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矫正筑牢“技防+人防”安全网

时间: 2022-04-0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27

  李智勤(右)走访楼栋长

  “月均150人左右,我们司法所应该是拥有全市最大的社区矫正人员量。”3月28日,江北区司法局观音桥司法所所长李智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对辖区在册矫正人员精细化管理,她和所里其他3名同事(工作人员王俊,社区矫正工作者李中伟和欧黎黎)对矫正人员进行分组管理,真正做到不脱管,不漏管。而这还只是他们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为克服辖区体量大、任务重、人口多等复杂工作情况,江北区司法局观音桥司法所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为辖区群众的平安幸福生活不断“加码”。去年10月底,观音桥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坚持法理情工作理念

  拧紧管控“安全阀”

  3月28日下午,记者在观音桥司法所看到,李智勤等4人的工位上都贴满了工作提醒事项和各种通讯录。“曾某忘记在手机app上签到还关机的情况是少数,我们每天下午会对辖区在册的矫正对象打卡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看到还没打卡的我们会电话联系提醒,联系不上的还要上门走访。”李智勤介绍道。

  以前,为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他们是需要到司法所签到,每周前往司法所接受学习教育,但部分矫正对象由于身体原因,线下打卡成为了他们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观音桥司法所按照上级要求,创新教育矫正方式方法,

  通过在手机APP客户端签到、面部指纹等方式,优化社区矫正人员的签到程序,使社区矫正管理从“人防”向“技防”转变,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同时,观音桥司法所按照“帮教社会化、管理信息化、职责规范化”的要求,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中实行“一人一档”管理,拧紧管控“安全阀”。

  “在走访排查安置帮教对象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走访对象实际生活情况,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李智勤说道。

  60岁左右的安置帮教对象李某,服刑多年,跟亲戚早已断了联系,无亲戚、无住房、无经济来源,生活存在很大困难。观音桥司法所走访中了解到基本情况后,立即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积极帮其申请低保,还为李某找到临时住宿。同时,当得知李某还有一个姐姐后,大家一边帮忙找到姐姐,最终说服姐姐将李某接回了家,一边为李某找工作。

  如今,李某住在姐姐家中,从事楼栋清洁工作,每月有了一定收入,还顺利补缴了养老保险。

  “对待他们要坚持‘法、理、情’的工作理念,及时掌握重点人员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动态,让他们不仅知道‘法’的威严、懂得‘理’的重要,更要让他们体会‘情’的温暖。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是司法工作者最大的心愿。”李智勤说。

  组建“三联动”排查调处

  矛盾化解在基层

  良好的基层治理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观音桥司法所以“老马工作室”为载体,积极与派出所、综治、信访等部门展开三联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去年,20多岁的小伙子张某因为感情受挫,在出租房内拔掉煤气管欲轻生,朋友在赶来时由于救友心切未及时闻到煤气而强行开锁,进门后开灯导致爆炸,朋友受伤住院,房东财产损失严重,张某由于裹着被子睡觉安然无恙。经协商,朋友待治疗结束后再商谈赔偿,但在与房东财产损失赔偿上,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接到调解申请后,观音桥街道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员、当地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等经过多次对双方作思想工作,一方面对张某进行情感疏导,一方面劝解房东降低心理预期值,多站在张某的角度,给他一个重拾对生活信心的机会。最后,双方终于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意见。但就在即将签订协议时,张某又提出,由于还要承担友人的治疗费用,自己积蓄一时无法还给房东,希望分期支付。但房东对张某临时改意表示不再信任,想一次支付早点了结。

  最终,调解工作人员果断采用了“司法确认”的方式,告知两人只要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签定协议,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可由国家司法机构为双方做担保,若一方违约,法院将会对其强制执行,终于成功消除双方顾虑。

  就这样,双方在调解工作人员见证下,最终消除矛盾,张某当面通过手机将第一笔赔偿支付给房东,房东收下赔偿后在承诺书上签字,此事圆满解决。

  “我们依靠街道、依托社区,在辖区设立20多个‘小马工作站’,充分发挥‘老马带小马’的优势。”李智勤介绍,观音桥街道建立“四小”工作法,深入居民群众做小宣传、小服务、小调解、小感化,自2018年至今,观音桥司法所指导参加辖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2000余件,成功1990余件,成功率99.8%。

  当好法治“领航员”

  3个巧招提升居民法律意识

  人民群众知法懂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矛盾纠纷的关键方法。

  如何当好法治“领航员”?观音桥司法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总结出了3个巧招:创新“一周一法”学习,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创新“一月一法”宣传,增强依法行事能力,积极探索“党建+法治”模式,结合“支部统一党日”活动、开展“每月实用法进万家”活动,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创新“一季一讲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

  “居民们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就会积极寻求正确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江北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观音桥司法所已成功指导街道辖区创建了春晖社区、富力海洋社区等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洋河花园社区、电测社区等10余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社区法治氛围日渐浓郁。

  记者 杨雪 实习生 王亭羽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智慧矫正筑牢“技防+人防”安全网

