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了然》副刊

时间: 2019-05-2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291

吴佳骏:《红岩》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散文学会副会长

三年前,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我正坐在书房,望着窗外树枝上的一抹绿色,和绿色衬托出的秋天的景致出神。忽然,书桌上的手机铃声响起,给我打来电话的是一个声音柔和、清脆、甜美的女生。她说她是重庆法制报《了然》副刊的编辑覃蓝蓝,希望我能给新创刊不久的副刊写一篇稿子。瞬间,一个活泼、清纯、热情的小女孩形象,从我的大脑里跳了出来。此前,我在一个区县的采风活动上见过她。在我们仅有的简单的交谈中,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对文学理解的精准和深刻、对编辑事业的热忱和敬业,还有她那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正直、羞涩和端庄。这一切优秀的品质,在重庆年轻的文学人中并不多见。我没有犹豫,爽快地答应了她的约稿。我相信,像她这样的人编辑的副刊是有质量和品位的,我也能从她的身上看到她的领导,以及重庆法制报这支编辑团队的人文素养、审美眼光和价值取向。

很快,我便给了她一篇文章;很快,她便将这篇文章发表了出来。收到样报的时候,我拿在手里端详了许久。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重庆法制报》,第一次看到《了然》副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从我心底油然而生——我是太喜欢这个副刊的版式了。与时下林林总总的吸引眼球的报纸副刊相比,《了然》的版式显得是那样素简、雅致、清爽,就连它选用的字型字号,都是那样的讲究和恰当。我暗暗为这种“细节之美”叫好,细节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气质。再细读上面所刊发的文章,都是“以小见大”的好文,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具,这又与时下流行的“副刊体”文字区别了开来——他们是以办杂志的选稿标准在选用副刊稿件。虽然报纸和杂志载体不同,选稿取向有别,但他们对稿件内质和艺术性的要求,却是毫不含糊的,一以贯之的。这不得不再次让我对这支编辑团队肃然起敬。我始终坚信,有什么样的作家就诞生什么样的文章,有什么样的编辑就诞生什么样的刊物,这也是掺不了假的。所谓“文如其人”,办报也需看是什么样的人在办。一个副刊所发表的文章,直接体现了编者的立场、担当、见识、观念和理想,故真正引领文学潮流的,并不是作家,而是刊物编辑。看一个地方的文学是否繁荣,也不是看本地作者数量的众多,或文学表面的、圈子化的热闹,而是看刊物推出的本土作者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看他们是否能够得到本地以外的更广大人群的认可。换言之,一个好的地方文学刊物,不论是杂志还是报纸,都应该是一部本地文学的“微观史”。

我深信,《了然》副刊是肩负着这个使命在办刊的。不然,它所呈现给读者的面貌将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给《了然》副刊写过很多篇稿子。由此,他们还将我评为“2017-2018年度优秀作者”。在授奖词中,他们给了我充满溢美之词的鼓励,可这样的鼓励让我汗颜。我心里知道,是我在感激《了然》副刊——我感激它让我的文字找到了归宿,就如同让一个孤独的旅行者找到了家。我一直觉得,编者和作者之间,是在互相寻找知己的过程。编辑之所以要刊发某个作者的稿件,是那个作者的稿件值得他刊发,他从中看到了某种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那种东西触及到了人的灵魂,有着类似金子般或钻石般的光芒。而作者之所以愿意将自己满意的稿子交给某个编辑,是他信赖这个编辑,也信赖他编辑的刊物;他认可作为同道中人的他,他认定这个编辑一定懂他的作品,正如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信任的老师去培植一样。

说老实话,在当今这个娱乐化的、浅阅读的时代,纸媒纷纷转向为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很难见到有纯正品质的报纸副刊了。即便少数报纸仍有副刊存在,也办得要死不活,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了然》副刊能够存活下来,坚持底线和操守,坚持原则和愿景,保持办刊的初心不变,殊为难得。它已经成为了扶持和培养本土作者的一块不可或缺的“文学阵地”,成为了重庆报纸副刊中一张独特的、亮丽的名片。我作为它的一个作者和读者,在它的三周岁生日之际,我愿意写下对它的感怀和祝福,愿意写下对《了然》副刊编辑团队的深深的敬意!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心中的《了然》副刊

