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力量呵护少年健康成长——记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一级警长谭勇

时间: 2023-11-0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695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话题。谭勇是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一级警长,近年来,他推动创立了公安机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编写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系列宣传资料,在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谭勇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未成年人参与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遏制,2022年,全市涉及未成年人的“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30%。

(谭勇)

创立“观察点”

剖析犯罪根源研究防范对策

“2005年入警后,我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见过太多未成年人因无人指引而走上歧途,我想更好地帮助他们。”2012年,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选调民警时,谭勇毅然报名,通过层层选拔,如愿来到这个岗位上。

“刚到所里,我便开始了全市范围的走访调查。”谭勇介绍,当时社会各界对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呼声很高,但没有落脚点。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谭勇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规律。因此,他在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推动创立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通过定期搜集辖区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以“解剖麻雀”的方法,由点及面剖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根源,研究防范对策。

2017年,谭勇注意到观察点有个孩子,虽然经常小偷小摸,但是只偷书。于是,谭勇和社区民警上门找他谈心。“我们从盗窃罪的法律规定说起,一直聊到人际交往、人生规划。通过2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我发现这个孩子只是将盗窃作为不良情绪的宣泄口。”最终,在观察点的追踪帮教下,这个孩子彻底改掉了盗窃恶习。这件事也作为典型案例被谭勇编写进法制宣讲教材,将如何理解、引导未成年人,更好地与未成年人沟通等方法,传授给更多民警。

形成研究成果

筑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线

在谭勇看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比事后干预更重要。“要搞好预防工作,不仅要熟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懂得未成年人的心理,必须法律威慑和共情引导并重。”谭勇说。

为此,谭勇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广泛收集研习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融入法治课堂。他编写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选编》,开发的《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自我预防》等课件,为基层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法治工作者开展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这些内容通过“法制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在各地宣讲,增强了青少年知法、守法、敬法、护法意识。

预防工作重要,但事后干预同样不能少。2022年,谭勇参与制定的《重庆市公安机关社区民警参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日常管理工作指引》正式出台,规定社区民警要参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指引,如对其父母进行训诫、定期与未成年人见面谈话、了解其成长动态等,为全市社区民警开展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提供了规范指导。同时,他设计开发了“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管控工作系统”,推动了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数字化管控工作。

发动社会力量

共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之路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多源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谭勇说:“如果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疗愈心灵上的创伤,那么他们一定会不惧风雨,茁壮成长。”在秀山、城口、丰都、石柱等地,他推动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持续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在石柱的联系点,谭勇翻看到一名留守儿童的作业本上写着:“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快回来。”短短一行字,深深触动了他。了解到孩子自闭、不愿与人交流后,他立即将孩子的情况通报给街道社区,并找到孩子的爷爷奶奶,以真实的案例讲解家庭教育和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电话中对其父母进行劝导。当年春节,孩子母亲回家后选择了就近务工。“后来听说孩子有了妈妈的陪伴,脸上经常挂着笑容,这让我很欣慰。”谭勇说。

谭勇每年都会结合不同的社会热点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建言献策。2012年,他撰写的《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建议》,获得了上级部门高度肯定。2014年,他撰写的《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问题探析》,在重庆市社科界第三届学术年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未成年人工作事关祖国的下一代,事关我们的未来,也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我将以我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谭勇说。

记者 李 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用法治力量呵护少年健康成长——记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一级警长谭勇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全社会关心的话题。谭勇是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一级警长,近年来,他推动创立了公安机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编写青少年法制安全教育系列宣传资料,在研究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成效显著,先后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谭勇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未成年人参与违法犯罪的势头得到遏制,2022年,全市涉及未成年人的“两抢一盗”案件同比下降30%。

(谭勇)

创立“观察点”

剖析犯罪根源研究防范对策

“2005年入警后,我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见过太多未成年人因无人指引而走上歧途,我想更好地帮助他们。”2012年,市公安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选调民警时,谭勇毅然报名,通过层层选拔,如愿来到这个岗位上。

“刚到所里,我便开始了全市范围的走访调查。”谭勇介绍,当时社会各界对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呼声很高,但没有落脚点。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谭勇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规律。因此,他在万州区公安局红光派出所推动创立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观察点”,通过定期搜集辖区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以“解剖麻雀”的方法,由点及面剖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根源,研究防范对策。

2017年,谭勇注意到观察点有个孩子,虽然经常小偷小摸,但是只偷书。于是,谭勇和社区民警上门找他谈心。“我们从盗窃罪的法律规定说起,一直聊到人际交往、人生规划。通过2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我发现这个孩子只是将盗窃作为不良情绪的宣泄口。”最终,在观察点的追踪帮教下,这个孩子彻底改掉了盗窃恶习。这件事也作为典型案例被谭勇编写进法制宣讲教材,将如何理解、引导未成年人,更好地与未成年人沟通等方法,传授给更多民警。

形成研究成果

筑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线

在谭勇看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往往比事后干预更重要。“要搞好预防工作,不仅要熟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要懂得未成年人的心理,必须法律威慑和共情引导并重。”谭勇说。

为此,谭勇不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广泛收集研习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将青少年犯罪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融入法治课堂。他编写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选编》,开发的《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自我预防》等课件,为基层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法治工作者开展法制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这些内容通过“法制安全”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在各地宣讲,增强了青少年知法、守法、敬法、护法意识。

预防工作重要,但事后干预同样不能少。2022年,谭勇参与制定的《重庆市公安机关社区民警参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日常管理工作指引》正式出台,规定社区民警要参与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指引,如对其父母进行训诫、定期与未成年人见面谈话、了解其成长动态等,为全市社区民警开展未成年人帮教工作提供了规范指导。同时,他设计开发了“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管控工作系统”,推动了公安机关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数字化管控工作。

发动社会力量

共同护航未成年人成长之路

“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大多源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谭勇说:“如果全社会都来关注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疗愈心灵上的创伤,那么他们一定会不惧风雨,茁壮成长。”在秀山、城口、丰都、石柱等地,他推动建立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联系点,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持续开展爱心帮扶活动。

在石柱的联系点,谭勇翻看到一名留守儿童的作业本上写着:“爸爸妈妈,我好想你们快回来。”短短一行字,深深触动了他。了解到孩子自闭、不愿与人交流后,他立即将孩子的情况通报给街道社区,并找到孩子的爷爷奶奶,以真实的案例讲解家庭教育和父母陪伴的重要性,并在电话中对其父母进行劝导。当年春节,孩子母亲回家后选择了就近务工。“后来听说孩子有了妈妈的陪伴,脸上经常挂着笑容,这让我很欣慰。”谭勇说。

谭勇每年都会结合不同的社会热点开展专题调研,积极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建言献策。2012年,他撰写的《预防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建议》,获得了上级部门高度肯定。2014年,他撰写的《青少年重新违法犯罪问题探析》,在重庆市社科界第三届学术年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未成年人工作事关祖国的下一代,事关我们的未来,也事关千千万万个家庭,我将以我最大的努力,帮助更多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谭勇说。

记者 李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