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藕塘湾

时间: 2019-03-2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023

(一)

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爸爸常常在农闲时去县城里做点小买卖,卖水果,卖瓜子花生等,以贴补家用。

那个暑假,他去县城时带上了我。

我第一次坐客车,感觉很是奇妙。窗外的树木一一后退,我看得目瞪口呆。进了城,我睁大眼睛东瞧瞧西望望,什么都觉得新奇。

爸爸的水果摊在大十字,我坐在小凳上,帮他守摊。作为奖赏,爸爸花钱让我看一回“西洋镜”,那里面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眼花缭乱。那天晚上吃的那碗肉丝小面,现在想来应该是很美味的,那么多油。在家里,肚子长期缺油水,乍一吃,竟然不适应,头晕晕的,难以下咽。

在爸爸的水果摊旁,有一家卖水卖糖果的,摊主和爸爸仿佛年纪,一头短发,手脚麻利,爸爸让我叫她李姨。

爸爸和李姨认识已久,是朋友。李姨给爸爸水喝,不收钱。爸爸给李姨水果吃,也不收钱。爸爸上厕所时,李姨帮他看摊。李姨上厕所时,爸爸也帮她看摊。没有顾客时,两个人就拉拉家常。李姨常常听爸爸说起我,就叫爸爸带我来玩。

那晚收摊时,李姨带我去她家住。她家住在藕塘湾。

(二)

从小巷进入藕塘湾,沿着操场往里走,拾级而上,再转个弯,就到了李姨家。都是平房,几家人围成一个小院。院中有一棵大树,记不清是什么树了,绿阴如盖。

李姨守寡多年,有两儿两女,最小的我叫四姐,比我大五六岁。四姐胆子大,野得像个男孩子,她陪着我玩。

我们翻上后面的小山坡,那里有池塘,她拉着我下去洗澡,然后洗衣服。我们去果园玩,爬树,捉虫子,躺在树杈间睡觉。有时她出去找同学玩了,我就去操场边,站在台阶上,看人打篮球。有一段时间,一个教练在训练球队,我就在一旁呆呆地看,看他们一直练习拍球,左右手交替拍,左右手同时拍。一下午就过去了。

在李姨家住了近一个月。每天晚上雷打不动,一定是吃绿豆稀饭,空心菜,我从未吃厌,总是吃得很香,很满足。

晚上,到收摊的时候,我会和四姐一起去帮忙。先帮爸爸装好剩下的水果,看着他挑着担子去小旅馆。然后帮李姨收好水杯、暖水瓶……我们几个提的提、端的端、担的担,呼啦啦地回家,一路闹,一路笑。

早上,李姨再忙也要给我扎小辫,每当这时,留一头短发的四姐总爱冲她撇撇嘴。她就笑骂,拿着梳子,做出要打的架势,四姐调皮地扮个鬼脸,躲开了。

快开学了,我离开李姨家。爸爸把我送上车,将带给妈妈的钱装在一个小布袋子里,让我一直捂在衣兜里。

(三)

李姨很喜欢爸爸。

爸爸回家,什么都给妈妈说。他是个实诚人。

妈妈起先没在意,只是笑笑,她相信爸爸不会“坏了良心”,抛下我们母女三个。但后来,不知是不是听谁说了什么,她开始不放心了,计较起爸爸去县城的次数了。

有一次,谷子晒在院坝里,一场雷阵雨突然而至,我们来不及收,谷子就淋湿了。妈妈生气,就骂爸爸,骂他待在城里,不早点儿回来打谷子。要是早几天,天放晴,谷子早晒干了。

爸爸也气,说他在城里又怎么啦,又没闲着,天天卖水果,也很辛苦。

两个人吵来吵去,妈妈突然扯到李姨身上了,骂得很难听。爸爸气得咬牙切齿,却说不清,索性闭上嘴,任由妈妈骂。

我听着,为妈妈难过,为爸爸难过,也为李姨难过。

(四)

李姨不知道这些,每到放暑假,她依然叫爸爸带我去玩。每次去,她都说我又长高了。

我一天天长起来,四姐也长大了。她开始帮着李姨学做生意。

那个下午,四姐要独自出远门,去外地买什么货。李姨把一叠钱绑在她的腰上,叮嘱她要小心。四姐初生牛犊不怕虎,提着一个布口袋就出门,头也不回。李姨站在门口,一直望着,直到四姐走过小院,转过弯,再也不见,她才回屋,坐在一张小凳上,沉默不语。