吴佳骏:《红岩》杂志编辑部主任、重庆散文学会副会长

三年前,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我正坐在书房,望着窗外树枝上的一抹绿色,和绿色衬托出的秋天的景致出神。忽然,书桌上的手机铃声响起,给我打来电话的是一个声音柔和、清脆、甜美的女生。她说她是重庆法制报《了然》副刊的编辑覃蓝蓝,希望我能给新创刊不久的副刊写一篇稿子。瞬间,一个活泼、清纯、热情的小女孩形象,从我的大脑里跳了出来。此前,我在一个区县的采风活动上见过她。在我们仅有的简单的交谈中,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她对文学理解的精准和深刻、对编辑事业的热忱和敬业,还有她那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正直、羞涩和端庄。这一切优秀的品质,在重庆年轻的文学人中并不多见。我没有犹豫,爽快地答应了她的约稿。我相信,像她这样的人编辑的副刊是有质量和品位的,我也能从她的身上看到她的领导,以及重庆法制报这支编辑团队的人文素养、审美眼光和价值取向。

很快,我便给了她一篇文章;很快,她便将这篇文章发表了出来。收到样报的时候,我拿在手里端详了许久。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重庆法制报》,第一次看到《了然》副刊。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从我心底油然而生——我是太喜欢这个副刊的版式了。与时下林林总总的吸引眼球的报纸副刊相比,《了然》的版式显得是那样素简、雅致、清爽,就连它选用的字型字号,都是那样的讲究和恰当。我暗暗为这种“细节之美”叫好,细节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风格,更是一种气质。再细读上面所刊发的文章,都是“以小见大”的好文,艺术性和思想性兼具,这又与时下流行的“副刊体”文字区别了开来——他们是以办杂志的选稿标准在选用副刊稿件。虽然报纸和杂志载体不同,选稿取向有别,但他们对稿件内质和艺术性的要求,却是毫不含糊的,一以贯之的。这不得不再次让我对这支编辑团队肃然起敬。我始终坚信,有什么样的作家就诞生什么样的文章,有什么样的编辑就诞生什么样的刊物,这也是掺不了假的。所谓“文如其人”,办报也需看是什么样的人在办。一个副刊所发表的文章,直接体现了编者的立场、担当、见识、观念和理想,故真正引领文学潮流的,并不是作家,而是刊物编辑。看一个地方的文学是否繁荣,也不是看本地作者数量的众多,或文学表面的、圈子化的热闹,而是看刊物推出的本土作者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看他们是否能够得到本地以外的更广大人群的认可。换言之,一个好的地方文学刊物,不论是杂志还是报纸,都应该是一部本地文学的“微观史”。

我深信,《了然》副刊是肩负着这个使命在办刊的。不然,它所呈现给读者的面貌将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我给《了然》副刊写过很多篇稿子。由此,他们还将我评为“2017-2018年度优秀作者”。在授奖词中,他们给了我充满溢美之词的鼓励,可这样的鼓励让我汗颜。我心里知道,是我在感激《了然》副刊——我感激它让我的文字找到了归宿,就如同让一个孤独的旅行者找到了家。我一直觉得,编者和作者之间,是在互相寻找知己的过程。编辑之所以要刊发某个作者的稿件,是那个作者的稿件值得他刊发,他从中看到了某种具有普世价值的东西,那种东西触及到了人的灵魂,有着类似金子般或钻石般的光芒。而作者之所以愿意将自己满意的稿子交给某个编辑,是他信赖这个编辑,也信赖他编辑的刊物;他认可作为同道中人的他,他认定这个编辑一定懂他的作品,正如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信任的老师去培植一样。

说老实话,在当今这个娱乐化的、浅阅读的时代,纸媒纷纷转向为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很难见到有纯正品质的报纸副刊了。即便少数报纸仍有副刊存在,也办得要死不活,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了然》副刊能够存活下来,坚持底线和操守,坚持原则和愿景,保持办刊的初心不变,殊为难得。它已经成为了扶持和培养本土作者的一块不可或缺的“文学阵地”,成为了重庆报纸副刊中一张独特的、亮丽的名片。我作为它的一个作者和读者,在它的三周岁生日之际,我愿意写下对它的感怀和祝福,愿意写下对《了然》副刊编辑团队的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