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数字平台激活乡村“法治细胞”

时间: 2023-06-2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71

  百草生,万宝成。眼下的棠城荣昌,正是诗意葱茏生机盎然时。

  近日,当记者走进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时,一种“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里的乡村小道,干净得看不到垃圾;村民喂养的鸡鸭,在规整的栅栏中吃食;路上有人慢悠悠地散步遛弯,见有外来客人,还会微笑着打招呼……

  “这里就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里就是我们村的‘椒香小院’。”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椒香小院”院长高美指着5社水口院子笑道。

  据介绍,“椒香小院”内住着20户100余人,发展花椒产业600余亩,常年从事种植、采摘及加工。从院内望出,满眼皆是翠绿的花椒树,椒香扑鼻,“椒香小院”因此得名。

  然而,真正令这个小院名声在外的,绝非单单是其为当地人居环境整治“出了力”,在和谐邻里关系上,同样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引导大家团结友爱,学法守法,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依托花椒产业优势,积极招引资源,持续开展文娱活动,推动文农旅融合发展,着力将“椒香小院”打造成为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小院”。

  “小院+”夯实“四治融合”

  按下乡村善治“快捷键”

  为有效破解基层党组织在动员、组织群众方面存在的难题,近年来,荣昌区把基层治理焦点延展到农家院落,在全区范围内,以10~30户村民聚集的农家小院为基本单元,着力打造以“小院+”为品牌,且各具特色、不同主题的院落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创新实践,因地制宜把基层治理焦点延展到农家院落。

  荣昌区司法局工作人员通过接待群众咨询和下村走访,发现留守农村的群众几乎都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群众的法治观念很是淡薄,矛盾纠纷比较突出。尤其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还容易引发邻里纠纷和家庭纠纷,进而使得矛盾被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后来,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工作人员结合具体实际,才终于找准了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的切入点,探索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所能接受的法治宣传形式。

(5月20日,荣昌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江寿建到盘龙镇骑龙村龙盘山移民小院开展普法宣传【资料图】)

  “我家种的一棵蚊子树,黄某招呼都不打就喊人把树锯了,麻烦你们给我评评理。”今年3月6日,在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一小院内开展普法宣传的面对面答疑环节,一位小院群众王某讲述到自己与邻居黄某之间的矛盾。据悉,黄某自建二楼房屋,后岩边上有一根王某家的蚊子树,约30公分粗,高十多米,建房时由于该树阻挡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在没有跟王某协商的基础上,就擅自请人把树锯了。于是,王某就在黄某的地边上栽了两棵枇杷树,黄某也在王某兄弟的坝子边种了一棵柚子树,双方由此发生争执,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避免矛盾升级,维护和谐邻里关系,在了解事情原委后,调解员随即对当事人王某和黄某开展了一场面对面的纠纷调解,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和法治宣传,最终双方均作出让步,同意移栽在对方土地边种植的果树。“今天把调解现场搬到院坝来,就是为了以案释法,用身边的事来说法,用身边的事来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学法、守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调解员肖明花说。

  荣昌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院”的事情“小院”定,“小院”的管理“小院”做。当前,全区镇村都以“共治共享”建家园,将治理半径化小到院落,以党员为骨干成立院落治理小组,引导群众共定院规院约、共议院落公共事项,把基层民主自治导入法治轨道,齐心协力建好管好自家院落,以“小院落”推动乡村“大治理”。同时,以法治“定分止争”促和谐,采取营造法治氛围、法治宣传、以案释法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增强小院群众法治意识,让尊法守法日渐成为群众的共识。以德治“春风化雨”淳民风,充分发挥德治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各种文明实践活动,突出乡贤引领、家庭引领、文化引领,让文明新风在农家小院落地生根,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此外,以智治“便民提效”优服务,依托“小院+”建设,打造了我市首个以农村院落为单位的数字乡村治理平台。

  数字治理平台“智”治有方

  撬动乡村治理“大效能”

  说起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现在当地百姓已是人尽皆知。

  “小院家”乡村治理平台是由重庆某电信运营商承建的重庆首个以小院为单位的数字乡村管理平台。该平台设置微网格,结合积分制,创新建立了乡村院落治理机制,开发了积分兑换、垃圾治理、事件上报、新闻资讯、活动通知、个人求助、求职评比等功能,实现群众各类诉求一站式受理,打造“遇事拍照有人管”“垃圾满了我监督”“家里产品想宣传”“四美庭院专业评”“积分超市开心兑”等多个乡村自治场景。

  今年4月11日,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的“椒香小院”热闹非凡,原来是万宝村正召集村民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现场,村委会公布大家近期“小院家”的积分,得分靠前的小院能获得村委会颁发的奖状。

