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党建“红细胞” 做精基层“微治理”

时间: 2021-10-1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6107

在社区“两委”指导监督下,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合州市场搬迁后,周边楼院的脏乱差成了大问题,居民们意见很大,要求改进。”6月26日,合川区合阳城街道瑞山路社区好吃街50号楼院,一场院坝会在这里召开,瑞山路社区书记李雪梅、小组长李高坤、协勤罗嘉兴和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一起商议清洁卫生无人管理问题。经过一个上午的讨论,会议决定,成立楼院自治组织进行管理,居民每月交纳一定的物管费,请专业保洁人员每周对周围楼院进行定期保洁。

  “现在有人打扫卫生了,我们住的地方有人管了,以前脏乱差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昨天,瑞山路社区的王阿姨高兴地对记者说。

  党的十九大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合川区牢牢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立足人口大区定位,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发挥不理想,治理单元过大、精细程度不高,治理力量分散、合力不强,治理手段单一、城乡治理不畅等问题,创新实施“红细胞·微治理”工程,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划小治理单元为基础、民主协商为路径,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着力破解城乡发展难题,变“反应式”管理为“参与式”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新格局”案例荣获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党员引导村民通过民主协商表决重大事项

  党建引领强基赋能

  “红细胞”汇聚社会治理强大力量

  “合川区在加强社会治理的工作中,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在社会治理全过程,把党组织、党员的‘红细胞’作用发挥到小区、楼栋、院落等每一个治理单元,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向着正确方向迈进。”合川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走访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时,详细了解了盐溪桥社区“红细胞”打造过程,对合川区加强基层“红细胞”建设情况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合川区盐溪桥社区“红细胞”工程打造,随着万元村改造的推进并行着……2019年4月,万元村成立了由3名党员组成万元村党小组,组长由党员董开明担任,党小组按楼幢找寻居民认可度高的9名(含党员)积极分子参与村居改造方案。

  随后,社区党委指导万元村完善了居民自治的相关方案,选出以邹以书为主任的万元村居民议事会,现更名为万元村“红邻旌”自治委员会并进行了公示。至此,万元村自治平台搭建完毕。万元村居民议事会分别选举产生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民主监督小组,完善议事和监督机制。

  现在,万元村已完成了自治区域和物业管理形式,确定了清洁管理费用标准,完成了对公共区域停车位收费的定价工作,万元村议事会正在按照居民的需求完善各项自治工作。“没有党小组和居民议事会的努力,没有居民们的积极参与,万元村的改造不可能这么快顺利完成。”钓鱼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合川区在全面实施“红细胞·微治理”工程中,努力将党组织、党员打造成为社会治理“供养赋能”的“红细胞”。为此,合川区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让治理资源合成“一张网”。

  首先在建优组织上下功夫。按照“便于管理运行、作用发挥充分”原则,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指导城市小区、楼院、农村院落等治理小单元内有3名以上党员的成立党组织或党小组,在议题把关、过程组织、督办落实、财务监督中发挥领导作用,引领小区、楼院、院落治理。目前,已在合川区419个村(社区)下建立各类“小微”党组织2413个,基本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有了组织基础还要建机制,合川区坚持全面深化“大党建”,延伸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席会议模式,建立起各党组织之间党建联抓、事务联议、治理联动、服务联推、文化联建“五联共建”机制,有效变“各自为战”为“集团作战”,推动基层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双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先后引导城区49个社区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与驻(在)社区单位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500余个。合川区创新推出在职党员到所居住社区、小区“双报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立正面激励和负面清单两项机制,配套督导考评办法,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等挂钩,要求在职党员“站好位、带好头、干好事”,开展联系走访、政策宣讲、议事协调、意见收集等志愿服务。2020年以来,3.4万余名党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万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6300余件次。特别是在战疫情、抗洪水期间,5万余人次报到党员开展工作,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员率先垂范引导群众成立善行志愿服务团

  划小单元协商议事

  基层“微治理”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做到‘强基固本、落细落小’。合川区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通过划小管理单元,凝聚基层微力量,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合川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此,合川区在城镇社区,对无人管理、无专业物管服务的住宅小区和单体楼院,采取单建+联建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小区或楼院治理委员会,有专业物管服务的小区规范成立业委会,组织全体居民开展小区(楼院)自治。在农村地区,按照“共同生活所依、便于组织治理”的原则,根据地域、人口划分自治院落,组建农村院落治理委员会组织村民开展院落自治。记者在双槐镇走访时发现,该镇按照科学性、集中性、习惯性的群众群居特点,参照自然院落、新村、街道、小区、楼幢等标准,重新划小网格化自治单元。如在龙狮村,就划小自治单元40个;在双新社,划小自治单元23个。截至目前,合川区已成立各类治理委员会3926个,先后破除金龙苑老旧小区、梳铺村长五间院子等治理盲区230余。

