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暑热

时间: 2017-09-0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66

盛夏,重庆的暑热就像麻辣火锅一样滚滚沸腾,劲道猛烈。

坐立不安之际,聊以读诗消夏。近来颇关注与重庆有关的古诗词,在网上搜检了一下,发现古人写的几首“苦夏”诗。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写过五律《热三首》,其中有句云:“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峡中都是火,江上只空雷。想见阴宫雪,风门飒踏开”“欻翕炎蒸景,飘摇征戍人。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那时,老杜疾病缠身,穷困潦倒,既畏酷暑,又伤时事,真难为他了。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诗人陆游任夔州通判,从家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千里赴蜀,写下著名日记《入蜀记》,还写了120多首诗,其中有首《苦热》,颇为真切:“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杜甫和陆游写的是三峡地区,重庆主城一带的暑热,在南宋李曾伯这首《水调歌头》里有过形象描述:“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火流石铄如傲,尤更炽于秋。竟日襟常沾汗,中夕箑无停手,几至欲焦头。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李曾伯是宋末名臣,曾任四川宣抚使,在重庆游历过,对这里的酷热感受很深。

有意思的是,慨叹重庆燠热的,大都是外地入渝的人,而重庆本地人,从古至今,似乎没吭过一声。炎炎烈日,溽暑蒸腾,早让重庆人炼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躯。

重庆的炎热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关。这里是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河谷低平,四周群山耸峙,地形犹如巨大的锅底,加之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带,空气不流动,湿度大,气候就显得十分闷热了。外人对此种气候望而生畏。而在这种环境下磨炼出的万物和人,骨子里却有一股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劲头,受得了煎熬,挺得起身板。

你看那被誉为重庆市树的黄葛树,在山崖上生长,脚无寸土,虬根紧紧扎进裸露的岩缝,任凭烈日暴晒、雷劈电击,任凭风吹雨打、霜欺雪压,却兀立不倒、翠意绵延,一棵大树就是一片绿色的世界。你再看那跋涉于大街小巷的山城“棒棒军”,衣衫粗陋,面孔黧黑,肩负沉甸甸的担子,在烈日下一步一蹒跚,豆大的汗珠滚落在地,却步履坚实沉稳,奋力向前,永不放弃……

理解了这样一种韧劲,才能理解这座城市内在的品质。这是用火淬打出的热烈,用汗浇铸成的坚强。夏天,世界上炎热的城市很多,重庆却是以大山为脊、大江为魂,在烈日下展开的一幅山水长卷。有大山大水的浸濡,这点燠热与煎熬,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故而,翻开重庆的历史,你能看到南宋末年,钓鱼城36年的苦苦坚守;你能听到抗战时期,峡江纤夫悲壮的号子,还有重庆市民“愈炸愈强”的怒吼。走进重庆的现实,你能感受到三峡百万大移民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怀,也能听到这座城市在新的发展中负重自强、锲而不舍的铿锵足音……

你甚至能在大街小巷的火锅店里,看到重庆市民边挥汗如雨、边吃火锅的豪爽与酣畅。这是一座有热度、有个性的城市,季节的炎热,焉能胜过内心的滚烫与张扬?

当然,重庆的性格是多样的。它有夏的热烈,也有秋的清旷;它有山的阳刚,也有水的柔婉。

还是回到诗歌。在度过漫长的酷暑之后,巴山渝水,秋水长天,将是又一番景象。李白“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歌声就要唱响,滔滔江水将把一腔不息的诗情,带到梦想的远方。

(作者供职于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系市作协会员)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山城暑热

盛夏,重庆的暑热就像麻辣火锅一样滚滚沸腾,劲道猛烈。

坐立不安之际,聊以读诗消夏。近来颇关注与重庆有关的古诗词,在网上搜检了一下,发现古人写的几首“苦夏”诗。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写过五律《热三首》,其中有句云:“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峡中都是火,江上只空雷。想见阴宫雪,风门飒踏开”“欻翕炎蒸景,飘摇征戍人。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那时,老杜疾病缠身,穷困潦倒,既畏酷暑,又伤时事,真难为他了。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诗人陆游任夔州通判,从家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千里赴蜀,写下著名日记《入蜀记》,还写了120多首诗,其中有首《苦热》,颇为真切:“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余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杜甫和陆游写的是三峡地区,重庆主城一带的暑热,在南宋李曾伯这首《水调歌头》里有过形象描述:“今岁渝州热,过似岭南州。火流石铄如傲,尤更炽于秋。竟日襟常沾汗,中夕箑无停手,几至欲焦头。世岂乏凉境,老向此山囚……”李曾伯是宋末名臣,曾任四川宣抚使,在重庆游历过,对这里的酷热感受很深。

有意思的是,慨叹重庆燠热的,大都是外地入渝的人,而重庆本地人,从古至今,似乎没吭过一声。炎炎烈日,溽暑蒸腾,早让重庆人炼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躯。

重庆的炎热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有关。这里是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河谷低平,四周群山耸峙,地形犹如巨大的锅底,加之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带,空气不流动,湿度大,气候就显得十分闷热了。外人对此种气候望而生畏。而在这种环境下磨炼出的万物和人,骨子里却有一股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的劲头,受得了煎熬,挺得起身板。

你看那被誉为重庆市树的黄葛树,在山崖上生长,脚无寸土,虬根紧紧扎进裸露的岩缝,任凭烈日暴晒、雷劈电击,任凭风吹雨打、霜欺雪压,却兀立不倒、翠意绵延,一棵大树就是一片绿色的世界。你再看那跋涉于大街小巷的山城“棒棒军”,衣衫粗陋,面孔黧黑,肩负沉甸甸的担子,在烈日下一步一蹒跚,豆大的汗珠滚落在地,却步履坚实沉稳,奋力向前,永不放弃……

理解了这样一种韧劲,才能理解这座城市内在的品质。这是用火淬打出的热烈,用汗浇铸成的坚强。夏天,世界上炎热的城市很多,重庆却是以大山为脊、大江为魂,在烈日下展开的一幅山水长卷。有大山大水的浸濡,这点燠热与煎熬,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故而,翻开重庆的历史,你能看到南宋末年,钓鱼城36年的苦苦坚守;你能听到抗战时期,峡江纤夫悲壮的号子,还有重庆市民“愈炸愈强”的怒吼。走进重庆的现实,你能感受到三峡百万大移民感天动地的家国情怀,也能听到这座城市在新的发展中负重自强、锲而不舍的铿锵足音……

你甚至能在大街小巷的火锅店里,看到重庆市民边挥汗如雨、边吃火锅的豪爽与酣畅。这是一座有热度、有个性的城市,季节的炎热,焉能胜过内心的滚烫与张扬?

当然,重庆的性格是多样的。它有夏的热烈,也有秋的清旷;它有山的阳刚,也有水的柔婉。

还是回到诗歌。在度过漫长的酷暑之后,巴山渝水,秋水长天,将是又一番景象。李白“思君不见下渝州”的歌声就要唱响,滔滔江水将把一腔不息的诗情,带到梦想的远方。

(作者供职于万盛经开区党工委宣传部,系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