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法治真谛他决不止步

时间: 2021-11-0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81

  在重庆市江北区一栋大厦的楼梯口,几位中老年人手里握着宣传单,正兴奋地讨论着什么。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幕,却被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王东海一眼看出端倪:传单内容涉嫌非法集资。

  会不会有人被骗?有什么办法制止?王东海始终觉得,办案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如何通过办案挖掘出更多内容,把一个案子探究得更深、更远一些,是他在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凭着一股韧劲,他最终促成江北区检察院和江北区金融办、江北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单位联合出台《重庆市江北区预防金融犯罪工作办法》,将不少金融犯罪案件扼杀在摇篮里。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曾强调:“检察官不能只做司法办案的‘工匠’,更要努力去做推进、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的‘大师’。”从检11年来,王东海深深扎根检察工作实际,以理论研究反哺司法实践,在探寻法治真谛的路上不止步。

  “主动思考,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从2018年办理金融犯罪类案件开始,王东海积累的办案经验越来越多。“有些案件的犯罪手段虽然诡秘,但也有规律可循,平时多留心去观察,去探寻案件的盲点,主动思考,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他这样说到。

  在办理一起非法集资案件时,王东海发现自己总能撞到几个“熟面孔”。他们有的是业务员,有的是集资参与人,还有的是提供非法集资平台的人员,这些人往往声称不知道自己参与了非法集资活动。在王东海看来,这个理由勉强属于合理辩解,可以不纳入刑事打击和追赃范围,可第二次、第三次遇到他们,就不同了。

  “能不能制定一些规则去解决主观明知的问题?”王东海心想。于是,他开始搜集过往所办的非法集资类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发现可以尝试通过大数据建立涉非法集资人员库,把涉及从非法集资中获取财物的所有人员登记造册,对该类人员进行警示教育。

  而对于一些“耍小聪明”的人,比如在非法集资组织中不担任职务,但又在多个组织中先后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且业绩较好的业务员,可以将其视为骨干人员予以刑事打击,并追缴其违法所得。后来,王东海将这些想法写入《多层次多角度强化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一文中,希望自己的这些研究可以提升办案质效。

  复盘案件,发现规律,并积极升华为理论,这已经成为王东海的办案习惯。他说:“要将法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办案中,同时也要以案件为素材深化法学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因此,在办案之余,王东海会定期复盘一些案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询资料,一旦有了新的思路他会记录下来写成文章。

  从事检察工作11年,王东海办理、审核了1300多起案件,公开发表了70多篇调研文章,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全国首批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重庆市江北区第四届劳动模范”等30余项殊荣,是名副其实的检察理论研究型人才。

  除了自我鞭挞,王东海也会督促部门同事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学习。例如,针对办理案件时遇到的难点,王东海会形成专题,召集大家一起讨论,有时还会把典型案例汇编成书,供大家学习借鉴。在王东海的带领下,江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办理了全市首例“对敲”型非法买卖外汇案、“美容贷”消费诈骗案等金融领域的大案要案,积极探索建立犯罪预防联系点,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等。

  “要把案件办好、办扎实”

  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发现线索、在办案中不断挖掘升华,王东海有一颗深入案件的“野心”。即使在办案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也始终想着:“要把案件办好、办扎实。”

  2020年2月3日,正在向该院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王东海被一通急电打断,电话那头是江北区公安分局法制支队负责人:“东海主任,我们这边有一个重要的案件,需要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挂断电话后,王东海立即向分管副检察长黄玮汇报了这一情况。再三讨论后,他们前往专案组,与公安民警面对面沟通。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王东海决定带领同事直接入驻办案基地。面对近40个文件盒,他们开始了不分昼夜分析案情和审查证据的日子。

  为了进一步补强证据,王东海和其他办案人员需要讯问犯罪嫌疑人。但根据相关规定,疫情防控期间能够使用远程视频提讯的就尽量不接触犯罪嫌疑人。一时间,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个人建议,咱们还是尽量克服困难,到看守所现场提讯。”在确定介入方式的讨论会上,王东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案情简单、证据充分的认罪认罚案件,远程提讯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由于这起案件涉案人员多达2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同时该案涉及多个罪名,法律关系错综复杂,远程提讯恐怕无法满足需要。而针对书面审查以及驻所检察官代为讯问的两个方案而言,由于无法亲历核实关键性问题,办案质量和效果恐怕难以保证。”

  在王东海的提议下,2月17日上午,他和另3名干警身着防护服,面戴口罩、护目镜,经过体温检测、物品消毒等层层关卡之后,终于走进了看守所。

  这次提讯不同以往,难度直线升级。一般来说,讯问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和聆听被讯问人的表情、语气和语调,分析被讯问人的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如实供述等。但由于这次对方“全副武装”,被遮挡得只剩下一双眼睛,他们很难捕捉到被讯问人的面部表情,只能靠耳朵来捕捉对方的语言漏洞。

  “我没有故意串通招投标,我当时只是为了帮朋友的忙。”

  “都是行业约定俗成的,不犯法啊。”

  ……

  面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王东海和专案组同事还是抓住了对方露出的“马脚”,他们开始迅速调整讯问策略,进行一连串的反击。

  “从事招投标那么多年,你不知道正常招投标程序?”