  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人。合川区在推行“红细胞·微治理”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坚持众事众议,让治理主体凝成“一条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以充分民主协商方式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力量。今年6月,清平镇清平社区青城华都一小区(160户)公用下水道大面积堵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居委会召集志愿服务团队与小区的热心业主多次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用小区大修基金进行整治,并选出5个业主代表进行全程监督。经过一番整治,现在小区下水道堵塞得到整治,小区又恢复了往日宁静。

  “自己的事,自己管、自己议,这样才能找到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为此,合川区在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中,坚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明确协商主体,将治理委员会成员、户代表、党员、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相关利益方纳入协商主体清单,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等参与协商。目前,协商主体清单已涵盖组织、单位、家庭、个人等4个大项15小项。二是坚持构建协商目录,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重点围绕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以及居民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其他问题,制定简单易懂“白话式”协商目录61条,总共覆盖6个社会领域。三是坚持制定协商规则,创新多方提事、科学分事、协商议事、联动办事、专责监事、共同评事“六步议事”工作流程,依托合川区社会治理智能信息系统研发全民协商线上议事平台,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立议、无事不议”的原则,灵活采取会议、串门、书面、网络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商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目前,合川区已先后开展各类协商2.5万余场次,协商满意度达98%。

  做精做实各出奇招

  全力提升社会治理质效

  走进合川区南津街道苟家村,村里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村民房前屋后花草芬芳,鸡鸭在果园里自由觅食…… “这几年,我们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家都来动手,垃圾地、柴地变成了菜园子、果园子,看着就舒心。”村民小周说起他们如今的居住环境,十分高兴。

  停车混乱、小区老旧、物业管理不规范、农村居住环境差等等,作为一个城乡结合的老城区,几年前的合川区南津街道在社会治理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几年经过探索,我们摸索出了'四问于民'的办法,成为我们做实做精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质效得到提升的一个秘诀。”南街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

  几年来,南津街道在整治停车秩序上,坚持“问需于民”,把脉停车点位“设置、管理、执法”三个关键环节,解决了“停车难、停车乱”等常见的“城市病”,让南街街道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在整治小区物管中,坚持“问计于民”,紧盯“主体、运行、收益”三个核心问题推动物业改革;在改造老旧小区过程中,坚持“问效于民”,深入“资金、形式、长效”三个焦点领域,推动老旧小区涣发新生机;在推进农村院落共治上,坚持“问智于民”,着力“民主、自治、发展”三个目标聚焦,确保基层农村共治共享。

  近年来,合川区在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中,在做精做实、精细精治、提升社会治理质效的探索中,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合川区还创新了“民主协商+共谋发展”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着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让基层秩序与活力融合共生。在城市,针对“停车难”“停车乱”等难题诟病,探索由社区牵头组织治理小单元开展背街小巷和居住区停车收费试点,有效解决了百家巷、秦家池街、南城花园等73个背街小巷和居住小区的停车难问题。针对物业管理“老大难”问题,建立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四方联动”机制和物业企业“黑名单”制度,规范物业公司、业委会、业主三方权利和义务,以弘运小区、婆婆湾47号小区等为代表的89个物业小区、单体楼院快速实现由“乱”到“治”;在农村,通过民主协商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分子、低保户、特困人员、新乡贤等群体,对河道、公共路段、公共区域采取包片、包段、包点方式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和日常维护,每年评选“清洁农户”“清洁院落”,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参与人数从2019年的1.2万余人增加到2020年的4.3万余人。

  同时,合川区还紧贴群众日常生活实际,创新实施“情暖三江”微服务活动,设定微心愿、微行动、微疏导等22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鼓励辖区群众、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主动参与协商办事、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等社会事务,并将服务事项引入“积分制”管理,细化奖励类积分和惩戒类扣分,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位居全市前列。

  记者 陈晓容 通讯员 来玉伍 袁可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激活党建“红细胞” 做精基层“微治理”

