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灯配时优化工程初见成效

时间: 2018-01-16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43

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获悉,为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我市交巡警持续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工作,以期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运行情况。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和市民群众出行需求增长的矛盾日渐突出,信号灯配时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与市民的出行以及城市路网整体运行相关。

市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信号灯控制的本质是“道路时空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分配,此次交巡警开展的信号灯配时优化引入“信号配时分秒必争、路口渠化寸土不让”的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全面、详细收集主城区易拥堵路口道路条件、交通运行状况以及不同时段交通流量、流向的变化规律,“点-线-面”结合,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信号灯运行方案,提高道路时空资源利用率,以缓解交通拥堵。

时间上“分秒必争”

根据全天交通变化规律,针对不同时段的流量变化设置不同的配时方案,使信号灯配时方案与实际交通流相匹配。简单来说就是车流量大的绿灯时间长,车流量小的绿灯时间短。

以宏帆路北滨一路路口为例,该路口除了有常规的早晚高峰、平峰交通流变化外,由于附近学校接送学生车流的叠加,12:00和21:30左右会有一次“小高峰”。因此,需要根据交通流的变化,对原有配时时段进行细分,从原来的4个时段(早高峰、白天平峰、晚高峰、夜间)增加到7个时段(早高峰、上午平峰、午高峰、下午平峰、晚高峰、夜间平峰、夜高峰)。优化后,该路口中午和晚上“小高峰”时段通行量提高8%,拥堵率下降了13%。

市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对主城区796处主次干道信号灯路口、路段实施了多时段配时优化。

民警介绍,在一般情况下灯控路口夜间交通量小于白天交通量,通过设置小周期的配时方案(十字路口红灯不超过80秒、T型路口红灯不超过60秒),可降低路口交通延误,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以新溉东路海尔路路口为例,原来夜间运行的配时方案周期为112秒,经过小周期配时优化,信号周期缩短了80秒,各个方向车辆等待红灯时间减少28.6%,大幅降低了路口交通延误。此外,针对凌晨时段(00:00-6:00)车流量极少的情况,在视线良好的信号灯路口、路段,还采取了信号灯黄闪的方式进行控制。

目前,警方已对主城区911处信号灯路口、路段实施进行了夜间小周期配时或者黄闪配时优化。

空间上“寸土不让”

除了在信号灯配时“争分多秒”外,交巡警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创新管理手段,精心优化路口渠化,充分挖掘道路资源潜力,做到 “寸土不让”。

针对大型路口、异型路口通行效率低的问题,在路口内设置“待行区”,通过LED屏动态指引车辆在“红灯”时间提前进入路口,减少车辆通过路口的清空时间。目前,已在新溉路立交、新牌坊转盘等54个路口进行了运用,平均通行能力提高了10%-20%。

针对同向潮汐现象明显、道路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设置“可变导向车道”,根据交通流需求变换车道指示方向。目前,已在红石路红兴路口、玉马路广福大道路口等7处运用,平均提高通行能力10%左右。

利用灯控路口信号灯放行车流的“时间差”,通过LED屏动态指引排队等候车辆提前“逆向”进入对向车道等候放行和通行。目前,已经在大庆村立交、龙山路天竺路两处进行了运用,左转通行效率提高了50%以上。

针对部分道路较窄、大型车辆调头困难的路口,将调头车道设置在道路最右侧,增加转弯半径,提高调头车辆通行效率。目前,已在长滨路、南滨路、峡江路等73处大型车辆调头困难的点段进行了运用。

从去年10月起,我市交巡警组织开展了全市信号灯配时优化专项排查调优工作,解决信号灯配时与实际交通流以及交通管控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经过3个月的集中调试,信号灯配时优化工作现已初见成效,主城区信号灯配时方案合理性明显提高,其中优化路口白天通行量平均提升3%-5%,夜间车辆延误平均减少15%。

