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台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 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升级

时间: 2022-08-0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98

  本网讯(记者 饶果 实习生 杨丹丹)今(8)日上午,在《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顺就该行动计划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岳顺介绍,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大基本面,全力实施城市提升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完善,城市发展能级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总体构建日渐清晰,城市品牌形象整体重塑,重庆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我市更加注重解决城市发展本身的问题,制定实施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全面打造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版”。

  岳顺表示,《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总体目标,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再升级。到2025年,城市更新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人居环境、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更新提升道路。

  在提升生态宜居水平方面,区域开发强度、组团规模、人口密度、环境质量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达到1亿平方米。

  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方面,全市高铁通车及在建里程超过2000公里,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000公里、建成1200公里,主城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公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达到7000公里、山城步道达到900公里,全市5G基站数量达到15万个。

  在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初步构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5%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建设市级绿色示范社区100个以上。

  在增强安全韧性能力方面,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城市防洪排涝、消防、人防、基础设施等韧性不断增强,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消除。

  在智慧城市特征方面,市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基本建成,“CIM+”应用体系初步构建,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达到600所,智慧医院达到1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在彰显城市人文魅力方面,城市更加人性化、人文化,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开放利用,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覆盖。

  同时,岳顺还就《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韧性5个水平以及提升城市经济、生活、生态、人文4个品质共9个方面的任务全力打造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版”进行了介绍。

  在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方面,我市将坚持规划战略引领,优化空间发展格局,统筹“三生空间”布局,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加快构建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方面,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与一流城市“等高对接”,提高建设标准,推动建筑设计出精品、出亮点,创建品质工程,多维度、多视角突出“立体城市”风貌,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方面,按照“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要求,深化“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持续开展“马路办公”,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下足“绣花”功夫,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在提升城市交通水平方面,将畅通多向出渝大通道,合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实施轨道交通“1000+”成网计划,提速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马路上的老城区”。

龙门浩老街

磁器口码头

  在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方面,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统筹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增强基础设施韧性,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强化城市风险防控,提升城市应急水平和综合承载力,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有韧性。

  在提升城市经济品质方面,统筹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题,营造创新生态,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产业“补链成群”,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方面,将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完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开展城市更新试点示范,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精准提供“全龄化”公共服务,让老百姓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四山”保护提升,做靓“两江四岸”城市主轴,加强江心绿岛生态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在提升城市人文品质方面,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城市“书香气、文化味”。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出台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 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升级

  本网讯(记者 饶果 实习生 杨丹丹)今(8)日上午,在《重庆市城市更新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解读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岳顺就该行动计划相关情况进行了解读。

  岳顺介绍,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统筹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两大基本面,全力实施城市提升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完善,城市发展能级显著增强,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城市总体构建日渐清晰,城市品牌形象整体重塑,重庆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我市更加注重解决城市发展本身的问题,制定实施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全面打造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版”。

  岳顺表示,《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总体目标,集中力量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再升级。到2025年,城市更新提升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城市人居环境、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更新提升道路。

  在提升生态宜居水平方面,区域开发强度、组团规模、人口密度、环境质量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3%,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达到1亿平方米。

  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方面,全市高铁通车及在建里程超过2000公里,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000公里、建成1200公里,主城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公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达到7000公里、山城步道达到900公里,全市5G基站数量达到15万个。

  在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产业体系和生活方式初步构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5%以上,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建设市级绿色示范社区100个以上。

  在增强安全韧性能力方面,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城市防洪排涝、消防、人防、基础设施等韧性不断增强,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消除。

  在智慧城市特征方面,市级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基本建成,“CIM+”应用体系初步构建,市级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达到600所,智慧医院达到100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在彰显城市人文魅力方面,城市更加人性化、人文化,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开放利用,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800平方米,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全覆盖。

  同时,岳顺还就《行动计划》围绕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交通、韧性5个水平以及提升城市经济、生活、生态、人文4个品质共9个方面的任务全力打造城市建设发展“升级版”进行了介绍。

  在提升城市规划水平方面,我市将坚持规划战略引领,优化空间发展格局,统筹“三生空间”布局,健全规划管理机制,加快构建全市“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

  在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方面,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与一流城市“等高对接”,提高建设标准,推动建筑设计出精品、出亮点,创建品质工程,多维度、多视角突出“立体城市”风貌,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方面,按照“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要求,深化“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持续开展“马路办公”,进一步提升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环境卫生水平,下足“绣花”功夫,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在提升城市交通水平方面,将畅通多向出渝大通道,合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实施轨道交通“1000+”成网计划,提速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区”“马路上的老城区”。

龙门浩老街

磁器口码头

  在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方面,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统筹城市建设和防灾减灾,增强基础设施韧性,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强化城市风险防控,提升城市应急水平和综合承载力,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有韧性。

  在提升城市经济品质方面,统筹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题,营造创新生态,增强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产业“补链成群”,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高水平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在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方面,将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完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开展城市更新试点示范,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服务提升,精准提供“全龄化”公共服务,让老百姓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在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方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四山”保护提升,做靓“两江四岸”城市主轴,加强江心绿岛生态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在提升城市人文品质方面,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以文旅融合发展为契机,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弘扬人文精神,提升城市“书香气、文化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