  李智勤(右)走访楼栋长

  “月均150人左右,我们司法所应该是拥有全市最大的社区矫正人员量。”3月28日,江北区司法局观音桥司法所所长李智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对辖区在册矫正人员精细化管理,她和所里其他3名同事(工作人员王俊,社区矫正工作者李中伟和欧黎黎)对矫正人员进行分组管理,真正做到不脱管,不漏管。而这还只是他们工作中的一小部分。

  为克服辖区体量大、任务重、人口多等复杂工作情况,江北区司法局观音桥司法所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为辖区群众的平安幸福生活不断“加码”。去年10月底,观音桥司法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

  坚持法理情工作理念

  拧紧管控“安全阀”

  3月28日下午,记者在观音桥司法所看到,李智勤等4人的工位上都贴满了工作提醒事项和各种通讯录。“曾某忘记在手机app上签到还关机的情况是少数,我们每天下午会对辖区在册的矫正对象打卡情况进行逐一检查,看到还没打卡的我们会电话联系提醒,联系不上的还要上门走访。”李智勤介绍道。

  以前,为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他们是需要到司法所签到,每周前往司法所接受学习教育,但部分矫正对象由于身体原因,线下打卡成为了他们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观音桥司法所按照上级要求,创新教育矫正方式方法,

  通过在手机APP客户端签到、面部指纹等方式,优化社区矫正人员的签到程序,使社区矫正管理从“人防”向“技防”转变,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同时,观音桥司法所按照“帮教社会化、管理信息化、职责规范化”的要求,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中实行“一人一档”管理,拧紧管控“安全阀”。

  “在走访排查安置帮教对象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走访对象实际生活情况,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这样能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李智勤说道。

  60岁左右的安置帮教对象李某,服刑多年,跟亲戚早已断了联系,无亲戚、无住房、无经济来源,生活存在很大困难。观音桥司法所走访中了解到基本情况后,立即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积极帮其申请低保,还为李某找到临时住宿。同时,当得知李某还有一个姐姐后,大家一边帮忙找到姐姐,最终说服姐姐将李某接回了家,一边为李某找工作。

  如今,李某住在姐姐家中,从事楼栋清洁工作,每月有了一定收入,还顺利补缴了养老保险。

  “对待他们要坚持‘法、理、情’的工作理念,及时掌握重点人员的生产生活和思想动态,让他们不仅知道‘法’的威严、懂得‘理’的重要,更要让他们体会‘情’的温暖。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是司法工作者最大的心愿。”李智勤说。

  组建“三联动”排查调处

  矛盾化解在基层

  良好的基层治理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观音桥司法所以“老马工作室”为载体,积极与派出所、综治、信访等部门展开三联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问题解决在当地,化解在基层。

  去年,20多岁的小伙子张某因为感情受挫,在出租房内拔掉煤气管欲轻生,朋友在赶来时由于救友心切未及时闻到煤气而强行开锁,进门后开灯导致爆炸,朋友受伤住院,房东财产损失严重,张某由于裹着被子睡觉安然无恙。经协商,朋友待治疗结束后再商谈赔偿,但在与房东财产损失赔偿上,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接到调解申请后,观音桥街道驻派出所人民调解员、当地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工作人员等经过多次对双方作思想工作,一方面对张某进行情感疏导,一方面劝解房东降低心理预期值,多站在张某的角度,给他一个重拾对生活信心的机会。最后,双方终于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意见。但就在即将签订协议时,张某又提出,由于还要承担友人的治疗费用,自己积蓄一时无法还给房东,希望分期支付。但房东对张某临时改意表示不再信任,想一次支付早点了结。

  最终,调解工作人员果断采用了“司法确认”的方式,告知两人只要在双方同意的情况下签定协议,并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可由国家司法机构为双方做担保,若一方违约,法院将会对其强制执行,终于成功消除双方顾虑。

  就这样,双方在调解工作人员见证下,最终消除矛盾,张某当面通过手机将第一笔赔偿支付给房东,房东收下赔偿后在承诺书上签字,此事圆满解决。

  “我们依靠街道、依托社区,在辖区设立20多个‘小马工作站’,充分发挥‘老马带小马’的优势。”李智勤介绍,观音桥街道建立“四小”工作法,深入居民群众做小宣传、小服务、小调解、小感化,自2018年至今,观音桥司法所指导参加辖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2000余件,成功1990余件,成功率99.8%。

  当好法治“领航员”

  3个巧招提升居民法律意识

  人民群众知法懂法,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矛盾纠纷的关键方法。

  如何当好法治“领航员”?观音桥司法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总结出了3个巧招:创新“一周一法”学习,强化依法行政,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能力;创新“一月一法”宣传,增强依法行事能力,积极探索“党建+法治”模式,结合“支部统一党日”活动、开展“每月实用法进万家”活动,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创新“一季一讲法”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活动。

  “居民们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就会积极寻求正确的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江北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观音桥司法所已成功指导街道辖区创建了春晖社区、富力海洋社区等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洋河花园社区、电测社区等10余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社区法治氛围日渐浓郁。

  记者 杨雪 实习生 王亭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