  领完奖回家途中,村民刘泽富发现路边的垃圾箱已经装满,需要转运处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手机,对着垃圾箱拍了几张照片,随即登录手机上的“小院家”,通过“垃圾满了我监督”功能,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将这一情况上报给村委会。这随手的一拍一传,便让他“小院家”的积分又增加了2分。

  “自从有了‘小院家’,大家反映问题十分方便。”刘泽富坦言,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将情况上报给村里,及时解决问题,还能增加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何乐而不为呢。

  万宝村党总支书记张正华说:“‘小院家’不仅能为村民带来便利,还能帮村委会开展日常工作。村里开会或者有活动,我们都会通过‘小院+’进行发布,不用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发现了问题上传后,我们也能及时安排人员处理。村民的积分还能兑换生活必需品,从而有效提高了村民‘自治’积极性和乡村‘智治’水平。”

  据悉,重庆已有2800余个乡村开展了数字化治理,占行政村总数的32.5%。作为创新开展乡村治理的典型示范应用,“小院家”乡村治理平台已在荣昌区直升镇的乡村治理中初显成效,并陆续会在全市进行重点应用推广。截至目前,“小院+”已推广至全市11个区县,在34个村124个小院投入使用。

  下一步,荣昌区将持续升级“网络﹢”乡村振兴模式,深入实施“数智乡村振兴计划”,聚焦村民管理、基层自治、联防联动、“一老一小”等痛点问题及迫切需求,持续打造“小院家”平台,拓展更多数字化服务乡村治理的场景,进一步提升“小院家”社会端的开放度、村民端的活跃度、治理端的融合度,将“小院+”打造成重庆市数字化变革进程中的名片,成为当地创新推动新时代乡村善治的有力抓手。

  “法律明白人”积极作为

  植根小院帮助群众普法维权

  问需于民,为民送法。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小院群众主体作用,“零距离”解决群众法治需求,荣昌区司法局聚焦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大力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按照“一小院一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原则,在开展“小院+”建设时,注重将小院群众培养为“法律明白人”,借助他们熟悉基层、扎根基层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小院的日常管理、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化解、法律普及等工作,提升小院群众法律素养。荣昌区龙集镇抱房村的黄振川便是小院“法律明白人”中的优秀代表。

  黄振川最初是一名治安员,2001年,他担任龙集镇抱房村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二十年。退休后,他返聘到镇上参与平安综治工作,担任镇调委会的专职调解员,2022年5月被群众推举为抱房村“法律明白人”。

  在龙集镇群众眼里,黄振川不仅是一个靠得住、信得过、有担当、有魄力的好干部,作为一名“法律明白人”,他更是群众口中的“灭火器”,身边的“说法家”。

  2021年7月,一小院内发生了一起因邻里口角情绪激动引发旧疾意外死亡的纠纷,一时间家属情绪激动愤怒不已,扬言要闹事。黄振川听闻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安抚双方情绪。为了妥善处理案件,黄振川深入走访,查清事实,又联系到远在外地的当事人亲属,经过一次又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的交流、反复宣传《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最终促使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据了解,仅2022年,荣昌区坚持以用促学,将“法律明白人”培养融入到普法宣传、纠纷化解、法律指引等法律服务活动中,累计遴选“法律明白人”600余人,全区156个村(社区)每个村常驻“法律明白人”3名以上,全国、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律之家”建设试点村(社区)实现常驻“法律明白人”5名以上。全区以“小威送法”进村(社区)、进小院等普法活动为平台,采取“零距离”释法、“面对面”讲法等形式,组织“法律明白人”参与重要节点及各项专项普法活动340余场次。同时,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村(社区)人熟沟通方便的优势,让他们协助并参与当地矛盾纠纷排查、劝导、化解,防止矛盾激化、纠纷升级。全区“法律明白人”排查并向司法所及时报告矛盾纠纷、突发苗头事件264件,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680件。

(荣昌区司法局清江司法所深入清江镇竹林村开展“小威送法·老年人防诈骗”法律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

(5月25日,荣昌区司法局龙集司法所所长在龙集镇抱房村吕家河坝小院讲堂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资料图】)

  不仅如此,荣昌区吸纳“法律明白人”为社情民意信息员,负责收集法律援助、法律需求信息,指导“法律明白人”积极宣传法律援助政策、工作流程和便民举措,向4000余名群众推广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向司法所反馈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信息,帮助村居民了解法律救济途径,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帮助解决法律问题150余件,累计服务1200余人。

  记者 顾 勇 通讯员 唐 菁 于 琴 王晓威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小院+”数字平台激活乡村“法治细胞”

  百草生,万宝成。眼下的棠城荣昌,正是诗意葱茏生机盎然时。

  近日,当记者走进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时,一种“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感觉油然而生:这里的乡村小道,干净得看不到垃圾;村民喂养的鸡鸭,在规整的栅栏中吃食;路上有人慢悠悠地散步遛弯,见有外来客人,还会微笑着打招呼……

