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拘留所打造共建联动联调 让社会矛盾不出所

时间: 2021-10-1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75

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社工助力……

九龙坡区拘留所打造共建联动联调 让社会矛盾不出所

  本网讯 (记者 舒楚寒)“关就关嘛,反正出去了这个事情还没完!”日前,被行政拘留的常某入所时很不服气——对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拘留所的管教民警来说,这样的场景很常见,“人被拘留,实际上社会矛盾并没有被化解。一旦拘留期满,出去后如果矛盾还存在,甚至可能激化出现‘民转刑’。”因此,九龙坡区拘留所在工作中,高度重视被拘留人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在依法承担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职能的同时,不断深化、拓展矛盾化解和教育转化工作,并积极对接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心理咨询+社工专业助力帮教

  上周,“红心聚力,微光成炬”重庆市九龙坡区拘留所社会化帮教暨矛盾化解项目共建合作仪式在九龙坡区拘留所启动。据悉,“红心聚力,微光成炬”拘留所社会化帮教暨矛盾化解项目是由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九龙坡区民政局主管,由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九龙坡区拘留所、九龙坡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共建合作执行,旨在通过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被拘留人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家庭。

  “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也有家庭,也有牵挂。我们以给予思想文化教育和心灵情感化为切入点,努力化解矛盾。”九龙坡区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苏小林说,希望通过开展此项目帮助被拘留人员以后能正常融入生活和工作,以更好的姿态接纳自己、迎接新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开展一对一咨询

  心理疏导 效果看得到

  心理咨询师进所开展帮教有没有效果?拘留所副所长向永强很有发言权。

  他记得“舒心姐姐”(苏小林)今年初第一次来所开展“科学认知情绪转化”心理健康讲座时,拿出了一摞卡片,请被拘留人员看着卡片上的图片进行描述。“从描述的内容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当谢某描述完卡片后,“舒心姐姐”皱起了眉头,“她的情绪很不好。”

  一个看似简单的测试,让向永强觉得“专业的事果然要由专业的人做”。原来,谢某是一名吸毒人员,被拘留后也不愿意跟管教民警吐露真心,整个人很消沉,管教民警很担心她会做出过激行为。

  老向想,既然心理专家能一眼看出谢某的问题,那么疏导的任务也一并交给专业人士。和“舒心姐姐”谈完话,走出调解室的谢某像变了一个人,她主动向管教民警说起是由于产后抑郁和家庭矛盾,加上误入歧途沾染了毒品,才导致她一直情绪低落。擅长与女性被拘留人员沟通的拘留所民警邓莹表示可以顺利接手了:“这样的情况我们见过不少,可要不是苏老师找出症结,我们也没办法对症下药。”

  中秋前后入所的陈某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入所是因为他有暴露癖。邓莹学过心理学,试图开导他,希望了解他曾遭遇过什么,但又觉得陈某学历高,在化解心结上恐怕比一般的被拘留人员有更开阔的视野,“你有没有看过心理医生或者做过相关咨询?”果然,陈某回答尝试过,但效果不明显。见陈某并不抗拒心理咨询,邓莹便请来了心理咨询师协会的胡老师。

  通过近一小时的沟通,邓莹看到,陈某平日心事重重的眼神里有了光。

  听胡老师说,陈某此前有家庭,可接连因为难以启齿的原因被拘留,他自觉愧对家人,便主动离了婚。可从那时起,他背起了更重的思想包袱,心理疾病加上自责,他又选择用暴露来释放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陈某后来跟管教民警说,他似乎有了一些信心,会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尽快改掉特殊癖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更让民警们欣喜的是,与陈某同监舍的另一名被拘留人员在看到陈某的变化后,也主动提出需要心理咨询。拘留所所长唐亮说,陈某本来有份体面的工作,听说干得也不错,如果因为心理疾病、一错再错毁了大好前程,实在是可惜,“在所拘留的时间很短暂,能通过我们的力量化解的矛盾总归有限,所以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社会组织为被拘留人员开展公益授课