  “介绍两家公司就拿到这么高的介绍费,这笔介绍费是谁给的,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给的?”

  ……

  面对王东海环环相扣的连续发问,犯罪嫌疑人哑口无言,陷入了沉默。

  “沉默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认罪认罚可以从宽。”王东海见形势有所缓和,开始向犯罪嫌疑人进行释法说理。最终,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了其犯罪事实。

  经过一天的紧张讯问,王东海和专案组同事完成了取证工作。

  夜幕降临,脱下防护服时,所有人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捂湿。

  几天过后,江北区检察院以涉嫌串通招投标罪对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要惩恶扬善,也要宽严相济”

  王东海生长于“多义士”的燕赵之地,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检察官,惩恶扬善无疑是自身的职责,但宽严相济也不能少。

  在让犯罪嫌疑人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面对聋哑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犯罪,王东海内心深情且克制的另一面也被激发出来。

  回想起曾经承办的一起案件,王东海还有点“怄气”。

  案件的主角,是当时刚满18周岁的小洋。他去银行ATM机上取钱时,发现前一个人的银行卡还在插卡口,取款界面也没有完全退出。于是小洋摁下取款键,取出5000元。小洋十分欣喜,拿着钱和卡立刻逃离现场。后来,警方接到受害人报警,通过监控找到了小洋,将其抓获归案。

  起初,小洋的认罪态度是好的,把银行卡和自己侵吞的钱都还给了受害人。考虑到小洋认罪态度较好,年纪尚小,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东海决定为小洋争取以“微罪不起诉”处理。

  几天后,正在开会的王东海突然收到另一位承办人的信息,说小洋临时翻供了,不仅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不以为然,还把过错全部推到受害人身上。

  看到消息的王东海顿时傻了眼,会议一结束,他就跑去找小洋,对着他一通教育:“你年纪还小,我们想给你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才打算不起诉你的。你竟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院里,王东海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可面对小洋时,他像换了一个人,眉头一皱,言语犀利,把小洋给怔住了。几秒后,小洋慢慢吐出了几个字——“我错了!”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探寻法治真谛他决不止步

  在重庆市江北区一栋大厦的楼梯口,几位中老年人手里握着宣传单,正兴奋地讨论着什么。看似平淡无奇的一幕,却被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王东海一眼看出端倪:传单内容涉嫌非法集资。

  会不会有人被骗?有什么办法制止?王东海始终觉得,办案只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如何通过办案挖掘出更多内容,把一个案子探究得更深、更远一些,是他在工作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凭着一股韧劲,他最终促成江北区检察院和江北区金融办、江北区市场监管局等相关单位联合出台《重庆市江北区预防金融犯罪工作办法》,将不少金融犯罪案件扼杀在摇篮里。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曾强调:“检察官不能只做司法办案的‘工匠’,更要努力去做推进、实施社会主义法治的‘大师’。”从检11年来,王东海深深扎根检察工作实际,以理论研究反哺司法实践,在探寻法治真谛的路上不止步。

  “主动思考,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从2018年办理金融犯罪类案件开始,王东海积累的办案经验越来越多。“有些案件的犯罪手段虽然诡秘,但也有规律可循,平时多留心去观察,去探寻案件的盲点,主动思考,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发现。”他这样说到。

  在办理一起非法集资案件时,王东海发现自己总能撞到几个“熟面孔”。他们有的是业务员,有的是集资参与人,还有的是提供非法集资平台的人员,这些人往往声称不知道自己参与了非法集资活动。在王东海看来,这个理由勉强属于合理辩解,可以不纳入刑事打击和追赃范围,可第二次、第三次遇到他们,就不同了。

  “能不能制定一些规则去解决主观明知的问题?”王东海心想。于是,他开始搜集过往所办的非法集资类案件,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发现可以尝试通过大数据建立涉非法集资人员库,把涉及从非法集资中获取财物的所有人员登记造册,对该类人员进行警示教育。

  而对于一些“耍小聪明”的人,比如在非法集资组织中不担任职务,但又在多个组织中先后从事非法集资活动,且业绩较好的业务员,可以将其视为骨干人员予以刑事打击,并追缴其违法所得。后来,王东海将这些想法写入《多层次多角度强化非法集资案件追赃挽损》一文中,希望自己的这些研究可以提升办案质效。

  复盘案件,发现规律,并积极升华为理论,这已经成为王东海的办案习惯。他说:“要将法学理论应用到实际办案中,同时也要以案件为素材深化法学理论,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因此,在办案之余,王东海会定期复盘一些案件,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询资料,一旦有了新的思路他会记录下来写成文章。

  从事检察工作11年,王东海办理、审核了1300多起案件,公开发表了70多篇调研文章,先后获得“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能手”“全国首批经济犯罪检察人才”“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重庆市江北区第四届劳动模范”等30余项殊荣,是名副其实的检察理论研究型人才。