记者 谭 剑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信号灯配时优化工程初见成效

近日,记者从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获悉,为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我市交巡警持续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工作,以期进一步改善道路交通运行情况。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道路通行能力不足和市民群众出行需求增长的矛盾日渐突出,信号灯配时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与市民的出行以及城市路网整体运行相关。

市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信号灯控制的本质是“道路时空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分配,此次交巡警开展的信号灯配时优化引入“信号配时分秒必争、路口渠化寸土不让”的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全面、详细收集主城区易拥堵路口道路条件、交通运行状况以及不同时段交通流量、流向的变化规律,“点-线-面”结合,制定与之相匹配的信号灯运行方案,提高道路时空资源利用率,以缓解交通拥堵。

时间上“分秒必争”

根据全天交通变化规律,针对不同时段的流量变化设置不同的配时方案,使信号灯配时方案与实际交通流相匹配。简单来说就是车流量大的绿灯时间长,车流量小的绿灯时间短。

以宏帆路北滨一路路口为例,该路口除了有常规的早晚高峰、平峰交通流变化外,由于附近学校接送学生车流的叠加,12:00和21:30左右会有一次“小高峰”。因此,需要根据交通流的变化,对原有配时时段进行细分,从原来的4个时段(早高峰、白天平峰、晚高峰、夜间)增加到7个时段(早高峰、上午平峰、午高峰、下午平峰、晚高峰、夜间平峰、夜高峰)。优化后,该路口中午和晚上“小高峰”时段通行量提高8%,拥堵率下降了13%。

市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对主城区796处主次干道信号灯路口、路段实施了多时段配时优化。

民警介绍,在一般情况下灯控路口夜间交通量小于白天交通量,通过设置小周期的配时方案(十字路口红灯不超过80秒、T型路口红灯不超过60秒),可降低路口交通延误,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以新溉东路海尔路路口为例,原来夜间运行的配时方案周期为112秒,经过小周期配时优化,信号周期缩短了80秒,各个方向车辆等待红灯时间减少28.6%,大幅降低了路口交通延误。此外,针对凌晨时段(00:00-6:00)车流量极少的情况,在视线良好的信号灯路口、路段,还采取了信号灯黄闪的方式进行控制。

目前,警方已对主城区911处信号灯路口、路段实施进行了夜间小周期配时或者黄闪配时优化。

空间上“寸土不让”

除了在信号灯配时“争分多秒”外,交巡警弘扬工匠精神,不断创新管理手段,精心优化路口渠化,充分挖掘道路资源潜力,做到 “寸土不让”。

针对大型路口、异型路口通行效率低的问题,在路口内设置“待行区”,通过LED屏动态指引车辆在“红灯”时间提前进入路口,减少车辆通过路口的清空时间。目前,已在新溉路立交、新牌坊转盘等54个路口进行了运用,平均通行能力提高了10%-20%。

针对同向潮汐现象明显、道路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设置“可变导向车道”,根据交通流需求变换车道指示方向。目前,已在红石路红兴路口、玉马路广福大道路口等7处运用,平均提高通行能力10%左右。

利用灯控路口信号灯放行车流的“时间差”,通过LED屏动态指引排队等候车辆提前“逆向”进入对向车道等候放行和通行。目前,已经在大庆村立交、龙山路天竺路两处进行了运用,左转通行效率提高了50%以上。

针对部分道路较窄、大型车辆调头困难的路口,将调头车道设置在道路最右侧,增加转弯半径,提高调头车辆通行效率。目前,已在长滨路、南滨路、峡江路等73处大型车辆调头困难的点段进行了运用。

从去年10月起,我市交巡警组织开展了全市信号灯配时优化专项排查调优工作,解决信号灯配时与实际交通流以及交通管控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经过3个月的集中调试,信号灯配时优化工作现已初见成效,主城区信号灯配时方案合理性明显提高,其中优化路口白天通行量平均提升3%-5%,夜间车辆延误平均减少15%。

记者 谭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