  构建社会化矛盾化解大格局

  唐亮口中的全社会共同参与,当然不只限于心理咨询项目。

  在这一年来,九龙坡区拘留所践行“枫桥经验”,坚持源头治理,主动融入社会“大调解”体系,积极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创新建立1235矛盾化解工作法,建立一个矛盾化解工作室(“相信”工作室),抓好两大基础(“法律+心理”),发挥区法律援助中心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和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疏导情绪调节和作用,联动区法院执行局、律师事务所、社会组织三大平台开展矛盾化解和社会化帮教,运用谈、教、引、化、帮五种方法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矛盾不出拘留所,服务稳定不缺位”的目标。

  民警介绍,这些社会矛盾的化解无外乎法律与心理两个方面,法律常识淡薄导致不能理解相关法律规定,冲动、压力、感到不公等心理状态则让他们久久无法平复、解不开心结。而这些问题,正是九龙坡区拘留所引入的社会资源可以解决的——法律援助中心每月定期派驻律师到所开展宣讲并参与调解;法院执行局则会参与到司法拘留方面的调解;心理咨询师每月2次到所开展主题疏导活动,并按被拘留人员需求开展一对一咨询;社会组织、社区、被拘留人员家人也积极参与到化解中……今年以来,通过社会化矛盾化解帮教工作,已成功化解了近百起社会矛盾,效果斐然。

  九龙坡区拘留所通过建立共建联动联调模式,充分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联动,社会志愿者和专业社工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矛盾化解和教育工作社会化格局,邀请专业人员加入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发挥其专业优势,让被拘留人员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并提供合法合理的救济途径作为参考,让其出所后能以积极的心态重新投入工作生活、合法维权,将疙瘩真正解开在拘留所内。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九龙坡区拘留所打造共建联动联调 让社会矛盾不出所

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社工助力……

九龙坡区拘留所打造共建联动联调 让社会矛盾不出所

  本网讯 (记者 舒楚寒)“关就关嘛,反正出去了这个事情还没完!”日前,被行政拘留的常某入所时很不服气——对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拘留所的管教民警来说,这样的场景很常见,“人被拘留,实际上社会矛盾并没有被化解。一旦拘留期满,出去后如果矛盾还存在,甚至可能激化出现‘民转刑’。”因此,九龙坡区拘留所在工作中,高度重视被拘留人的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在依法承担惩戒和教育被拘留人职能的同时,不断深化、拓展矛盾化解和教育转化工作,并积极对接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心理咨询+社工专业助力帮教

  上周,“红心聚力,微光成炬”重庆市九龙坡区拘留所社会化帮教暨矛盾化解项目共建合作仪式在九龙坡区拘留所启动。据悉,“红心聚力,微光成炬”拘留所社会化帮教暨矛盾化解项目是由九龙坡区公安分局、九龙坡区民政局主管,由重庆市华岩文教基金会、九龙坡区拘留所、九龙坡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共建合作执行,旨在通过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被拘留人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家庭。

  “他们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也有家庭,也有牵挂。我们以给予思想文化教育和心灵情感化为切入点,努力化解矛盾。”九龙坡区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苏小林说,希望通过开展此项目帮助被拘留人员以后能正常融入生活和工作,以更好的姿态接纳自己、迎接新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开展一对一咨询

  心理疏导 效果看得到

  心理咨询师进所开展帮教有没有效果?拘留所副所长向永强很有发言权。

  他记得“舒心姐姐”(苏小林)今年初第一次来所开展“科学认知情绪转化”心理健康讲座时,拿出了一摞卡片,请被拘留人员看着卡片上的图片进行描述。“从描述的内容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当谢某描述完卡片后,“舒心姐姐”皱起了眉头,“她的情绪很不好。”

