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碗

时间: 2020-05-2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58

  一天爬了九栋楼,排查完最后一位密切接触者,已是晚上八点。他推开家门,瞄了一眼正嗑着瓜子看着电视的母女俩,赶紧洗菜做饭。

  “你——洗碗?”他把回家前消毒换洗的衣服丢进洗衣桶,斜躺在沙发上,带着几分试探几分调侃。

  “我洗碗?哼哼。”她还是那个调儿,那个劈开略显肥大的小长腿托起白里透红的脸蛋继续追剧的模样,那个曾经让他怦然心动在舞台中心女神一般的模样。

  他没说话,也没马上去洗,也没有不高兴,闭目养神。

  疫情发生后,他被医院抽调参加由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和医生组成的三人排查小组。那是一片老旧社区,大多九层高,无电梯,缺物业,外来人口集中。从此,回家做饭洗碗的规律完全被打乱了,总是让老婆孩子这么晚还饿着肚子,他有些愧疚。

  初中到高中,都是同学。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国内一流大学,在众多男一号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她的芳心。毕业后来到重庆一家医院工作,她跟过来了,有了自己的小家,索性辞掉工作宅在家里——没关系,他挣钱,他照顾,他乐意。

  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紧缺,防范意识和知识紧缺,各种谣言满天飞,人心惶惶,举步维艰。上门核查的第一个对象,是春节前从湖北黄冈返回的一家人。社区民警带着他和社区女干部一起,一路上相互鼓励,但心里都有些害怕。在距离排查对象家门口十米左右的楼梯间,民警示意他俩止步,只身前去敲门。他却把手一挥,“都靠后边去,我来!”斩钉截铁的回声,“这个病毒很厉害,我有防护服,还有护目镜,你们只有口罩。”

  门慢慢开出一条缝隙,探出一个大人的脑袋,接着又伸出两个小家伙的脖子。

  “啪啪”两声,“不怕他们把病毒传到家里吗?”严厉的呵斥声落,小家伙的脖子缩回去了。

  “我们又不发烧又不咳嗽,排查什么?”

  现场气氛尴尬。

  “你们每天接触那么多人,你们自己真要小心点儿!”一本正经的神态,砰地一声门关了。

  三人干瞪眼。

  社区女干部眼疾手快,拨打事先得到的业主电话,通了,不接;再拨,接了,被骂神经病。民警上来敲门,报出姓名警号和派出所电话请他核实,说了一通道理,磨蹭半个小时后才又开门了。

  他受不了这窝囊气,向医院提出换人。

  可就在这时,小区发生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部分楼栋实行全封闭管理,有人给社区民警打电话说自己不想活了。原因是去过那个确诊病例曾去过的超市,自己身体本来就有病,担心拖累子女。

  “我查了户口了,你今年六十八,比我大九岁,喊你一声老大哥。”他看到老民警手里摇晃着公安专用警务通手机,耐心地在四楼窗户下做思想工作,地上铺着软垫,社区干部带着开锁匠已走进楼梯口。“派出所还查了,你那天到超市时间比那个确诊病例早两个小时,你还戴了口罩。”

  “口罩?戴口罩有用吗?!”

  “有用有用!”他急忙搭上话,跟民警交换一下眼神,继续说,“我是医生,我向你讲讲关于新冠病毒的知识,你身体哪里不舒服跟我说说……”说时迟那时快,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悄悄进屋了,一把将那人从窗台拽进屋里。心理辅导,法制教育,测试体温,送往医院。配合干净利落。

  他像经历了一场战斗,感受到三人小团队的组合拳相当地默契。他知道老民警有高血压,专门动员到自己的医院会诊后重新调整配药,社区女干部按时督促服用。他看到公安不间断推送大数据核查,每天从早上忙到下午两三点钟,一碗方便面一瓶矿泉水几分钟搞定午餐,还主动为小区老弱病残者买菜送药,小喇叭和小区居民微信朋友圈宣传的防疫知识有他亲手编写的。全新的成就感在浸入骨髓。

