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老中医”网络问诊,全国3200余人受骗

时间: 2019-07-1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56

“根据我十余年的从医经验,你的病情比较严重,一定要尽早治疗,不然很快会恶化!”2019年6月26日,重庆市开州区检察院的讯问室里传出了一位老者的声音。

而此时,讯问室只有3名年轻人,其中2人是该院检察官及助理,另1人是名叫周洋(化名)的90后,“老者”的声音正是他发出的。

一个年轻的90后,为什么要模仿老人的声音?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任泽东告诉记者,周洋是该院追捕的一起电信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他所在的诈骗团伙就是通过在电话、网络上冒充“老中医”骗取患者钱财。

2019年6月27日,投案自首的周洋被提起公诉,通过他的“情景再现”,90后“老中医”的诈骗把戏被公之于众。

成立公司,诈骗也要“专业化”

2016年3月,周洋来到江西顺锐贸易有限公司工作,岗前培训,他察觉出了公司的“不对劲”。

“培训内容就是教我们怎么应对病人提问和推销药品,但我和同事都没有行医资格,也不懂医学知识。”

虽然知道公司经营非法,但因为收入不错,周洋选择了留下。一同留下来的,有很多和周洋一样的90后,他们被分到客服组,主要工作是通过非法买来的信息给患者打电话,针对其患病情况冒充相关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推销公司从网上买来的廉价食药品。

患者购买药品后,会被认定为老客户,该公司会组织另一批人员冒充知名老中医或老院长给他们打电话进行“回访”,通过培训的“话术”对其洗脑,推销出更多的药物。

“犯罪嫌疑人主要就是通过‘肯定疗效+正面案例’‘权威治愈率+推荐疗程’或者‘夸大病情+产生恐惧’的方式使患者上当受骗。”

客服组推销成功后,物流组负责配送,但不论患者的病情如何,配送的药都是该公司网购的便宜药品或保健品,没有任何疗效。

转移阵地,骗术随之“转型升级”

因为患者的反映越来越差,周洋所在的诈骗团伙放弃了原有的电话诈骗方式,转移到微信上进行非法活动。这次,他们变身成了专攻男性疾病的“老中医”,还特意设置了广告组在众多微信公众号上投放广告。

周洋依然在客服组从事着冒充“老中医”的工作,只不过这一次,在询问病情后,他会要求患者拍一张舌头的照片,依照百度来的知识夸大对方的病情,诱骗患者购买“专配药”。

不到一年时间,全国有3200余人因此受骗,诈骗金额总计1000多万元。

建议追捕,该抓的一个都不能少

警方抓捕该团伙人员时,周洋和部分同事已经辞职离开该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逃脱法律制裁。

2016年12月,承办检察官刘凤兰在审查逮捕该团伙涉嫌诈骗罪案中,仔细审查案件材料,发现周洋等2人涉嫌诈骗罪,应当逮捕,遂建议公安机关对周洋等2人提请批准逮捕。很快,其中一人到案,并于2018年10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1.8万元。

迫于上网追逃的强大压力,2019年4月18日,周洋投案自首,至此,该案追捕的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到案。2019年7月2日,周洋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期三年执行,并处罚金2.7万元。

“只要触及犯罪了,该抓的一个都不能少!”他的经历,正是这句话的生动验证!

Tips:什么是追捕?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三百二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发现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如果公安机关仍不提请批准逮捕或者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老中医”诈骗四部曲

1.发布虚假广告吸引患者

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大量投放虚假广告,在广告中编造治愈案例,并留下微信二维码,被害人在看到广告后主动添加微信号。

2. 冒充知名医生获取信任

假冒“老中医”“老院长”或者男性健康理疗师等专家身份,获取被害人信任

3.“下危机”逼单

针对被害人的身体状况,谎称被害人身体存在重大危机,进行虚假的诊疗活动,对被害人进“下危机”“逼单”。

4.高价推销廉价产品

通过上述虚假诊疗,诱骗被害人购买廉价或没有治疗效果的高价产品。

检察官提醒:生病了,一定要上正规医院及时治疗!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90后“老中医”网络问诊,全国3200余人受骗

“根据我十余年的从医经验,你的病情比较严重,一定要尽早治疗,不然很快会恶化!”2019年6月26日,重庆市开州区检察院的讯问室里传出了一位老者的声音。

而此时,讯问室只有3名年轻人,其中2人是该院检察官及助理,另1人是名叫周洋(化名)的90后,“老者”的声音正是他发出的。

一个年轻的90后,为什么要模仿老人的声音?