  一个看似简单的测试,让向永强觉得“专业的事果然要由专业的人做”。原来,谢某是一名吸毒人员,被拘留后也不愿意跟管教民警吐露真心,整个人很消沉,管教民警很担心她会做出过激行为。

  老向想,既然心理专家能一眼看出谢某的问题,那么疏导的任务也一并交给专业人士。和“舒心姐姐”谈完话,走出调解室的谢某像变了一个人,她主动向管教民警说起是由于产后抑郁和家庭矛盾,加上误入歧途沾染了毒品,才导致她一直情绪低落。擅长与女性被拘留人员沟通的拘留所民警邓莹表示可以顺利接手了:“这样的情况我们见过不少,可要不是苏老师找出症结,我们也没办法对症下药。”

  中秋前后入所的陈某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入所是因为他有暴露癖。邓莹学过心理学,试图开导他,希望了解他曾遭遇过什么,但又觉得陈某学历高,在化解心结上恐怕比一般的被拘留人员有更开阔的视野,“你有没有看过心理医生或者做过相关咨询?”果然,陈某回答尝试过,但效果不明显。见陈某并不抗拒心理咨询,邓莹便请来了心理咨询师协会的胡老师。

  通过近一小时的沟通,邓莹看到,陈某平日心事重重的眼神里有了光。

  听胡老师说,陈某此前有家庭,可接连因为难以启齿的原因被拘留,他自觉愧对家人,便主动离了婚。可从那时起,他背起了更重的思想包袱,心理疾病加上自责,他又选择用暴露来释放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

  陈某后来跟管教民警说,他似乎有了一些信心,会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尽快改掉特殊癖好,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更让民警们欣喜的是,与陈某同监舍的另一名被拘留人员在看到陈某的变化后,也主动提出需要心理咨询。拘留所所长唐亮说,陈某本来有份体面的工作,听说干得也不错,如果因为心理疾病、一错再错毁了大好前程,实在是可惜,“在所拘留的时间很短暂,能通过我们的力量化解的矛盾总归有限,所以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社会组织为被拘留人员开展公益授课

  构建社会化矛盾化解大格局

  唐亮口中的全社会共同参与,当然不只限于心理咨询项目。

  在这一年来,九龙坡区拘留所践行“枫桥经验”,坚持源头治理,主动融入社会“大调解”体系,积极开展共建共治共享,创新建立1235矛盾化解工作法,建立一个矛盾化解工作室(“相信”工作室),抓好两大基础(“法律+心理”),发挥区法律援助中心普法宣传矛盾调解和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心理疏导情绪调节和作用,联动区法院执行局、律师事务所、社会组织三大平台开展矛盾化解和社会化帮教,运用谈、教、引、化、帮五种方法全力化解社会矛盾,努力实现“矛盾不出拘留所,服务稳定不缺位”的目标。

  民警介绍,这些社会矛盾的化解无外乎法律与心理两个方面,法律常识淡薄导致不能理解相关法律规定,冲动、压力、感到不公等心理状态则让他们久久无法平复、解不开心结。而这些问题,正是九龙坡区拘留所引入的社会资源可以解决的——法律援助中心每月定期派驻律师到所开展宣讲并参与调解;法院执行局则会参与到司法拘留方面的调解;心理咨询师每月2次到所开展主题疏导活动,并按被拘留人员需求开展一对一咨询;社会组织、社区、被拘留人员家人也积极参与到化解中……今年以来,通过社会化矛盾化解帮教工作,已成功化解了近百起社会矛盾,效果斐然。

  九龙坡区拘留所通过建立共建联动联调模式,充分引进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政府部门主导、相关单位和社会组织联动,社会志愿者和专业社工等社会力量参与”的矛盾化解和教育工作社会化格局,邀请专业人员加入拘留所矛盾化解工作发挥其专业优势,让被拘留人员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并提供合法合理的救济途径作为参考,让其出所后能以积极的心态重新投入工作生活、合法维权,将疙瘩真正解开在拘留所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