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迎盛会 厚植民心写答卷

时间: 2022-10-1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40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此前,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江津区司法行政系统以实际行动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社区矫正科负责人线上线下安排探访服务工作,分管人民调解的领导在基层部署社会治理工作,全体党员干部更是主动奔赴抗疫一线为全员核酸检测贡献力量……

江津区司法局党员干部到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资料图)

  9月29日,一场“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群众法治文艺活动在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乡村大舞台举行。江津区司法局“法治文艺小分队”将自编自导自演的系列法治文化节目一一呈现,赢得在场群众阵阵掌声。“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群众法治文艺活动是江津区司法局今年打造的一个法治文化品牌,旨在创新普法形式,让“法”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喜迎二十大微宣讲比赛(资料图)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津区司法局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近年来,江津区司法局坚持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全面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推动各行政执法单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厘清执法范围,明确“干什么”。全面梳理镇街法定执法事项,编制镇街法定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并进行动态调整。清理规范委托执法事项,督促完善委托手续。按照“接得住、用得好”的原则,有序组织区级部门向镇街下放行政执法权48项。指导镇街编制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执法范围清晰明了。

  健全运行机制,指导“怎么干”。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的通知》(江津府发〔2020〕13号)等制度文件,建立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之间无缝衔接的监管机制、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之间内部联动机制、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与区级部门和垂管派驻机构之间的外部联动机制,确保镇街综合执法运行高效顺畅。

  加强业务指导,助力“干得好”。编制《行政处罚顺口溜》《行政处罚工作手册》《行政执法相关规定》,帮助执法人员掌握行政执法相关内容。协调区级委托执法部门,集中开展培训、统一执法文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确保执法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定期开展案卷评查,及时指出执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意见。

  打造5张普法名片

  让法治宣传接地气

  2021年以来,江津区司法局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普法重点,着力打造津“微”普法、津“云”讲法、津“案”说法、津“艺”学法、津“文”送法5张普法新名片,让普法更加接地气、润人心。

“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群众法治文艺活动

  津“微”普法。开设微信公众号“江津微普法”精品栏目,每日推送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创新推动法治融屏升级取代普通静态宣传栏,建成法治融屏250块(个),实现法治宣传内容及时便捷推送。

  津“云”讲法。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法”新模式,构建数字普法平台、常态化开设江津普法云课堂、研发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建成民法典馆线上VR体验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津“案”说法。充分发挥“法治大宣讲”普法讲师团、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等的专业优势,运用召开法治院坝会和专题法治讲座等形式,通过江津人、江津事为群众释法说理,实施精准普法,培养“法律明白人”,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切实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津“艺”学法。从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挑选出14名文艺骨干组建“法治文艺小分队”,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编排成快板、小品、情景剧、诗朗诵、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进村社、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开展巡回演出。法治网、中国普法网等媒体均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津“文”送法。打造具有江津特色、彰显法治内涵的“江津普法”文创标识和“法宝津津”普法卡通形象,投放普法文创产品50万余件。拍摄法治微电影10余个,利用法治宣传车实现镇街全覆盖,切实让法治宣传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创新法律服务举措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服务平台,全面升级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0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01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形成中心、站、室三级实体平台应用模式,中心、站实现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类别服务集中进驻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窗口;打造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将公共法律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密结合,构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乡村振兴相关问题机制,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实现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方式和内容得到全面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将法律服务尽量前移,做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的根本性转型;制定《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试行)》,实现了重庆公证行业涉入刑事领域“零”的突破,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稳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延伸服务内容,推动基层政府购买公证法律服务,将服务端口前移,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把公证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构建常态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园区法律服务室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园区,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联合区工商联指导推动12家律师事务所、20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分别与18家行业(园区)商会、27家镇街商会建立“点对点”联系机制,开展“民企讲坛”法治讲座及普法宣传活动235场次,提供涉企法律咨询3599人次,为民营企业、行业商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法律服务进园区,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

