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雨靴

时间: 2023-03-1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21

  ◎ 罗 坤

  所谓美好,不过是在刚好的时候,遇到一场细雨,遇见一个懂得的人。

  其实,我们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铭记美,遇到美。只有经历过深深的苦难,才会放下过多的身外负累,才会铭记世间的平凡美丽。

  在我老家,有一双破破烂烂的雨靴,补满各式各样颜色的补丁,几乎看不出原本的黑色了,鞋底也快断帮了。它贮存在祖屋墙角已经很久很久了,久远的鞋里都长出了杂草。你或许会猜测:它来自哪里?它有什么故事呢?

  小时候家里穷,土墙茅草房。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如果是晚上下雨,睡得暖暖和和的,突然被父母接雨的声音吵醒。家里的桶啊盆啊全部用上,这里放一个,那儿放一个。

  读小学时,学校在村子祠堂里。去上学读书,不管刮风下雨、打霜落雪都是把布鞋脱下来拿起,赤脚跑到学校,再穿上母亲做的布鞋,所以不用穿雨靴。

  小学毕业那年,父亲去公社修水库抬石头。因为长期下雨,指挥部发了一双黑色的雨靴给父亲。父亲穿着雨靴在工地上到处跑,既抬石头又凿石块,还挑泥土捡碎石,哪里缺人手就去哪儿帮忙,甚至去帮忙填炸药炸山石。尖尖的乱石将雨靴刺了一个又一个洞。工地上的补鞋匠在雨靴上东一块西一块打上“补丁”,这些补丁颜色各不相同,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这显眼的补丁,像一片片树叶……

  读中学了,学校在离家十里外的另一座祠堂,每天早出晚归。遇到下雨天,特别是连绵雨,土路踩得泥泞不堪,路面湿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倒。遇上这种时候,必须要穿高筒的雨靴才行。没有雨靴穿,上学就吃苦头了,不是脚趾头划破就是脚掌刺破流血,甚至有时还走不了路。

  那时候,水库已经修好了,父亲也回家了。父亲说:“家里穷,买不起雨靴呀。”“再说也不是天天下雨,没必要浪费钱买新的雨靴,这双旧雨靴将就着穿吧。你上学就穿去学校;你不去上学,我就穿着下地干活。”

  第一次穿父亲的雨靴去上学,大得不合脚,脚在雨靴里直打滚。这还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雨靴上东一块西一块不同颜色的“补丁”,奇丑无比,这显眼的补丁让我幼小的心灵非常自卑。同学们笑话我的时候,我多么渴望有一双合脚的漂亮的雨靴呀。

  回家后,跟母亲抱怨,母亲顺手在雨靴里塞了许多碎布头,这样勉强能穿上了。母亲从裤兜里掏出百雀羚,对我说:“儿呀,你父亲天天打着光脚板上山下地,脚后跟裂了一道又一道口子,每晚我都要给他擦这个百雀羚呀,不然口子会越裂越深。”

  我的心一阵阵地痛,从此穿着补满五颜六色补丁的雨靴再也不怕同学们笑话了。我会自豪地告诉同学们这雨靴及每一个补丁的故事。后来,父亲脚后跟的裂口成了磨灭不掉的老茧,那些裂口处的老茧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岁月艰难,但父亲给了我一双雨靴,在风雨里陪伴我去上学,与我细语流年。如今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雨靴还在。那些清贫轮着穿雨靴的日子,内心里安放着一盏灯,光阴流逝,岁月含香,这盏灯却一直照亮我的行程。

  前不久,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村里的主路再次加宽,成了漂亮的柏油马路。通往各家的小路也成了水泥路,院子里也铺上了水泥,下雨天再也不会出现泥泞的湿滑路面了,终于不用再穿雨靴了。

  父亲的那双落满补丁的雨靴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静静地在角落躲了起来,它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见证了人民从贫穷到小康的生活;也见证了新中国鞋子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雨靴,到追求多样化和时尚图案光彩的过膝雨靴;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物质丰富人人生活小康的经济强国。

  而今,中国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再也不会有穿不起雨靴的孩子了。广大农村也没有了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我的两个侄孙每天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和漂亮的鞋子去上学。他们这代人穿好鞋、走好路,见证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见证人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祖屋墙角的这双雨靴,一直舍不得扔,它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只要看到这双雨靴,就想起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就会激励我们奋发有为!