  他决定留在这个组,测体温,检核酸,做流调,全套一个人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区业主群里对他们三人点赞的多了。那个湖北黄冈人是某医用物资销售商,主动给派出所和社区送来不少抗击新冠病毒的防护服、护目镜和消毒酒精。他第一次看见那位社区女干部(后来都管她叫小妹)哭了。

  但因此不敢回家,担心感染家里人。尽管每天都按照医学标准严格程序消毒。三天不到,女儿电话里哭着想见爸爸。

  回家一看,蔬菜、水果、大米、方便面等一大包生活用品放在小客厅里。她说,两个志愿者送到门口的,是居委会准备的——温馨。

  但三天的饭碗居然还给他留着,这让他心头有点烦。

  他爱她,绝不是因为自己家住穷山沟里,读书期间得到过她家帮助而感恩。而是喜欢,喜欢她的傲气,喜欢帮她解题时闪烁的崇拜眼神,喜欢围猎她的男人投来羡慕嫉妒恨的表情。他相信女儿从此可以脱胎换骨,站高一个层次。

  可她从来不去他农村的老家拜年,嫌脏,他忍;她基本不做家务,嫌烦,他忍;她总是埋怨他不修边幅,一喝就醉,骂他酒囊饭袋,他嘿嘿一笑。女儿出生后,他母亲主动来帮忙料理家务,她动不动给脸色摔东西,指桑骂槐,直到以离婚相威胁。母亲骂骂咧咧回老家去了。

  他哭着请母亲原谅:“您就当没生我这个儿子吧!”

  他不哭了,母亲却掉下了眼泪。

  后来还是离婚了,因为她坚持要离,没说明原因。

  他自信她是爱他的,只是一时赌气,毕竟小女是彼此的连心桥,她同意离婚不离家。他照常负担一家三口所有开销承包所有家务。

  她依旧不洗碗。

  同学传话:“不是不会做,是不想做。”

  这让他有了一丝丝的刺痛感!

  但很快又自圆其说:男子汉大丈夫,120救死扶伤,干过多少脏活儿累活儿,回家做个饭洗个碗算什么?每天两点一线,他比以前做得更好。

  半年后,他们复婚了。

  他不敢把消息告诉母亲,不想再让婆媳关系发生正面冲突。

  但是,就在最近,小区基本恢复往日的平静,复工达产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们再次离婚了。

  这次是真离。她的理由是,他跟那么多疑似感染的人打交道,肯定是无症状感染者。还一度不让他进屋,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可她都不信,宁可吃方便面也不吃他做的饭菜。他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眼睛喷射火光。一切变得陌生了,模糊了——

  他突然问自己,洗的什么碗?!

  离婚!大胆吼出来的感觉一身轻松。

  她也是爽快,当场签字画押。

  同学帮他分析疏导:“班花到手了,自己却走丢了”“疫情是把尺子,不同心,付出再多也白搭。”

  还好,彼此没有反目成仇。

  他收拾好衣物,净身出户,住进了出租屋。社区民警上门登记后调侃他:“两个月走家串户搞排查的功夫没有白费,租的房不大不小,价格适中,通风采光好,交通便利。”

  令他惊讶的是,小妹就住在同一个小区。当晚,社区民警招呼,三人小组一起吃了今年以来第一顿火锅。几杯酒下肚,回顾这段经历,感慨万千——这个三人小组一共排查来渝返渝人员三百多人,其中密切接触者上百人,确诊患者六人,全城最多。庆幸的是没有一个人感染,否则,咱们三人谁也跑不了。

  生死之交的感觉。

  从此,在小区一起散步的时候逐渐多了起来。他突然发现,摘掉口罩、护目镜和脱下防护服的小妹看上去不比老婆差,还特别心细,勤快,善解人意。

  他努力淡化这种比较。夜深人静,还是挂念女儿和她妈妈有没有吃饭有没有洗碗。

  上周末,按照约定,他去看望女儿。直到天黑了也不见她回来。

  同学传话,她外面有人了。

  他安顿好女儿,出门给小妹发了个信息。

  早上醒来时有些慌乱,到处找内衣。小妹笑着说,刚洗了。

  他脸红,酒醒了,心跳加快,有些受宠若惊。从耍朋友到结婚,这么多年,有人替自己洗内衣,这还是第一次!