承办该案的检察官任泽东告诉记者,周洋是该院追捕的一起电信诈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他所在的诈骗团伙就是通过在电话、网络上冒充“老中医”骗取患者钱财。

2019年6月27日,投案自首的周洋被提起公诉,通过他的“情景再现”,90后“老中医”的诈骗把戏被公之于众。

成立公司,诈骗也要“专业化”

2016年3月,周洋来到江西顺锐贸易有限公司工作,岗前培训,他察觉出了公司的“不对劲”。

“培训内容就是教我们怎么应对病人提问和推销药品,但我和同事都没有行医资格,也不懂医学知识。”

虽然知道公司经营非法,但因为收入不错,周洋选择了留下。一同留下来的,有很多和周洋一样的90后,他们被分到客服组,主要工作是通过非法买来的信息给患者打电话,针对其患病情况冒充相关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推销公司从网上买来的廉价食药品。

患者购买药品后,会被认定为老客户,该公司会组织另一批人员冒充知名老中医或老院长给他们打电话进行“回访”,通过培训的“话术”对其洗脑,推销出更多的药物。

“犯罪嫌疑人主要就是通过‘肯定疗效+正面案例’‘权威治愈率+推荐疗程’或者‘夸大病情+产生恐惧’的方式使患者上当受骗。”

客服组推销成功后,物流组负责配送,但不论患者的病情如何,配送的药都是该公司网购的便宜药品或保健品,没有任何疗效。

转移阵地,骗术随之“转型升级”

因为患者的反映越来越差,周洋所在的诈骗团伙放弃了原有的电话诈骗方式,转移到微信上进行非法活动。这次,他们变身成了专攻男性疾病的“老中医”,还特意设置了广告组在众多微信公众号上投放广告。

周洋依然在客服组从事着冒充“老中医”的工作,只不过这一次,在询问病情后,他会要求患者拍一张舌头的照片,依照百度来的知识夸大对方的病情,诱骗患者购买“专配药”。

不到一年时间,全国有3200余人因此受骗,诈骗金额总计1000多万元。

建议追捕,该抓的一个都不能少

警方抓捕该团伙人员时,周洋和部分同事已经辞职离开该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逃脱法律制裁。

2016年12月,承办检察官刘凤兰在审查逮捕该团伙涉嫌诈骗罪案中,仔细审查案件材料,发现周洋等2人涉嫌诈骗罪,应当逮捕,遂建议公安机关对周洋等2人提请批准逮捕。很快,其中一人到案,并于2018年10月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并处罚金1.8万元。

迫于上网追逃的强大压力,2019年4月18日,周洋投案自首,至此,该案追捕的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到案。2019年7月2日,周洋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期三年执行,并处罚金2.7万元。

“只要触及犯罪了,该抓的一个都不能少!”他的经历,正是这句话的生动验证!

Tips:什么是追捕?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三百二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办理审查逮捕案件,发现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未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建议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如果公安机关仍不提请批准逮捕或者不提请批准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检察院也可以直接作出逮捕决定,送达公安机关执行。

“老中医”诈骗四部曲

1.发布虚假广告吸引患者

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大量投放虚假广告,在广告中编造治愈案例,并留下微信二维码,被害人在看到广告后主动添加微信号。

2. 冒充知名医生获取信任

假冒“老中医”“老院长”或者男性健康理疗师等专家身份,获取被害人信任

3.“下危机”逼单

针对被害人的身体状况,谎称被害人身体存在重大危机,进行虚假的诊疗活动,对被害人进“下危机”“逼单”。

4.高价推销廉价产品

通过上述虚假诊疗,诱骗被害人购买廉价或没有治疗效果的高价产品。

检察官提醒:生病了,一定要上正规医院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