  除了自我鞭挞,王东海也会督促部门同事利用碎片化时间加强学习。例如,针对办理案件时遇到的难点,王东海会形成专题,召集大家一起讨论,有时还会把典型案例汇编成书,供大家学习借鉴。在王东海的带领下,江北区检察院检察五部办理了全市首例“对敲”型非法买卖外汇案、“美容贷”消费诈骗案等金融领域的大案要案,积极探索建立犯罪预防联系点,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等。

  “要把案件办好、办扎实”

  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发现线索、在办案中不断挖掘升华,王东海有一颗深入案件的“野心”。即使在办案中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也始终想着:“要把案件办好、办扎实。”

  2020年2月3日,正在向该院新冠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的王东海被一通急电打断,电话那头是江北区公安分局法制支队负责人:“东海主任,我们这边有一个重要的案件,需要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挂断电话后,王东海立即向分管副检察长黄玮汇报了这一情况。再三讨论后,他们前往专案组,与公安民警面对面沟通。在了解具体情况后,王东海决定带领同事直接入驻办案基地。面对近40个文件盒,他们开始了不分昼夜分析案情和审查证据的日子。

  为了进一步补强证据,王东海和其他办案人员需要讯问犯罪嫌疑人。但根据相关规定,疫情防控期间能够使用远程视频提讯的就尽量不接触犯罪嫌疑人。一时间,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个人建议,咱们还是尽量克服困难,到看守所现场提讯。”在确定介入方式的讨论会上,王东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案情简单、证据充分的认罪认罚案件,远程提讯确实可以提高效率,但由于这起案件涉案人员多达20余人,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同时该案涉及多个罪名,法律关系错综复杂,远程提讯恐怕无法满足需要。而针对书面审查以及驻所检察官代为讯问的两个方案而言,由于无法亲历核实关键性问题,办案质量和效果恐怕难以保证。”

  在王东海的提议下,2月17日上午,他和另3名干警身着防护服,面戴口罩、护目镜,经过体温检测、物品消毒等层层关卡之后,终于走进了看守所。

  这次提讯不同以往,难度直线升级。一般来说,讯问人员在讯问过程中会通过观察和聆听被讯问人的表情、语气和语调,分析被讯问人的心理状态,以及是否如实供述等。但由于这次对方“全副武装”,被遮挡得只剩下一双眼睛,他们很难捕捉到被讯问人的面部表情,只能靠耳朵来捕捉对方的语言漏洞。

  “我没有故意串通招投标,我当时只是为了帮朋友的忙。”

  “都是行业约定俗成的,不犯法啊。”

  ……

  面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王东海和专案组同事还是抓住了对方露出的“马脚”,他们开始迅速调整讯问策略,进行一连串的反击。

  “从事招投标那么多年,你不知道正常招投标程序?”

  “介绍两家公司就拿到这么高的介绍费,这笔介绍费是谁给的,又是通过什么方式给的?”

  ……

  面对王东海环环相扣的连续发问,犯罪嫌疑人哑口无言,陷入了沉默。

  “沉默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认罪认罚可以从宽。”王东海见形势有所缓和,开始向犯罪嫌疑人进行释法说理。最终,犯罪嫌疑人如实交代了其犯罪事实。

  经过一天的紧张讯问,王东海和专案组同事完成了取证工作。

  夜幕降临,脱下防护服时,所有人的衣服都已被汗水捂湿。

  几天过后,江北区检察院以涉嫌串通招投标罪对该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要惩恶扬善,也要宽严相济”

  王东海生长于“多义士”的燕赵之地,他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检察官,惩恶扬善无疑是自身的职责,但宽严相济也不能少。

  在让犯罪嫌疑人感受到法律威严的同时,面对聋哑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犯罪,王东海内心深情且克制的另一面也被激发出来。

  回想起曾经承办的一起案件,王东海还有点“怄气”。

  案件的主角,是当时刚满18周岁的小洋。他去银行ATM机上取钱时,发现前一个人的银行卡还在插卡口,取款界面也没有完全退出。于是小洋摁下取款键,取出5000元。小洋十分欣喜,拿着钱和卡立刻逃离现场。后来,警方接到受害人报警,通过监控找到了小洋,将其抓获归案。

  起初,小洋的认罪态度是好的,把银行卡和自己侵吞的钱都还给了受害人。考虑到小洋认罪态度较好,年纪尚小,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东海决定为小洋争取以“微罪不起诉”处理。

  几天后,正在开会的王东海突然收到另一位承办人的信息,说小洋临时翻供了,不仅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不以为然,还把过错全部推到受害人身上。

  看到消息的王东海顿时傻了眼,会议一结束,他就跑去找小洋,对着他一通教育:“你年纪还小,我们想给你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才打算不起诉你的。你竟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在院里,王东海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可面对小洋时,他像换了一个人,眉头一皱,言语犀利,把小洋给怔住了。几秒后,小洋慢慢吐出了几个字——“我错了!”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