我走过去,轻轻靠在她身上,也沉默不语。

(五)

后来,爸爸不再外出做小买卖,我们和李姨一家断了联系。

直到我初中毕业,考上县城师范,爸爸送我到学校,安顿好后,就带我去找李姨。

李姨还住在原处,儿女都已成家,她也不再摆摊了,一个人守着老房子,不愿离开。她苍老了很多。

爸爸很高兴,向李姨说起我,李姨也很高兴,一个劲儿地夸我。除此,就没有什么说的了。多年不见,我们彼此都客客气气的,突然生分了许多。

临走时,爸爸向李姨要了几根细竹竿,拿到寝室给我挂蚊帐用。此后,再也没见过李姨,有好几次,都想去看看她,却始终没去。

参加工作后的有一年春节,藕塘湾灯光球场举行汇演,我们学校有节目,我带队参加。坐在石阶上,怀里女儿正在酣睡,我突然想起了李姨,但终是没有去找她。

(六)

进城后,兜兜转转,我也住进了藕塘湾。这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从步行街一进来,喧嚣声已渐弱,里面别有天地。

冥冥之中,我又来到了这里,不由地又想起了李姨。循着记忆去找了几次,没有找到李姨家的老房子。这下,也许是彻底找不到李姨了。

近几年,藕塘湾的变化很大。一些老房子还在,有一些饱经沧桑的老居民还在。

我家楼下是一级一级宽大的石阶,常常有老人围着打牌,坐着聊天。走下石阶,就是一条狭窄的公路,连着操场。

有时我会想起李姨,总觉得和她近在咫尺。

我还记得操场边,当年我看打篮球的地方,我站立过的台阶还在。

前些年,每天晚上我都在操场跑步。有时候,沿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跑着跑着,我似乎跑回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看到那个站在操场边,扎着小辫,怯生生的小女孩,心里就有个声音在说:“嗨,你好吗?”

(作者系铜梁区作协主席)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我的藕塘湾

(一)

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爸爸常常在农闲时去县城里做点小买卖,卖水果,卖瓜子花生等,以贴补家用。

那个暑假,他去县城时带上了我。

我第一次坐客车,感觉很是奇妙。窗外的树木一一后退,我看得目瞪口呆。进了城,我睁大眼睛东瞧瞧西望望,什么都觉得新奇。

爸爸的水果摊在大十字,我坐在小凳上,帮他守摊。作为奖赏,爸爸花钱让我看一回“西洋镜”,那里面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眼花缭乱。那天晚上吃的那碗肉丝小面,现在想来应该是很美味的,那么多油。在家里,肚子长期缺油水,乍一吃,竟然不适应,头晕晕的,难以下咽。

在爸爸的水果摊旁,有一家卖水卖糖果的,摊主和爸爸仿佛年纪,一头短发,手脚麻利,爸爸让我叫她李姨。

爸爸和李姨认识已久,是朋友。李姨给爸爸水喝,不收钱。爸爸给李姨水果吃,也不收钱。爸爸上厕所时,李姨帮他看摊。李姨上厕所时,爸爸也帮她看摊。没有顾客时,两个人就拉拉家常。李姨常常听爸爸说起我,就叫爸爸带我来玩。

那晚收摊时,李姨带我去她家住。她家住在藕塘湾。

(二)

从小巷进入藕塘湾,沿着操场往里走,拾级而上,再转个弯,就到了李姨家。都是平房,几家人围成一个小院。院中有一棵大树,记不清是什么树了,绿阴如盖。

李姨守寡多年,有两儿两女,最小的我叫四姐,比我大五六岁。四姐胆子大,野得像个男孩子,她陪着我玩。

我们翻上后面的小山坡,那里有池塘,她拉着我下去洗澡,然后洗衣服。我们去果园玩,爬树,捉虫子,躺在树杈间睡觉。有时她出去找同学玩了,我就去操场边,站在台阶上,看人打篮球。有一段时间,一个教练在训练球队,我就在一旁呆呆地看,看他们一直练习拍球,左右手交替拍,左右手同时拍。一下午就过去了。

