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朱颂扬 通讯员 李威) “发手机号和验证码,可赚取专属红包,多发多得,赚够饭钱!”被金钱冲昏头脑的邬某等19人信以为真,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近日,市三中法院以七人制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出庭支持起诉。 2020年12月至2021年7月期间,邬某等19人利用经营移动业务代办点的便利,趁顾客到店办理业务、充话费之机,在未经顾客同意的情况下收集顾客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再通过微信群以每条信息几元至十几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上家,上家利用邬某等人提供的手机号码及验证码注册京东、淘宝、抖音等APP账号。 市检察院三分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认为,邬某等19人非法收集顾客手机号码、验证码出售给他人并用于注册相关APP账号,从中获利,其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起诉要求邬某等人赔偿财产损失、彻底消除其将顾客手机号码用于注册APP账号的后续使用消费等危险,并在县级以上媒体上公开赔理道歉。 邬某等人在庭审中对自己的不法行为供认不讳。“一个同事给我介绍了一个以‘拉新’方式套取他人注册码赚钱的方法,我看后觉得挺简单,也有这个便利条件,就想着赚点钱。我们通常是选择使用功能机的老年人,因为老年人不会用京东、淘宝、抖音这些账号,不容易被发现。”邬某陈述了套利的动机。 法院最终分别判决邬某等19人赔偿被侵权人的财产损失,消除后续使用消费等危险,并在县级以上媒体上公开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