在社区“两委”指导监督下,业委会与物业公司签订物业服务合同

  “合州市场搬迁后,周边楼院的脏乱差成了大问题,居民们意见很大,要求改进。”6月26日,合川区合阳城街道瑞山路社区好吃街50号楼院,一场院坝会在这里召开,瑞山路社区书记李雪梅、小组长李高坤、协勤罗嘉兴和党员代表、居民代表,一起商议清洁卫生无人管理问题。经过一个上午的讨论,会议决定,成立楼院自治组织进行管理,居民每月交纳一定的物管费,请专业保洁人员每周对周围楼院进行定期保洁。

  “现在有人打扫卫生了,我们住的地方有人管了,以前脏乱差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昨天,瑞山路社区的王阿姨高兴地对记者说。

  党的十九大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合川区牢牢把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立足人口大区定位,针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发挥不理想,治理单元过大、精细程度不高,治理力量分散、合力不强,治理手段单一、城乡治理不畅等问题,创新实施“红细胞·微治理”工程,以基层党建为核心、划小治理单元为基础、民主协商为路径,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着力破解城乡发展难题,变“反应式”管理为“参与式”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新格局”案例荣获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

党员引导村民通过民主协商表决重大事项

  党建引领强基赋能

  “红细胞”汇聚社会治理强大力量

  “合川区在加强社会治理的工作中,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在社会治理全过程,把党组织、党员的‘红细胞’作用发挥到小区、楼栋、院落等每一个治理单元,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向着正确方向迈进。”合川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在走访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时,详细了解了盐溪桥社区“红细胞”打造过程,对合川区加强基层“红细胞”建设情况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合川区盐溪桥社区“红细胞”工程打造,随着万元村改造的推进并行着……2019年4月,万元村成立了由3名党员组成万元村党小组,组长由党员董开明担任,党小组按楼幢找寻居民认可度高的9名(含党员)积极分子参与村居改造方案。

  随后,社区党委指导万元村完善了居民自治的相关方案,选出以邹以书为主任的万元村居民议事会,现更名为万元村“红邻旌”自治委员会并进行了公示。至此,万元村自治平台搭建完毕。万元村居民议事会分别选举产生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民主监督小组,完善议事和监督机制。

  现在,万元村已完成了自治区域和物业管理形式,确定了清洁管理费用标准,完成了对公共区域停车位收费的定价工作,万元村议事会正在按照居民的需求完善各项自治工作。“没有党小组和居民议事会的努力,没有居民们的积极参与,万元村的改造不可能这么快顺利完成。”钓鱼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合川区在全面实施“红细胞·微治理”工程中,努力将党组织、党员打造成为社会治理“供养赋能”的“红细胞”。为此,合川区在社会治理中坚持党建引领,让治理资源合成“一张网”。

  首先在建优组织上下功夫。按照“便于管理运行、作用发挥充分”原则,由村(社区)党组织牵头,指导城市小区、楼院、农村院落等治理小单元内有3名以上党员的成立党组织或党小组,在议题把关、过程组织、督办落实、财务监督中发挥领导作用,引领小区、楼院、院落治理。目前,已在合川区419个村(社区)下建立各类“小微”党组织2413个,基本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有了组织基础还要建机制,合川区坚持全面深化“大党建”,延伸城市基层党建三级联席会议模式,建立起各党组织之间党建联抓、事务联议、治理联动、服务联推、文化联建“五联共建”机制,有效变“各自为战”为“集团作战”,推动基层党建网与社会治理网“双网”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先后引导城区49个社区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与驻(在)社区单位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500余个。合川区创新推出在职党员到所居住社区、小区“双报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建立正面激励和负面清单两项机制,配套督导考评办法,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干部任用等挂钩,要求在职党员“站好位、带好头、干好事”,开展联系走访、政策宣讲、议事协调、意见收集等志愿服务。2020年以来,3.4万余名党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6万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6300余件次。特别是在战疫情、抗洪水期间,5万余人次报到党员开展工作,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员率先垂范引导群众成立善行志愿服务团

  划小单元协商议事

  基层“微治理”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做到‘强基固本、落细落小’。合川区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中,不断通过划小管理单元,凝聚基层微力量,将社会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合川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此,合川区在城镇社区,对无人管理、无专业物管服务的住宅小区和单体楼院,采取单建+联建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小区或楼院治理委员会,有专业物管服务的小区规范成立业委会,组织全体居民开展小区(楼院)自治。在农村地区,按照“共同生活所依、便于组织治理”的原则,根据地域、人口划分自治院落,组建农村院落治理委员会组织村民开展院落自治。记者在双槐镇走访时发现,该镇按照科学性、集中性、习惯性的群众群居特点,参照自然院落、新村、街道、小区、楼幢等标准,重新划小网格化自治单元。如在龙狮村,就划小自治单元40个;在双新社,划小自治单元23个。截至目前,合川区已成立各类治理委员会3926个,先后破除金龙苑老旧小区、梳铺村长五间院子等治理盲区230余。