在李姨家住了近一个月。每天晚上雷打不动,一定是吃绿豆稀饭,空心菜,我从未吃厌,总是吃得很香,很满足。

晚上,到收摊的时候,我会和四姐一起去帮忙。先帮爸爸装好剩下的水果,看着他挑着担子去小旅馆。然后帮李姨收好水杯、暖水瓶……我们几个提的提、端的端、担的担,呼啦啦地回家,一路闹,一路笑。

早上,李姨再忙也要给我扎小辫,每当这时,留一头短发的四姐总爱冲她撇撇嘴。她就笑骂,拿着梳子,做出要打的架势,四姐调皮地扮个鬼脸,躲开了。

快开学了,我离开李姨家。爸爸把我送上车,将带给妈妈的钱装在一个小布袋子里,让我一直捂在衣兜里。

(三)

李姨很喜欢爸爸。

爸爸回家,什么都给妈妈说。他是个实诚人。

妈妈起先没在意,只是笑笑,她相信爸爸不会“坏了良心”,抛下我们母女三个。但后来,不知是不是听谁说了什么,她开始不放心了,计较起爸爸去县城的次数了。

有一次,谷子晒在院坝里,一场雷阵雨突然而至,我们来不及收,谷子就淋湿了。妈妈生气,就骂爸爸,骂他待在城里,不早点儿回来打谷子。要是早几天,天放晴,谷子早晒干了。

爸爸也气,说他在城里又怎么啦,又没闲着,天天卖水果,也很辛苦。

两个人吵来吵去,妈妈突然扯到李姨身上了,骂得很难听。爸爸气得咬牙切齿,却说不清,索性闭上嘴,任由妈妈骂。

我听着,为妈妈难过,为爸爸难过,也为李姨难过。

(四)

李姨不知道这些,每到放暑假,她依然叫爸爸带我去玩。每次去,她都说我又长高了。

我一天天长起来,四姐也长大了。她开始帮着李姨学做生意。

那个下午,四姐要独自出远门,去外地买什么货。李姨把一叠钱绑在她的腰上,叮嘱她要小心。四姐初生牛犊不怕虎,提着一个布口袋就出门,头也不回。李姨站在门口,一直望着,直到四姐走过小院,转过弯,再也不见,她才回屋,坐在一张小凳上,沉默不语。

我走过去,轻轻靠在她身上,也沉默不语。

(五)

后来,爸爸不再外出做小买卖,我们和李姨一家断了联系。

直到我初中毕业,考上县城师范,爸爸送我到学校,安顿好后,就带我去找李姨。

李姨还住在原处,儿女都已成家,她也不再摆摊了,一个人守着老房子,不愿离开。她苍老了很多。

爸爸很高兴,向李姨说起我,李姨也很高兴,一个劲儿地夸我。除此,就没有什么说的了。多年不见,我们彼此都客客气气的,突然生分了许多。

临走时,爸爸向李姨要了几根细竹竿,拿到寝室给我挂蚊帐用。此后,再也没见过李姨,有好几次,都想去看看她,却始终没去。

参加工作后的有一年春节,藕塘湾灯光球场举行汇演,我们学校有节目,我带队参加。坐在石阶上,怀里女儿正在酣睡,我突然想起了李姨,但终是没有去找她。

(六)

进城后,兜兜转转,我也住进了藕塘湾。这是个闹中取静的好地方,从步行街一进来,喧嚣声已渐弱,里面别有天地。

冥冥之中,我又来到了这里,不由地又想起了李姨。循着记忆去找了几次,没有找到李姨家的老房子。这下,也许是彻底找不到李姨了。

近几年,藕塘湾的变化很大。一些老房子还在,有一些饱经沧桑的老居民还在。

我家楼下是一级一级宽大的石阶,常常有老人围着打牌,坐着聊天。走下石阶,就是一条狭窄的公路,连着操场。

有时我会想起李姨,总觉得和她近在咫尺。

我还记得操场边,当年我看打篮球的地方,我站立过的台阶还在。

前些年,每天晚上我都在操场跑步。有时候,沿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跑着跑着,我似乎跑回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夏天,看到那个站在操场边,扎着小辫,怯生生的小女孩,心里就有个声音在说:“嗨,你好吗?”

(作者系铜梁区作协主席)