  房间里乱七八糟的衣物已被重新整理过,视觉上的美感大为增强。

  昨晚小妹炒的几个菜实在是太好吃了,提醒自己要节制,以后不能在小妹面前醉酒失态。小妹让他多躺一会儿,他却起来抢干活儿,几次两个脑袋碰出了动静,互相揉揉又莞尔一笑——那种感觉特别特别舒服,难以忘怀。

  “疼吗?”

  “我乐意!”

  “我也乐意!”

  他把箱子里杂物清理掉,对着镜子梳梳头发,摸摸刮掉胡须的下巴,穿着铮亮的皮鞋去上班。挺胸抬头走出家门的一刹那,意气风发。

  这个周末上午,小妹陪他去接女儿,去了南岸的龙门浩月,又去了江北的马尔代夫。玩开心了,他跟女儿交流几句藏在心里的疑问。

  “谁做饭?”

  “妈妈。”

  “谁洗碗?”

  “妈妈。”

  “有叔叔来过吗?”

  “嗯。”

  石头落地。

  送女儿回到那个家门口。他抓起小妹的手,一个劲儿地往前跑。

  “干嘛呢?”

  “看新房。”不容置疑的坚定。

  社区民警打来电话:“婚礼可不可以就在小区中心小广场办?业主都期盼着呢!那个黄冈的老板在亲自张罗……”

  他腾空而起,冲口而出:“耶!”

  此时,他母亲打来电话,说两次寄回的五十个口罩都收到了。他丈二和尚摸不住头,转向小妹发懵。

  小妹若无其事,拿着手机让他欣赏刚刚抓拍到的跳跃的风采。那笑容,犹如初夏阳光一样灿烂!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洗碗

  一天爬了九栋楼,排查完最后一位密切接触者,已是晚上八点。他推开家门,瞄了一眼正嗑着瓜子看着电视的母女俩,赶紧洗菜做饭。

  “你——洗碗?”他把回家前消毒换洗的衣服丢进洗衣桶,斜躺在沙发上,带着几分试探几分调侃。

  “我洗碗?哼哼。”她还是那个调儿,那个劈开略显肥大的小长腿托起白里透红的脸蛋继续追剧的模样,那个曾经让他怦然心动在舞台中心女神一般的模样。

  他没说话,也没马上去洗,也没有不高兴,闭目养神。

  疫情发生后,他被医院抽调参加由社区民警、社区干部和医生组成的三人排查小组。那是一片老旧社区,大多九层高,无电梯,缺物业,外来人口集中。从此,回家做饭洗碗的规律完全被打乱了,总是让老婆孩子这么晚还饿着肚子,他有些愧疚。

  初中到高中,都是同学。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国内一流大学,在众多男一号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她的芳心。毕业后来到重庆一家医院工作,她跟过来了,有了自己的小家,索性辞掉工作宅在家里——没关系,他挣钱,他照顾,他乐意。

  疫情初期,防疫物资紧缺,防范意识和知识紧缺,各种谣言满天飞,人心惶惶,举步维艰。上门核查的第一个对象,是春节前从湖北黄冈返回的一家人。社区民警带着他和社区女干部一起,一路上相互鼓励,但心里都有些害怕。在距离排查对象家门口十米左右的楼梯间,民警示意他俩止步,只身前去敲门。他却把手一挥,“都靠后边去,我来!”斩钉截铁的回声,“这个病毒很厉害,我有防护服,还有护目镜,你们只有口罩。”

  门慢慢开出一条缝隙,探出一个大人的脑袋,接着又伸出两个小家伙的脖子。

  “啪啪”两声,“不怕他们把病毒传到家里吗?”严厉的呵斥声落,小家伙的脖子缩回去了。

  “我们又不发烧又不咳嗽,排查什么?”

