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下交流经验 山水间论道法治

时间: 2019-11-08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58

本网讯(记者 谭剑 张柳妞 杨雪 饶果 文图)城在湖边,湖在山间。11月8日上午,2019首届中国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法治论坛第二场开放式论坛在汉丰湖畔城南故津展开。受邀请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代表与现场观众一起,在蓝天白云下山水倒映中愉快互动,共同探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治治理,为三峡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想办法出意。

论坛主办方邀请到本次论坛论文评审的获奖者万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冯纲、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朱晓丽、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谢忠洲,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播音主持艺术指导、中央电视台特约撰稿人段晴教授,重庆法制报社总编辑王伟五位参会嘉宾与观众互动。

“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只有实行执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我们组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环境监管、环境执法上添了一些硬招。那么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哪方面的法律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有观众提问到。

来自基层法院的冯纲建议,可以建立一种环境保护的禁止制度,这是在实践合作中,与行政司法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建立起由行政机关提请司法确认的这样一个禁止令制度。但是这在立法上有一定的局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从现在来看公益诉讼最高法院有这样一个规定,今年9月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出来,务实界更加关注集中管辖之后司法的一些便民的制度措施,它的丰富和完善上。”朱晓丽认为,环境损害赔偿肯定不是把钱收到,把人制裁了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下一步如何恢复,如何让天更蓝水更清。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中,赔偿金谁来收,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如何更好地来发挥赔偿金的作用,这是需要探索的方向。

王伟则站在新闻媒体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己更关心公众的参与、公众的知晓,因为做生态环境保护它有一个基本立场,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是为了让人类社会能够更加美好,所以需要更多的人知晓和参与其中。只有更多的人知晓参与形成支持,最终受益的是公众。刚才很多嘉宾在主题演讲当中谈到一个宣传的问题,大家干了很多事,如果公众不参与不知晓,可能推进起来难度会很大,同时也不利于长远,这就是新闻媒体在法治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起到的作用。

“如今,汉丰湖已经成为了开州的城市名片,成为三峡深度体验的旅游休闲胜地。2016年入选‘新三峡十大旅游新景观’‘2016年重庆最受游客喜爱十大景区’,2017年汉丰湖景区入选寻找重庆新名片全媒体行动‘十大旅游名片’,那么,开州区下一步该如何利用好汉丰湖这张名片,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面对观众的提问,段晴表示,针对汉丰湖的长远发展,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设想:让五个景致肩负五项功能。第一是生态建设的功能,起到调节的功能,这个功能已经凸显,应该是文旅的名片;第二就是悠闲的功能;第三是康养的功能;第四功能就是体育运动;最后一个功能就是爱国教育功能,用刘伯承故居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据介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更多专家、学者和嘉宾的观点、看法,组委会将把论坛的相关资料上传到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让广大市民和读者关注了解。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蓝天下交流经验 山水间论道法治

本网讯(记者 谭剑 张柳妞 杨雪 饶果 文图)城在湖边,湖在山间。11月8日上午,2019首届中国三峡库区生态保护法治论坛第二场开放式论坛在汉丰湖畔城南故津展开。受邀请的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代表与现场观众一起,在蓝天白云下山水倒映中愉快互动,共同探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法治治理,为三峡库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想办法出意。

论坛主办方邀请到本次论坛论文评审的获奖者万州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冯纲、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员朱晓丽、重庆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谢忠洲,以及华中师范大学播音主持艺术指导、中央电视台特约撰稿人段晴教授,重庆法制报社总编辑王伟五位参会嘉宾与观众互动。

“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只有实行执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近年来,我们组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在环境保护、环境监管、环境执法上添了一些硬招。那么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哪方面的法律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保障?”有观众提问到。

来自基层法院的冯纲建议,可以建立一种环境保护的禁止制度,这是在实践合作中,与行政司法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建立起由行政机关提请司法确认的这样一个禁止令制度。但是这在立法上有一定的局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从现在来看公益诉讼最高法院有这样一个规定,今年9月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出来,务实界更加关注集中管辖之后司法的一些便民的制度措施,它的丰富和完善上。”朱晓丽认为,环境损害赔偿肯定不是把钱收到,把人制裁了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下一步如何恢复,如何让天更蓝水更清。在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中,赔偿金谁来收,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如何更好地来发挥赔偿金的作用,这是需要探索的方向。

王伟则站在新闻媒体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己更关心公众的参与、公众的知晓,因为做生态环境保护它有一个基本立场,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是为了让人类社会能够更加美好,所以需要更多的人知晓和参与其中。只有更多的人知晓参与形成支持,最终受益的是公众。刚才很多嘉宾在主题演讲当中谈到一个宣传的问题,大家干了很多事,如果公众不参与不知晓,可能推进起来难度会很大,同时也不利于长远,这就是新闻媒体在法治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起到的作用。

“如今,汉丰湖已经成为了开州的城市名片,成为三峡深度体验的旅游休闲胜地。2016年入选‘新三峡十大旅游新景观’‘2016年重庆最受游客喜爱十大景区’,2017年汉丰湖景区入选寻找重庆新名片全媒体行动‘十大旅游名片’,那么,开州区下一步该如何利用好汉丰湖这张名片,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面对观众的提问,段晴表示,针对汉丰湖的长远发展,他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设想:让五个景致肩负五项功能。第一是生态建设的功能,起到调节的功能,这个功能已经凸显,应该是文旅的名片;第二就是悠闲的功能;第三是康养的功能;第四功能就是体育运动;最后一个功能就是爱国教育功能,用刘伯承故居就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据介绍,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到更多专家、学者和嘉宾的观点、看法,组委会将把论坛的相关资料上传到论坛官方微信公众号,让广大市民和读者关注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