  基层社会治理,关键在人。合川区在推行“红细胞·微治理”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坚持众事众议,让治理主体凝成“一条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以充分民主协商方式倾听群众呼声、汲取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力量。今年6月,清平镇清平社区青城华都一小区(160户)公用下水道大面积堵塞,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居委会召集志愿服务团队与小区的热心业主多次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用小区大修基金进行整治,并选出5个业主代表进行全程监督。经过一番整治,现在小区下水道堵塞得到整治,小区又恢复了往日宁静。

  “自己的事,自己管、自己议,这样才能找到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为此,合川区在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中,坚持从多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明确协商主体,将治理委员会成员、户代表、党员、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相关利益方纳入协商主体清单,并根据实际需要邀请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专家学者等参与协商。目前,协商主体清单已涵盖组织、单位、家庭、个人等4个大项15小项。二是坚持构建协商目录,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特点,重点围绕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社会秩序等方面,以及居民反映强烈、普遍关心的其他问题,制定简单易懂“白话式”协商目录61条,总共覆盖6个社会领域。三是坚持制定协商规则,创新多方提事、科学分事、协商议事、联动办事、专责监事、共同评事“六步议事”工作流程,依托合川区社会治理智能信息系统研发全民协商线上议事平台,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急事立议、无事不议”的原则,灵活采取会议、串门、书面、网络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商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目前,合川区已先后开展各类协商2.5万余场次,协商满意度达98%。

  做精做实各出奇招

  全力提升社会治理质效

  走进合川区南津街道苟家村,村里道路干净整洁,绿树成荫,村民房前屋后花草芬芳,鸡鸭在果园里自由觅食…… “这几年,我们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家都来动手,垃圾地、柴地变成了菜园子、果园子,看着就舒心。”村民小周说起他们如今的居住环境,十分高兴。

  停车混乱、小区老旧、物业管理不规范、农村居住环境差等等,作为一个城乡结合的老城区,几年前的合川区南津街道在社会治理中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这几年经过探索,我们摸索出了'四问于民'的办法,成为我们做实做精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质效得到提升的一个秘诀。”南街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

  几年来,南津街道在整治停车秩序上,坚持“问需于民”,把脉停车点位“设置、管理、执法”三个关键环节,解决了“停车难、停车乱”等常见的“城市病”,让南街街道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在整治小区物管中,坚持“问计于民”,紧盯“主体、运行、收益”三个核心问题推动物业改革;在改造老旧小区过程中,坚持“问效于民”,深入“资金、形式、长效”三个焦点领域,推动老旧小区涣发新生机;在推进农村院落共治上,坚持“问智于民”,着力“民主、自治、发展”三个目标聚焦,确保基层农村共治共享。

  近年来,合川区在推动社会治理工作中,在做精做实、精细精治、提升社会治理质效的探索中,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合川区还创新了“民主协商+共谋发展”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着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让基层秩序与活力融合共生。在城市,针对“停车难”“停车乱”等难题诟病,探索由社区牵头组织治理小单元开展背街小巷和居住区停车收费试点,有效解决了百家巷、秦家池街、南城花园等73个背街小巷和居住小区的停车难问题。针对物业管理“老大难”问题,建立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四方联动”机制和物业企业“黑名单”制度,规范物业公司、业委会、业主三方权利和义务,以弘运小区、婆婆湾47号小区等为代表的89个物业小区、单体楼院快速实现由“乱”到“治”;在农村,通过民主协商引导党员、群众积极分子、低保户、特困人员、新乡贤等群体,对河道、公共路段、公共区域采取包片、包段、包点方式开展卫生环境整治和日常维护,每年评选“清洁农户”“清洁院落”,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参与人数从2019年的1.2万余人增加到2020年的4.3万余人。

  同时,合川区还紧贴群众日常生活实际,创新实施“情暖三江”微服务活动,设定微心愿、微行动、微疏导等22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鼓励辖区群众、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主动参与协商办事、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纠纷调解、治安巡逻等社会事务,并将服务事项引入“积分制”管理,细化奖励类积分和惩戒类扣分,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位居全市前列。

  记者 陈晓容 通讯员 来玉伍 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