  现场气氛尴尬。

  “你们每天接触那么多人,你们自己真要小心点儿!”一本正经的神态,砰地一声门关了。

  三人干瞪眼。

  社区女干部眼疾手快,拨打事先得到的业主电话,通了,不接;再拨,接了,被骂神经病。民警上来敲门,报出姓名警号和派出所电话请他核实,说了一通道理,磨蹭半个小时后才又开门了。

  他受不了这窝囊气,向医院提出换人。

  可就在这时,小区发生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部分楼栋实行全封闭管理,有人给社区民警打电话说自己不想活了。原因是去过那个确诊病例曾去过的超市,自己身体本来就有病,担心拖累子女。

  “我查了户口了,你今年六十八,比我大九岁,喊你一声老大哥。”他看到老民警手里摇晃着公安专用警务通手机,耐心地在四楼窗户下做思想工作,地上铺着软垫,社区干部带着开锁匠已走进楼梯口。“派出所还查了,你那天到超市时间比那个确诊病例早两个小时,你还戴了口罩。”

  “口罩?戴口罩有用吗?!”

  “有用有用!”他急忙搭上话,跟民警交换一下眼神,继续说,“我是医生,我向你讲讲关于新冠病毒的知识,你身体哪里不舒服跟我说说……”说时迟那时快,社区民警和社区干部悄悄进屋了,一把将那人从窗台拽进屋里。心理辅导,法制教育,测试体温,送往医院。配合干净利落。

  他像经历了一场战斗,感受到三人小团队的组合拳相当地默契。他知道老民警有高血压,专门动员到自己的医院会诊后重新调整配药,社区女干部按时督促服用。他看到公安不间断推送大数据核查,每天从早上忙到下午两三点钟,一碗方便面一瓶矿泉水几分钟搞定午餐,还主动为小区老弱病残者买菜送药,小喇叭和小区居民微信朋友圈宣传的防疫知识有他亲手编写的。全新的成就感在浸入骨髓。

  他决定留在这个组,测体温,检核酸,做流调,全套一个人做。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区业主群里对他们三人点赞的多了。那个湖北黄冈人是某医用物资销售商,主动给派出所和社区送来不少抗击新冠病毒的防护服、护目镜和消毒酒精。他第一次看见那位社区女干部(后来都管她叫小妹)哭了。

  但因此不敢回家,担心感染家里人。尽管每天都按照医学标准严格程序消毒。三天不到,女儿电话里哭着想见爸爸。

  回家一看,蔬菜、水果、大米、方便面等一大包生活用品放在小客厅里。她说,两个志愿者送到门口的,是居委会准备的——温馨。

  但三天的饭碗居然还给他留着,这让他心头有点烦。

  他爱她,绝不是因为自己家住穷山沟里,读书期间得到过她家帮助而感恩。而是喜欢,喜欢她的傲气,喜欢帮她解题时闪烁的崇拜眼神,喜欢围猎她的男人投来羡慕嫉妒恨的表情。他相信女儿从此可以脱胎换骨,站高一个层次。

  可她从来不去他农村的老家拜年,嫌脏,他忍;她基本不做家务,嫌烦,他忍;她总是埋怨他不修边幅,一喝就醉,骂他酒囊饭袋,他嘿嘿一笑。女儿出生后,他母亲主动来帮忙料理家务,她动不动给脸色摔东西,指桑骂槐,直到以离婚相威胁。母亲骂骂咧咧回老家去了。

  他哭着请母亲原谅:“您就当没生我这个儿子吧!”

  他不哭了,母亲却掉下了眼泪。

  后来还是离婚了,因为她坚持要离,没说明原因。

  他自信她是爱他的,只是一时赌气,毕竟小女是彼此的连心桥,她同意离婚不离家。他照常负担一家三口所有开销承包所有家务。

  她依旧不洗碗。

  同学传话:“不是不会做,是不想做。”

  这让他有了一丝丝的刺痛感!