  “这里就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这里就是我们村的‘椒香小院’。”该村党总支副书记、“椒香小院”院长高美指着5社水口院子笑道。

  据介绍,“椒香小院”内住着20户100余人,发展花椒产业600余亩,常年从事种植、采摘及加工。从院内望出,满眼皆是翠绿的花椒树,椒香扑鼻,“椒香小院”因此得名。

  然而,真正令这个小院名声在外的,绝非单单是其为当地人居环境整治“出了力”,在和谐邻里关系上,同样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引导大家团结友爱,学法守法,崇尚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依托花椒产业优势,积极招引资源,持续开展文娱活动,推动文农旅融合发展,着力将“椒香小院”打造成为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小院”。

  “小院+”夯实“四治融合”

  按下乡村善治“快捷键”

  为有效破解基层党组织在动员、组织群众方面存在的难题,近年来,荣昌区把基层治理焦点延展到农家院落,在全区范围内,以10~30户村民聚集的农家小院为基本单元,着力打造以“小院+”为品牌,且各具特色、不同主题的院落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创新实践,因地制宜把基层治理焦点延展到农家院落。

  荣昌区司法局工作人员通过接待群众咨询和下村走访,发现留守农村的群众几乎都是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群众的法治观念很是淡薄,矛盾纠纷比较突出。尤其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解决,还容易引发邻里纠纷和家庭纠纷,进而使得矛盾被激化,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后来,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工作人员结合具体实际,才终于找准了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的切入点,探索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所能接受的法治宣传形式。

(5月20日,荣昌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江寿建到盘龙镇骑龙村龙盘山移民小院开展普法宣传【资料图】)

  “我家种的一棵蚊子树,黄某招呼都不打就喊人把树锯了,麻烦你们给我评评理。”今年3月6日,在荣昌区铜鼓镇刘骥村一小院内开展普法宣传的面对面答疑环节,一位小院群众王某讲述到自己与邻居黄某之间的矛盾。据悉,黄某自建二楼房屋,后岩边上有一根王某家的蚊子树,约30公分粗,高十多米,建房时由于该树阻挡施工,存在安全隐患,在没有跟王某协商的基础上,就擅自请人把树锯了。于是,王某就在黄某的地边上栽了两棵枇杷树,黄某也在王某兄弟的坝子边种了一棵柚子树,双方由此发生争执,矛盾进一步激化。为避免矛盾升级,维护和谐邻里关系,在了解事情原委后,调解员随即对当事人王某和黄某开展了一场面对面的纠纷调解,通过耐心的思想工作和法治宣传,最终双方均作出让步,同意移栽在对方土地边种植的果树。“今天把调解现场搬到院坝来,就是为了以案释法,用身边的事来说法,用身边的事来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学法、守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的法律素养。”调解员肖明花说。

  荣昌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院”的事情“小院”定,“小院”的管理“小院”做。当前,全区镇村都以“共治共享”建家园,将治理半径化小到院落,以党员为骨干成立院落治理小组,引导群众共定院规院约、共议院落公共事项,把基层民主自治导入法治轨道,齐心协力建好管好自家院落,以“小院落”推动乡村“大治理”。同时,以法治“定分止争”促和谐,采取营造法治氛围、法治宣传、以案释法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增强小院群众法治意识,让尊法守法日渐成为群众的共识。以德治“春风化雨”淳民风,充分发挥德治的支撑作用,深入开展各种文明实践活动,突出乡贤引领、家庭引领、文化引领,让文明新风在农家小院落地生根,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此外,以智治“便民提效”优服务,依托“小院+”建设,打造了我市首个以农村院落为单位的数字乡村治理平台。

  数字治理平台“智”治有方

  撬动乡村治理“大效能”

  说起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现在当地百姓已是人尽皆知。

  “小院家”乡村治理平台是由重庆某电信运营商承建的重庆首个以小院为单位的数字乡村管理平台。该平台设置微网格,结合积分制,创新建立了乡村院落治理机制,开发了积分兑换、垃圾治理、事件上报、新闻资讯、活动通知、个人求助、求职评比等功能,实现群众各类诉求一站式受理,打造“遇事拍照有人管”“垃圾满了我监督”“家里产品想宣传”“四美庭院专业评”“积分超市开心兑”等多个乡村自治场景。

  今年4月11日,荣昌区直升镇万宝村的“椒香小院”热闹非凡,原来是万宝村正召集村民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现场,村委会公布大家近期“小院家”的积分,得分靠前的小院能获得村委会颁发的奖状。