  办好便民惠企实事

  满足群众法治需求

  关爱特殊群体,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司法行政机关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自主运作、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指导大同社会服务中心开展线上线下探访服务436人次、家庭关系改善230人次、小组服务24场、大型社区活动12场、未成年人团体心理辅导6场、职业生涯培训活动2场,让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禁毒警示教育

  打造法律援助特色机制,推动减证便民,全面贯彻落实经济状况告知承诺制,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手续;提速服务流程,为特殊、困难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审查、当日指派;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志愿律师、法律援助人员主动上门为企业排查梳理合同签订和劳务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增强尊法守法意识。

  实施行政复议容缺受理机制,免费提供代书行政复议申请、打印复印等便民利民服务,推动行政复议从“不收费”向“不花钱”转变。一年来,共为群众免费代书复议申请36份,越来越多的群众把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首选方式。

  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江津区司法局以“人民调解为人民”为宗旨,将人民调解和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司法行政业务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发展完善“1+N+3”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江津区司法局牵头探索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整合金牌调解员、律师、“五老”人员、行业性优秀人才等资源,成立了江津区调解专家库;打造首个川渝地区联合调解室——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江津区塘河镇人民调解工作形成无缝衔接、齐抓共管、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鼎山街道成立联合调解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力量专门化解辖区各类矛盾纠纷;石门镇在村(居)探索实施“首席调解员”制度,实行“专人专职”的方式,预防调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山镇“小马工作室”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1148”(实现1个目标、创建1个团队、搭建4个载体、建立8项制度)工作法,多元共治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夏坝镇施行“只跑一处”一站式主动服务群众,建立“夏坝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力推动建立快速化解纠纷机制。

法律援助中心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近年来,江津区司法局始终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司法的温度传递给群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 周喜冬 通讯员 王璐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守正创新迎盛会 厚植民心写答卷

  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此前,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江津区司法行政系统以实际行动书写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社区矫正科负责人线上线下安排探访服务工作,分管人民调解的领导在基层部署社会治理工作,全体党员干部更是主动奔赴抗疫一线为全员核酸检测贡献力量……

江津区司法局党员干部到核酸检测点志愿服务(资料图)

  9月29日,一场“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群众法治文艺活动在江津区先锋镇保坪村乡村大舞台举行。江津区司法局“法治文艺小分队”将自编自导自演的系列法治文化节目一一呈现,赢得在场群众阵阵掌声。“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群众法治文艺活动是江津区司法局今年打造的一个法治文化品牌,旨在创新普法形式,让“法”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喜迎二十大微宣讲比赛(资料图)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津区司法局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践行执法为民理念

  近年来,江津区司法局坚持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积极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全面规范行政机关执法行为,推动各行政执法单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厘清执法范围,明确“干什么”。全面梳理镇街法定执法事项,编制镇街法定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并进行动态调整。清理规范委托执法事项,督促完善委托手续。按照“接得住、用得好”的原则,有序组织区级部门向镇街下放行政执法权48项。指导镇街编制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执法范围清晰明了。

  健全运行机制,指导“怎么干”。牵头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镇街综合行政执法的通知》(江津府发〔2020〕13号)等制度文件,建立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之间无缝衔接的监管机制、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之间内部联动机制、镇街综合办事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与区级部门和垂管派驻机构之间的外部联动机制,确保镇街综合执法运行高效顺畅。

  加强业务指导,助力“干得好”。编制《行政处罚顺口溜》《行政处罚工作手册》《行政执法相关规定》,帮助执法人员掌握行政执法相关内容。协调区级委托执法部门,集中开展培训、统一执法文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确保执法人员每人每年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定期开展案卷评查,及时指出执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意见。

  打造5张普法名片

  让法治宣传接地气

  2021年以来,江津区司法局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把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普法重点,着力打造津“微”普法、津“云”讲法、津“案”说法、津“艺”学法、津“文”送法5张普法新名片,让普法更加接地气、润人心。

“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群众法治文艺活动

  津“微”普法。开设微信公众号“江津微普法”精品栏目,每日推送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创新推动法治融屏升级取代普通静态宣传栏,建成法治融屏250块(个),实现法治宣传内容及时便捷推送。