  也许,这个尘世,依然会有风雨。但只要风雨中有人共伞,泥泞时有人送雨靴,那么,再平凡的日子,都会溢满了微笑。

  感谢你,落满补丁的雨靴,迢迢长路,温暖了我幼年时光。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一双雨靴

  ◎ 罗 坤

  所谓美好,不过是在刚好的时候,遇到一场细雨,遇见一个懂得的人。

  其实,我们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铭记美,遇到美。只有经历过深深的苦难,才会放下过多的身外负累,才会铭记世间的平凡美丽。

  在我老家,有一双破破烂烂的雨靴,补满各式各样颜色的补丁,几乎看不出原本的黑色了,鞋底也快断帮了。它贮存在祖屋墙角已经很久很久了,久远的鞋里都长出了杂草。你或许会猜测:它来自哪里?它有什么故事呢?

  小时候家里穷,土墙茅草房。一到雨天,外面下大雨家里下小雨。如果是晚上下雨,睡得暖暖和和的,突然被父母接雨的声音吵醒。家里的桶啊盆啊全部用上,这里放一个,那儿放一个。

  读小学时,学校在村子祠堂里。去上学读书,不管刮风下雨、打霜落雪都是把布鞋脱下来拿起,赤脚跑到学校,再穿上母亲做的布鞋,所以不用穿雨靴。

  小学毕业那年,父亲去公社修水库抬石头。因为长期下雨,指挥部发了一双黑色的雨靴给父亲。父亲穿着雨靴在工地上到处跑,既抬石头又凿石块,还挑泥土捡碎石,哪里缺人手就去哪儿帮忙,甚至去帮忙填炸药炸山石。尖尖的乱石将雨靴刺了一个又一个洞。工地上的补鞋匠在雨靴上东一块西一块打上“补丁”,这些补丁颜色各不相同,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这显眼的补丁,像一片片树叶……

  读中学了,学校在离家十里外的另一座祠堂,每天早出晚归。遇到下雨天,特别是连绵雨,土路踩得泥泞不堪,路面湿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倒。遇上这种时候,必须要穿高筒的雨靴才行。没有雨靴穿,上学就吃苦头了,不是脚趾头划破就是脚掌刺破流血,甚至有时还走不了路。

  那时候,水库已经修好了,父亲也回家了。父亲说:“家里穷,买不起雨靴呀。”“再说也不是天天下雨,没必要浪费钱买新的雨靴,这双旧雨靴将就着穿吧。你上学就穿去学校;你不去上学,我就穿着下地干活。”

  第一次穿父亲的雨靴去上学,大得不合脚,脚在雨靴里直打滚。这还不是最难受的,最难受的是雨靴上东一块西一块不同颜色的“补丁”,奇丑无比,这显眼的补丁让我幼小的心灵非常自卑。同学们笑话我的时候,我多么渴望有一双合脚的漂亮的雨靴呀。

  回家后,跟母亲抱怨,母亲顺手在雨靴里塞了许多碎布头,这样勉强能穿上了。母亲从裤兜里掏出百雀羚,对我说:“儿呀,你父亲天天打着光脚板上山下地,脚后跟裂了一道又一道口子,每晚我都要给他擦这个百雀羚呀,不然口子会越裂越深。”

  我的心一阵阵地痛,从此穿着补满五颜六色补丁的雨靴再也不怕同学们笑话了。我会自豪地告诉同学们这雨靴及每一个补丁的故事。后来,父亲脚后跟的裂口成了磨灭不掉的老茧,那些裂口处的老茧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岁月艰难,但父亲给了我一双雨靴,在风雨里陪伴我去上学,与我细语流年。如今父亲虽然走了,但他留下的雨靴还在。那些清贫轮着穿雨靴的日子,内心里安放着一盏灯,光阴流逝,岁月含香,这盏灯却一直照亮我的行程。

  前不久,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村里的主路再次加宽,成了漂亮的柏油马路。通往各家的小路也成了水泥路,院子里也铺上了水泥,下雨天再也不会出现泥泞的湿滑路面了,终于不用再穿雨靴了。

  父亲的那双落满补丁的雨靴也完成了它的使命,静静地在角落躲了起来,它见证了时代的发展,见证了人民从贫穷到小康的生活;也见证了新中国鞋子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雨靴,到追求多样化和时尚图案光彩的过膝雨靴;见证了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物质丰富人人生活小康的经济强国。

  而今,中国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再也不会有穿不起雨靴的孩子了。广大农村也没有了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我的两个侄孙每天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和漂亮的鞋子去上学。他们这代人穿好鞋、走好路,见证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见证人民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祖屋墙角的这双雨靴,一直舍不得扔,它成了我们家的传家宝,只要看到这双雨靴,就想起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就会激励我们奋发有为!

  也许,这个尘世,依然会有风雨。但只要风雨中有人共伞,泥泞时有人送雨靴,那么,再平凡的日子,都会溢满了微笑。

  感谢你,落满补丁的雨靴,迢迢长路,温暖了我幼年时光。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