  但很快又自圆其说:男子汉大丈夫,120救死扶伤,干过多少脏活儿累活儿,回家做个饭洗个碗算什么?每天两点一线,他比以前做得更好。

  半年后,他们复婚了。

  他不敢把消息告诉母亲,不想再让婆媳关系发生正面冲突。

  但是,就在最近,小区基本恢复往日的平静,复工达产如火如荼的时候,他们再次离婚了。

  这次是真离。她的理由是,他跟那么多疑似感染的人打交道,肯定是无症状感染者。还一度不让他进屋,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呈阴性,可她都不信,宁可吃方便面也不吃他做的饭菜。他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眼睛喷射火光。一切变得陌生了,模糊了——

  他突然问自己,洗的什么碗?!

  离婚!大胆吼出来的感觉一身轻松。

  她也是爽快,当场签字画押。

  同学帮他分析疏导:“班花到手了,自己却走丢了”“疫情是把尺子,不同心,付出再多也白搭。”

  还好,彼此没有反目成仇。

  他收拾好衣物,净身出户,住进了出租屋。社区民警上门登记后调侃他:“两个月走家串户搞排查的功夫没有白费,租的房不大不小,价格适中,通风采光好,交通便利。”

  令他惊讶的是,小妹就住在同一个小区。当晚,社区民警招呼,三人小组一起吃了今年以来第一顿火锅。几杯酒下肚,回顾这段经历,感慨万千——这个三人小组一共排查来渝返渝人员三百多人,其中密切接触者上百人,确诊患者六人,全城最多。庆幸的是没有一个人感染,否则,咱们三人谁也跑不了。

  生死之交的感觉。

  从此,在小区一起散步的时候逐渐多了起来。他突然发现,摘掉口罩、护目镜和脱下防护服的小妹看上去不比老婆差,还特别心细,勤快,善解人意。

  他努力淡化这种比较。夜深人静,还是挂念女儿和她妈妈有没有吃饭有没有洗碗。

  上周末,按照约定,他去看望女儿。直到天黑了也不见她回来。

  同学传话,她外面有人了。

  他安顿好女儿,出门给小妹发了个信息。

  早上醒来时有些慌乱,到处找内衣。小妹笑着说,刚洗了。

  他脸红,酒醒了,心跳加快,有些受宠若惊。从耍朋友到结婚,这么多年,有人替自己洗内衣,这还是第一次!

  房间里乱七八糟的衣物已被重新整理过,视觉上的美感大为增强。

  昨晚小妹炒的几个菜实在是太好吃了,提醒自己要节制,以后不能在小妹面前醉酒失态。小妹让他多躺一会儿,他却起来抢干活儿,几次两个脑袋碰出了动静,互相揉揉又莞尔一笑——那种感觉特别特别舒服,难以忘怀。

  “疼吗?”

  “我乐意!”

  “我也乐意!”

  他把箱子里杂物清理掉,对着镜子梳梳头发,摸摸刮掉胡须的下巴,穿着铮亮的皮鞋去上班。挺胸抬头走出家门的一刹那,意气风发。

  这个周末上午,小妹陪他去接女儿,去了南岸的龙门浩月,又去了江北的马尔代夫。玩开心了,他跟女儿交流几句藏在心里的疑问。

  “谁做饭?”

  “妈妈。”

  “谁洗碗?”

  “妈妈。”

  “有叔叔来过吗?”

  “嗯。”

  石头落地。

  送女儿回到那个家门口。他抓起小妹的手,一个劲儿地往前跑。

  “干嘛呢?”

  “看新房。”不容置疑的坚定。

  社区民警打来电话:“婚礼可不可以就在小区中心小广场办?业主都期盼着呢!那个黄冈的老板在亲自张罗……”

  他腾空而起,冲口而出:“耶!”

  此时,他母亲打来电话,说两次寄回的五十个口罩都收到了。他丈二和尚摸不住头,转向小妹发懵。

  小妹若无其事,拿着手机让他欣赏刚刚抓拍到的跳跃的风采。那笑容,犹如初夏阳光一样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