  领完奖回家途中,村民刘泽富发现路边的垃圾箱已经装满,需要转运处理。他毫不犹豫地拿出手机,对着垃圾箱拍了几张照片,随即登录手机上的“小院家”,通过“垃圾满了我监督”功能,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将这一情况上报给村委会。这随手的一拍一传,便让他“小院家”的积分又增加了2分。

  “自从有了‘小院家’,大家反映问题十分方便。”刘泽富坦言,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将情况上报给村里,及时解决问题,还能增加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何乐而不为呢。

  万宝村党总支书记张正华说:“‘小院家’不仅能为村民带来便利,还能帮村委会开展日常工作。村里开会或者有活动,我们都会通过‘小院+’进行发布,不用挨家挨户通知。村民发现了问题上传后,我们也能及时安排人员处理。村民的积分还能兑换生活必需品,从而有效提高了村民‘自治’积极性和乡村‘智治’水平。”

  据悉,重庆已有2800余个乡村开展了数字化治理,占行政村总数的32.5%。作为创新开展乡村治理的典型示范应用,“小院家”乡村治理平台已在荣昌区直升镇的乡村治理中初显成效,并陆续会在全市进行重点应用推广。截至目前,“小院+”已推广至全市11个区县,在34个村124个小院投入使用。

  下一步,荣昌区将持续升级“网络﹢”乡村振兴模式,深入实施“数智乡村振兴计划”,聚焦村民管理、基层自治、联防联动、“一老一小”等痛点问题及迫切需求,持续打造“小院家”平台,拓展更多数字化服务乡村治理的场景,进一步提升“小院家”社会端的开放度、村民端的活跃度、治理端的融合度,将“小院+”打造成重庆市数字化变革进程中的名片,成为当地创新推动新时代乡村善治的有力抓手。

  “法律明白人”积极作为

  植根小院帮助群众普法维权

  问需于民,为民送法。近年来,为充分发挥小院群众主体作用,“零距离”解决群众法治需求,荣昌区司法局聚焦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大力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按照“一小院一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原则,在开展“小院+”建设时,注重将小院群众培养为“法律明白人”,借助他们熟悉基层、扎根基层的优势,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小院的日常管理、政策宣传、民情收集、矛盾化解、法律普及等工作,提升小院群众法律素养。荣昌区龙集镇抱房村的黄振川便是小院“法律明白人”中的优秀代表。

  黄振川最初是一名治安员,2001年,他担任龙集镇抱房村村党支部书记,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二十年。退休后,他返聘到镇上参与平安综治工作,担任镇调委会的专职调解员,2022年5月被群众推举为抱房村“法律明白人”。

  在龙集镇群众眼里,黄振川不仅是一个靠得住、信得过、有担当、有魄力的好干部,作为一名“法律明白人”,他更是群众口中的“灭火器”,身边的“说法家”。

  2021年7月,一小院内发生了一起因邻里口角情绪激动引发旧疾意外死亡的纠纷,一时间家属情绪激动愤怒不已,扬言要闹事。黄振川听闻后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安抚双方情绪。为了妥善处理案件,黄振川深入走访,查清事实,又联系到远在外地的当事人亲属,经过一次又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一次又一次苦口婆心的交流、反复宣传《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最终促使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据了解,仅2022年,荣昌区坚持以用促学,将“法律明白人”培养融入到普法宣传、纠纷化解、法律指引等法律服务活动中,累计遴选“法律明白人”600余人,全区156个村(社区)每个村常驻“法律明白人”3名以上,全国、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律之家”建设试点村(社区)实现常驻“法律明白人”5名以上。全区以“小威送法”进村(社区)、进小院等普法活动为平台,采取“零距离”释法、“面对面”讲法等形式,组织“法律明白人”参与重要节点及各项专项普法活动340余场次。同时,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村(社区)人熟沟通方便的优势,让他们协助并参与当地矛盾纠纷排查、劝导、化解,防止矛盾激化、纠纷升级。全区“法律明白人”排查并向司法所及时报告矛盾纠纷、突发苗头事件264件,参与化解矛盾纠纷4680件。

(荣昌区司法局清江司法所深入清江镇竹林村开展“小威送法·老年人防诈骗”法律志愿服务活动【资料图】)

(5月25日,荣昌区司法局龙集司法所所长在龙集镇抱房村吕家河坝小院讲堂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资料图】)

  不仅如此,荣昌区吸纳“法律明白人”为社情民意信息员,负责收集法律援助、法律需求信息,指导“法律明白人”积极宣传法律援助政策、工作流程和便民举措,向4000余名群众推广村居法律顾问小程序,向司法所反馈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信息,帮助村居民了解法律救济途径,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帮助解决法律问题150余件,累计服务1200余人。

  记者 顾 勇 通讯员 唐 菁 于 琴 王晓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