道山村发展的路径及规律,知道国家是如何拔掉穷根,让他们一起步入小康社会的。

  没有基层经历的人,应该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重新认识自己。基层层出不穷的问题,考验一个人的智慧、心性、毅力。没有豁出去的勇气,就没有脱胎换骨的可能。主政一方,就是利用手中有限的权力、无限的制约去解决这些超出以往经验和认知的问题,让正义和大爱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

  在读《连山冲》之前,罗涌已出版《深山松涛》《活》《冷草》等多部著作。提起他,头脑中总会浮现出一双解放鞋。犹记得,2017年的一个夏天,第一次见罗涌,他刚刚从扶贫一线回到办公室。在他的办公室,一双解放鞋放在了一角,已经穿旧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解放鞋流行于乡下,成为农民的劳动必备,时至今日,它依然是农民的标配。很难相信,在机关办公室,会有一双解放鞋。当时,他的微信头像,正是穿着这双解放鞋,与老百姓坐在一条老板凳上的合影。再后来,罗涌又担任驻乡工作队队长,重返大山深处。这双解放鞋,又派上了用场。正是这双解放鞋,见证了罗涌近三年的扶贫岁月。2016年,他被抽调到石柱县沿溪镇清明村驻村扶贫,担任第一书记。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他又被抽调担任驻乡扶贫工作队队长。他所驻的武陵山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风吹石头滚,云深不见人”,是“困中之困”“坚中之坚”。

  驻村三年,这份独特而长久的经历,让罗涌有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的灵感。罗涌曾说,他的经历,前所未有,今后也不会再有。脱贫攻坚是一段历史,是一场战役,更是一段恢弘的史诗,是一种伟大的时代精神。它不应该被忘记。唯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长年战斗在乡村一线的扶贫队员们,才不会遗憾终生。

  深感使命在肩的罗涌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在大山的孤灯下,记录了这一幕幕脱贫攻坚的火热场面、惊心动魄的战贫故事。我也随着他的文字,重走了这段心路,产生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和情感共鸣。

  罗涌回忆创作过程时说,有一天在蹲厕所,突发灵感,他提起裤子,快步来到宿舍,翻开笔记本,让灵感在笔下一路狂奔。到了中午,驻村干部一起吃饭,总觉得他身上有臭味。罗涌这才想起,原来忘记了擦屁股。这样忘我的创作瞬间,让我们在莞尔之余,也愈发沉重。

  这本书,他原本可以不写,不必这么辛苦。然而,作家立言的使命感,让他放下了一切顾虑。如今,《连山冲》入选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选,成为重庆向世界展示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缩影,成为人类战贫史上的共同记忆。

  掩卷之余,《连山冲》至少给了我三点启示。

  经历就是财富。书中的主人翁潘飞,是全县最年轻的副处级干部,从宣传部来到连山乡任职。四年里,面对层出不穷的信访、阻路、毁林,经历了身心双重考验。他成功过,化解了多年的信访大户,修通了连接山外的道路,但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他看见了人间尚存的苦难,还看见了如何制造苦难,以及对苦难的漠视。他失败过,崩溃过,为了工作背着处分,甚至一度想辞职了之。最终,他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下,重新站在了扶贫一线,完成了从城里人向乡下人的转变,更完成了从一个青年党员到一个优秀干部的蝶变。所有的问题都是生存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便是回到人性本身。潘飞的故事说明,顺境让我们成功,逆境让我们成熟。在我们的身边,正是因为有无数潘飞这样的干部,才推动着社会越来越好。

  拒绝躺平。躺平是时下的热词,偶尔为之尚可,却不可一直躺平。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回到《连山冲》这本书。在书中,黄连山、古河清等人是有名的上访户,是干部们人见人愁的老大难,处处与政府、干部对立。而曾经,他们又自发修路,带头创业。在利益面前,他们展现了人性的极度扭曲。在大局面前,他们又展现了人性的极度高贵。潘飞作为扶贫干部,本着脱贫对象“一个也不能少”的政策导向,放下成见,戒掉情绪,硬是将两块冰冷的顽石捂热。最终,两人成为当地创业的典型,带动贫困户一起致富,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基石。正如黄连山所言,当官能带得起头,不当官也能带得起头。他做到了,潘飞们更做到了。在黄连山、古河清的带动下,以贫困户为荣、看似泼皮无赖的邹二宝也主动申请摘帽,发展产业,彻底激发了致富的内生动力,更激发了作为一个人的骨气和尊严。一个人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取决于如何调动他。而放下成见的大度,永不放弃的大爱,则闪烁着人性最耀眼的光辉。这启发我们,作为一个人,哪怕身处社会的最底层,都要有一股精气神——不服输、不认命,拒绝躺平,拒绝随波逐流,你必将活成一个大写的人!曾经,我们都心怀梦想,意气风发,没有人天生是懦夫,是庸人。只是经历了岁月的风霜和苦难,很多人放弃了、放手了、放下了。其实,梦想并不遥远,它就在行即能至的地方。只是,抵达梦想的旅程,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群人。

  乡土的就是中国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石柱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家喻户晓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就发源于此,成为该县县歌。在《连山冲》中,山歌文化、盐道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光芒四射。这些山歌,如同星星,点缀在夜空,让全书充满了民族风情、地域特色,给人无限遐想。

  这些年,罗涌致力于发掘巴盐古道文化和山歌文化,创作了一批小说、歌曲,为传承民族文化、盐道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颇有建树。这说明,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少数民族作家,对家乡充满着深沉的爱,对祖国充满着无限的忠诚。

  在山城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多元多样的地域特色和民间故事,为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乡土的,就是中国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罗涌只取其一叶,便让《连山冲》大放异彩。

  李立峰(作者单位:市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