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民企转贷总额达450余亿元

时间: 2019-12-2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521

开栏语

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1月召开,本报从即日起推出2019年市人大工作巡礼栏目,分为代表建议办理篇、立法篇、监督篇、代表工作篇,以反映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成绩,敬请关注。


我市民营经济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待破除,为此,在今年初召开的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李鹏提交关于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市经信委与市人力社保局、市银保监局、市税务局、市医保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为解决企业续贷的资金难题,我市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立转贷应急机制,并持续推动转贷应急扩容增效,截止目前,全市转贷总额已达450余亿元。优化信贷流程,改进绩效考核,落实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制度,形成对民营经济“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

背景:民企占我市经济“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41年来,民营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我市去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334.67亿元,增长6.1%,占GDP的比重达5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7%;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293.96亿元,增长7%,占GDP的比重达到51.46%。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1.7万户、增长5.66%,净增长12.7万户,新增创业27.4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0.72万人。

建议:切实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民企相较于国企在各类金融机构的融资中处于劣势,存在各种各样的融资困难。”在建议中,李鹏认为,民营中小企业平均融资成本远超企业盈利水平,使得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除融资难,目前社保比例和税负也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因素。

对此,李鹏建议,在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上,建议市政府鼓励并引导市级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放贷力度,切实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同时,市级银行在年度放贷总额中,规定对民营企业的放贷额度占比不低于50%,并纳入考核指标;规定市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30%;调整市级金融机构的考核方式,在贷款手续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给予放贷人员的尽职免责,从而提高放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协调国有银行驻渝分部对重庆市民营企业融资诉求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

在企业社保缴纳比例和税制改革上,李鹏也提出了相应建议。

答复:民企转贷应急总额达326.6亿

市经信委与市人力社保局、市银保监局、市税务局、市医保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了建议,并复函李鹏。

在复函中,研办单位认为近年来我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主动寻求金融机构扶持,积极搭建平台等,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解决企业续贷的资金难题,我市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立转贷应急机制。2018年为全市1749家企业转贷2086笔,转贷总额达140.92亿元,累计为全市3342家企业转贷4768笔,转贷总额达326.6亿元。

特别是针对提高放贷人员主观能动性上,我市要求银行机构持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改进绩效考核,落实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制度要求,逐步形成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银行业对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一律取消。2018年末,我市辖内银行较年初免收或取消收费共计190项,整合精简44项,降低收费标准38项。

针对民企贷款特点,我市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依靠“大数据应用+软件化评估”,对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价值核心要素进行信用评价,科技型企业凭借自身知识价值,无须提供抵押、质押、保证金等担保,就能获得银行贷款。截至2019年3月底,试点范围已扩大至33个区县,已累计为84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20.1亿元,其中26.2%的企业属首次获得贷款支持。

在全国创新开展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通过涉企数据信息集成应用,创新建立4+19+1企业商业价值评价模型,7个工作日内即可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300万元以内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加大针对民企的融资产品供给力度。截止2018年末,我市辖内中资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36.06亿元,同比增速20.73%;户数36.69万户,同比增加10.76万户。普惠型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一季度低0.93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相关部门还引导金融机构不随意抽贷压贷断贷,建立工业企业抽压断贷监测机制,对形成的32户重点监测企业进行月度跟踪监测,汇总分类后会同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帮助协调解决。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民企转贷总额达450余亿元

开栏语

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将于2020年1月召开,本报从即日起推出2019年市人大工作巡礼栏目,分为代表建议办理篇、立法篇、监督篇、代表工作篇,以反映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创新举措以及取得的成绩,敬请关注。


我市民营经济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待破除,为此,在今年初召开的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代表李鹏提交关于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的建议,市经信委与市人力社保局、市银保监局、市税务局、市医保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为解决企业续贷的资金难题,我市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立转贷应急机制,并持续推动转贷应急扩容增效,截止目前,全市转贷总额已达450余亿元。优化信贷流程,改进绩效考核,落实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制度,形成对民营经济“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

背景:民企占我市经济“半壁江山”

改革开放41年来,民营经济正逐渐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数据显示,我市去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0334.67亿元,增长6.1%,占GDP的比重达5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7%;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293.96亿元,增长7%,占GDP的比重达到51.46%。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1.7万户、增长5.66%,净增长12.7万户,新增创业27.4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0.72万人。

建议:切实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民企相较于国企在各类金融机构的融资中处于劣势,存在各种各样的融资困难。”在建议中,李鹏认为,民营中小企业平均融资成本远超企业盈利水平,使得企业经营面临巨大压力。除融资难,目前社保比例和税负也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因素。

对此,李鹏建议,在解决民企融资难问题上,建议市政府鼓励并引导市级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放贷力度,切实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同时,市级银行在年度放贷总额中,规定对民营企业的放贷额度占比不低于50%,并纳入考核指标;规定市级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30%;调整市级金融机构的考核方式,在贷款手续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给予放贷人员的尽职免责,从而提高放贷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协调国有银行驻渝分部对重庆市民营企业融资诉求给予积极支持和帮助。

在企业社保缴纳比例和税制改革上,李鹏也提出了相应建议。

答复:民企转贷应急总额达326.6亿

市经信委与市人力社保局、市银保监局、市税务局、市医保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办理了建议,并复函李鹏。

在复函中,研办单位认为近年来我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主动寻求金融机构扶持,积极搭建平台等,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解决企业续贷的资金难题,我市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建立转贷应急机制。2018年为全市1749家企业转贷2086笔,转贷总额达140.92亿元,累计为全市3342家企业转贷4768笔,转贷总额达326.6亿元。

特别是针对提高放贷人员主观能动性上,我市要求银行机构持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改进绩效考核,落实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制度要求,逐步形成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银行业对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一律取消。2018年末,我市辖内银行较年初免收或取消收费共计190项,整合精简44项,降低收费标准38项。

针对民企贷款特点,我市推进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依靠“大数据应用+软件化评估”,对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价值核心要素进行信用评价,科技型企业凭借自身知识价值,无须提供抵押、质押、保证金等担保,就能获得银行贷款。截至2019年3月底,试点范围已扩大至33个区县,已累计为844家民营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20.1亿元,其中26.2%的企业属首次获得贷款支持。

在全国创新开展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通过涉企数据信息集成应用,创新建立4+19+1企业商业价值评价模型,7个工作日内即可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300万元以内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贷款。

加大针对民企的融资产品供给力度。截止2018年末,我市辖内中资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36.06亿元,同比增速20.73%;户数36.69万户,同比增加10.76万户。普惠型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季度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一季度低0.93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相关部门还引导金融机构不随意抽贷压贷断贷,建立工业企业抽压断贷监测机制,对形成的32户重点监测企业进行月度跟踪监测,汇总分类后会同市金融监管局、重庆银保监局帮助协调解决。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