  津“云”讲法。积极探索“互联网+普法”新模式,构建数字普法平台、常态化开设江津普法云课堂、研发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建成民法典馆线上VR体验馆,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津“案”说法。充分发挥“法治大宣讲”普法讲师团、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和律师等的专业优势,运用召开法治院坝会和专题法治讲座等形式,通过江津人、江津事为群众释法说理,实施精准普法,培养“法律明白人”,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切实打通法治宣传“最后一公里”。

  津“艺”学法。从全区司法行政系统挑选出14名文艺骨干组建“法治文艺小分队”,将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知识编排成快板、小品、情景剧、诗朗诵、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进村社、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开展巡回演出。法治网、中国普法网等媒体均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

  津“文”送法。打造具有江津特色、彰显法治内涵的“江津普法”文创标识和“法宝津津”普法卡通形象,投放普法文创产品50万余件。拍摄法治微电影10余个,利用法治宣传车实现镇街全覆盖,切实让法治宣传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创新法律服务举措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服务平台,全面升级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0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01个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形成中心、站、室三级实体平台应用模式,中心、站实现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类别服务集中进驻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窗口;打造乡村振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将公共法律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紧密结合,构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乡村振兴相关问题机制,促进乡村有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服务举措,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实现全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方式和内容得到全面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将法律服务尽量前移,做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防”的根本性转型;制定《刑事案件赔偿保证金提存制度(试行)》,实现了重庆公证行业涉入刑事领域“零”的突破,对于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稳步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着重要意义。

  延伸服务内容,推动基层政府购买公证法律服务,将服务端口前移,实行上门服务、预约服务,把公证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构建常态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园区法律服务室职能作用,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园区,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联合区工商联指导推动12家律师事务所、20家基层法律服务所分别与18家行业(园区)商会、27家镇街商会建立“点对点”联系机制,开展“民企讲坛”法治讲座及普法宣传活动235场次,提供涉企法律咨询3599人次,为民营企业、行业商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法律服务进园区,法治体检进企业”活动

  办好便民惠企实事

  满足群众法治需求

  关爱特殊群体,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司法行政机关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自主运作、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指导大同社会服务中心开展线上线下探访服务436人次、家庭关系改善230人次、小组服务24场、大型社区活动12场、未成年人团体心理辅导6场、职业生涯培训活动2场,让老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的关爱。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禁毒警示教育

  打造法律援助特色机制,推动减证便民,全面贯彻落实经济状况告知承诺制,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手续;提速服务流程,为特殊、困难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实现当日受理、当日审查、当日指派;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志愿律师、法律援助人员主动上门为企业排查梳理合同签订和劳务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增强尊法守法意识。

  实施行政复议容缺受理机制,免费提供代书行政复议申请、打印复印等便民利民服务,推动行政复议从“不收费”向“不花钱”转变。一年来,共为群众免费代书复议申请36份,越来越多的群众把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首选方式。

  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江津区司法局以“人民调解为人民”为宗旨,将人民调解和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司法行政业务狠抓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发展完善“1+N+3”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站式”解决矛盾纠纷。江津区司法局牵头探索矛盾纠纷调解方法,整合金牌调解员、律师、“五老”人员、行业性优秀人才等资源,成立了江津区调解专家库;打造首个川渝地区联合调解室——泸州市合江县白鹿镇、江津区塘河镇人民调解工作形成无缝衔接、齐抓共管、协同发展的工作格局;鼎山街道成立联合调解中心,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调解等力量专门化解辖区各类矛盾纠纷;石门镇在村(居)探索实施“首席调解员”制度,实行“专人专职”的方式,预防调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中山镇“小马工作室”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建立“1148”(实现1个目标、创建1个团队、搭建4个载体、建立8项制度)工作法,多元共治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夏坝镇施行“只跑一处”一站式主动服务群众,建立“夏坝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全力推动建立快速化解纠纷机制。

法律援助中心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近年来,江津区司法局始终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司法的温度传递给群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记者 周喜冬 通讯员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